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之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何提升?记者实地调查——
三道“防线”看基层“堡垒”
本报记者 陈宁 郑文 王艳琼 许峰
“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共卫生依然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无论是在全面紧起来严起来的冬春季疫情防控部署中,还是在承载着浙江百姓期待的2021年十方面民生实事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
经历了一整年战疫之后,浙江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都有哪些改进之处、创新之处?在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基层一线,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都有哪些所思所想?
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进龙港、苍南、瑞安、路桥和玉环等5个县(市、区),进行调查。
第一道防线
县级医院防疫常态化
去年4月,一部名为《中国最年轻城市的新冠攻防》的纪录短片在网络上“火”了。
随之走入人们视线的,是浙南小城龙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年轻的龙港市交出不俗的“成绩单”:仅两个月内,该市防控办处理上级反馈线索近4万条,社区干部、医疗卫生人员全部投身一线防疫,发现可疑情况即刻开展处置,去年3月底,市域内疫情即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这张蓝图上,这座城市又有哪些新做法?
调研的首站,我们来到龙港。在经过排队、测温、亮码等一系列常规初筛流程后,记者走进一家年轻的“老”医院。龙港撤镇设市之后,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原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更名为龙港市人民医院,成为龙港唯一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的职能、防控职责也随之转型升级。
疫情发生之初,龙港的6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全都按照规定上转至苍南县人民医院。几个月之后,龙港市人民医院被列入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名单,成为疫情防控最重要的防线。“也就是说,一旦有突发状况,我们必须顶上。”医院党委书记陈肖俊说。
实际上,这里已经完全具备“顶上”的能力。记者来到一座淡蓝色的小楼前,这里是去年3月刚刚由行政用房改造而成的隔离病房。一楼,是医院的发热门诊,几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二楼,两个全新的负压病房和18张床位的隔离病房一字排开。
疫情的突如其来,给这家老医院的创新带来不少“灵感”。在陈肖俊写得满满当当的工作日程上,记者看到的亮点都离不开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提升——新建成的PCR实验室平均每天核酸检测500份;全新的洗消中心已经完工;龙港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落户医院,将集中调度全市12辆救护车,并在全市分设7个点……“我想我们随时都能‘应战’。”陈肖俊说。
与龙港毗邻的苍南县,有着80多万常住人口。春节将至,定点医院发挥着县域内“定海神针”的作用。
“紧绷着弦,保持紧张状态。”收治过15例确诊病例、成为温州市首个患者“清零”的县(市、区)之后,苍南县人民医院院长丁梯杰依然在平时与战时两个状态迅速切换。其底气,来自于院区内严密的防控机制——
这家创建于1987年的县级医院,近年来年门急诊量超过百万,备受县域内以及周边地区患者的青睐。2018年医院搬迁新址后,一座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大楼随之启用。
记者走进这座集结核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为一体的大楼,看到一楼的发热门诊被分成了成人诊区和儿童诊区两个区域。大厅设置预检分诊窗口、半污染区、取药窗口、抽血窗口、收费窗口、CT室。发热门诊诊室内,值班医生全副武装,穿隔离服、戴护目镜接诊患者,输液室里,发热患者间隔落座……
面对这座功能完备、设置规范的大楼,丁梯杰却心生感慨。“楼内有48张床位,8个负压病房,对于一个县级医院来说,这样的配备很齐全。但是,直到疫情发生后,我们才发现,仅有这些资源是不够的。”
去年年底,苍南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建设规模6.2万平方米,临靠现有院区,建成后预计有300张床位,将即刻作为传染病房投入使用。
苍南县人民医院的扩容,是苍南县全面提升县域内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缩影。去年该县已全面启动5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同时启动14家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的标准化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随着苍南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县域内的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将大大提升。”苍南县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新建或改造发热门诊、PCR实验室,已成为防疫期间各县级医院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各地的政策保障,成为完善硬件设施的助推剂。
在台州市路桥区,记者看到,得益于当地出台的一系列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政策,该区4家综合性医院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规范化建设均已完成。
“一路绿灯!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路桥区中医院副院长刘云志告诉记者,过去繁杂的手续得以简化,医院实现了快速采购,应急设备及时到位。“去年7月,我们购置了一台核酸检测设备,8月底,新建的PCR实验室顺利投入使用;近期,一台专门供发热门诊使用的CT也即将到位。”
