书写“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水运篇章
嘉兴港航:逐浪“十四五” 强港显担当
傅静之 吴婷竹 沈士军 洪思思
书写“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水运篇章
嘉兴港航:逐浪“十四五” 强港显担当
傅静之 吴婷竹 沈士军 洪思思
冬日的嘉兴港独山枢纽外闸,一艘艘千吨级船舶有序行进在黄姑塘支线。来自衢州、德清的一船船外贸货品,将从这里实现“海河联运”,不日到达宁波舟山港,再分赴全球。
潮起杭州湾,海涌嘉兴港。刚刚收官的“十三五”,这座亿吨大港以海河联运为突破口,海陆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全球经济深受疫情侵扰的2020年实现逆势增长的同时,为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了一流强港的担当。
练内功 内河水运航道提档升级
作为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之一,内河航运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铁路、公路、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相继崛起,但内河航运“安全、跑量、节能、环保”的综合优势却无法替代,加上整个长三角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络日益饱和,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社会共识。
发展内河航运,疏通航道是第一步。打开《嘉兴海河联运示意图》,4个最显眼的箭头,正是嘉兴在“十三五”期间凿开的“黄金航线”:杭甬运河、京杭运河二通道、杭申线和杭平申线伸向绍兴等城市;利用钱塘江、京杭运河二通道、杭申线和杭平申线,贯通起连接衢州、金华方向的钱塘江中上游通道;苏申内(外)港线、杭平申线、京杭运河、乍嘉苏线连通上海与苏南;长湖申线、湖嘉申线、东宗线、杭平申线等对接太湖流域与安徽。
一条条航道提升质效、融汇贯通,一座座码头连点成线,一片片航线纵横交错……“十三五”期间,嘉兴加大投资、苦练“内”功,内河高等级航道加速成网。“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铺开,杭平申线、京杭运河“四改三”嘉兴段、丁诸线等航道基本建成,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加速推进……以千吨级航道为支撑的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如果把“航”比作连接海与河的通道,那么“港”就是它们的支点。“十三五”期间,嘉兴港独山港区、乍浦港区、海盐港区“一港三区”的布局结构功能不断完善,沿海万吨级码头成片,以集装箱、液体散货、煤炭、粮食等专业化码头为主的泊位体系已然形成。
江河汇向大海,大海容纳百川。星罗密布的内河航道和码头,让通江达海的梦想成为现实,让百舸争流有了乘风破浪的舞台。
谋质变 从亿吨大港到一流强港
前濒杭州湾,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杭平申线黄姑塘支线、海塘支线、乍浦塘闸桥等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被全面打通,嘉兴发展海河联运“水到渠成”。2016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开港试运行;当年12月,嘉兴港实现全港域对外开放;2017 年3月,嘉兴港至日本集装箱班轮航线首航,“中国制造”漂洋出海又添便捷通道;2019年7月,独山港区至上海港集装箱内支线成功开辟,嘉兴港因此开启一南(宁波舟山港)一北(上海洋山港)两条内支线的新征程,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正是这一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一跃成为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
乍浦港区制定专属物流方案,确保货物准班出运的同时,不断强化与内河码头、国际物流等的合作,完善海河联运服务体系,奋力拓展全球市场;出台集装箱海河联运资金补助,发放集装箱海河联运补助资金1667万元,全年免征外贸集装箱货物港务费400万元……在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海河联运一跃成为长三角外贸货物进出港的保障通道,助推嘉兴全港海河联运实现逆势飞扬: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7.34%;集装箱吞吐量195.57万标箱,同比增长4.85%;其中,海河联运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达到3066.71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接近翻倍……新晋的“亿吨大港”正向“一流强港”快速转型。
去年以来,三大港区多措并举开拓货源,坚持深耕“海河联运”:成立业务专班,主动出击,强化合作,发挥联动优势,完善服务体系;在湖州长兴、海宁尖山等地开设新的网点,进一步完善内河航线布局的同时,全面铺开“散改集”。
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嘉兴港“火力全开”,先后开启往返省内的长兴、绍兴、德清、平湖、桐乡,以及省外的苏州等13条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还与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结成“港口联盟”,不断将港口腹地由浙北向长三角地区延伸、拓展。
2021新年伊始,海宁港区的海昌作业区内,本地新材料上市企业“海象”出口的塑胶地板登船启航。该批货物将通过普泰航运支线船舶与中远海运集团干线班轮无缝衔接,依托上海港中转,前往目的港。不久前,“新明州18轮”集装箱船在乍浦港区顺利完成装船作业,驶往越南胡志明港。至此,嘉兴不但新增一处内河现代化多用途码头、新增一条近洋航线,不断创下逆势增长纪录的海河联运,还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生力军。
绘蓝图 书写新时代的航运篇章
1月下旬,一波波冷空气的来袭,并未打乱嘉兴港船来船往、忙而有序的营运节奏。迎着呼呼作响的海风,不时可看见身着全套防护服的引航员攀登在十几米高的舷梯上。为守住防疫一线,该引航站2020年共引领中外船舶2918艘次,引领船舶净吨1911万吨,引领疫情潜在风险船舶1800多艘次,圆满完成引航任务的同时,交出了安全零事故、人员零感染的高分答卷。
隆冬的乍浦港区,“陆转水”的火爆场景使得集装箱炙手可热,不时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海河联运的兴起,带火了港口经济,也让“港”“产”“城”三者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磁场:上港独山集装箱码头、浙江海港独山煤炭中转基地等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兴兴新能源、协和薄钢、卫星石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户;嘉兴滨海新区成为全市大项目、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十三五”期间,三大港口最大可能释放对产业的带动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区域经济发展能级和后劲得以全面提升。
为推动绿色港口建设,推广“散改集”业务,嘉兴港在“十三五”期间先后经历了“1.0”至“4.0”四个版本迭代,并已实现“一次装卸、一步到位、全程封闭运输”,装卸效率从原先的每小时3自然箱提高到了目前的每小时12自然箱。此外,通过联通外海和内河的全封闭煤炭作业流程,实现了减少扬尘的海河联运中转无缝衔接,在实现外海“三船同靠”高效作业的同时,以专业化技术优势释放了产能和促进全港转型升级。
港口作业提质增效,那些常年以船为家的船老大们,也在嘉兴收获了家的便利与温馨。在芦花荡水上综合服务区,进港休整的船只,除了能便捷地享受到加油、充电、加水、检修等一条龙服务外,还可以像小区居民那样,连上免费的WiFi、通过快递柜寄取包裹、在图书馆内借阅图书,亦或是骑上共享电单车去市区逛街购物……同时,从环保角度出发,进港船只也必须接受油污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优化处理,完成后方可离港。作为公共交通场所服务大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9个内河水上服务区按照“便民、绿色、安全”的要求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让这些船员短暂休憩的服务区成为家一般的港湾。
不仅是船民们过上了幸福的跑船生活,在依水建市、伴水而兴的嘉兴,画舫和水道就像是嵌入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去年“十一”前夕,随着两条水上巴士航线的试开通,当地也将“水上客运”和“水上交通”提上日程。依托杭州塘、苏州塘等九水汇聚南湖的格局,水上巴士将“十八园、三十六景”串联成为交旅融合的水乡碧道;很快,“轻舟揽画卷,碧道赏时光”将成为又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挥别“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嘉兴港航将坚持打造以海河联运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强港,书写“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水运篇章,努力成为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黄金连接点”,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