第二道防线
乡镇基层哨点快速反应
如果说,县级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战场”,那么距离老百姓最近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个个基层哨点。
基层哨点这个词,浙江人并不陌生。去年10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就对此有过明确规定:完善基层哨点建设。优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基层哨点。
方案印发后,曾在疫情期间经受大考的温州市有了“落地”政策。“我们将加快规范建设,打算用半年时间,为全市196家成建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添置标准化的传染病专用诊室。”温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基层哨点建设有多重要?时至今日,回顾起去年大年初一那有惊无险的一幕时,瑞安市上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林正丰依然记忆深刻——当天,一例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突然出现在这个平日里“风平浪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由于没有专门的发热诊室,患者只能被转移至临时布置成隔离区的留观室,后来这名患者确诊。
“虽然我们做好了防护措施,没有发生院内感染,但这件事坚定了我们建设发热诊室的决心。”林正丰说,仅在三四个月内,一间消毒用品供应室就被改造成发热诊室。
记者探访了这个100多平方米的空间,第一印象是标准化。这里巧妙地辟出了“三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以及“两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严格参照二级医院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的设置,将有效阻断空气的流通、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再有疑似病例出现,我们将有信心提供足够的保障。”上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海云说。
一直以来,基层卫生院都未游离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之外。国家卫健委医共体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恒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乡镇卫生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开辟出一个发热病区,增加床位。即便乡镇卫生院条件不如县级医院,也可以承担一部分隔离、观察工作。
记者调研的5个县域样本内,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之间,一根根无形的纽带,正在输送看得见、用得着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资源。
玉环市卫健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必胜介绍,2018年5月,玉环在全省率先启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建设,全市3家市级公立医院和11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2个健共体集团,建成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
“如果分院发现疑似患者,最快只需要打3个电话:一个打给疾控中心、一个打给总院、一个打给市卫健局。” 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党委书记费伦告诉记者,非常时期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以前,我常常想不清楚乡镇卫生院到底该做什么。”几年前,玉环市清港镇卫生院院长高成龙对乡镇卫生院的职责、定位有过迷茫。然而过去的一年中,清港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发现,他们日复一日做的一些“小事”,在基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大作用——在健康宣教中融入防疫内容,免费为居民赠送带有家庭医生姓名与联系方式的钥匙扣、钱包、黏贴纸,至今每样物品已送出超5万件;保证人人都能随时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强化个人健康与自我防护理念;卫生院全员参与卡点执勤、留置点值班、中高风险人员接机接车等工作,多次派出随车医生赴贵州等地接复工人员回玉环市。
第三道防线
提升防控管理“软实力”
无疑,在提升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规划中,发热门诊、PCR实验室、基层哨点、急救中心、消杀中心等硬件设施不可或缺。与此同时,不少县(市、区)都在“软实力”的提升上下足功夫。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排队。”采样等候区内,一名男子突然冲向队伍最前端,要求先做检测,这时两名公安干警制止了他,并把他带到应急处置点进行劝导、教育——这是近日路桥区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演练中的一幕。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演练分为医疗机构就诊、冷链食品检测新冠阳性处置、大规模人群筛查等3个模块、12个场景,对当地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联防联控能力进行了检验。
记者调研的5个县(市、区)内,这样的疫情防控演练在各级医疗机构中频繁开展。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快速响应能力在模拟实战中一览无余,应急防控软实力在真刀真枪的磨练中得到提升。
董恒进认为,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提升,人是关键因素。以人为“桥梁”,基层医院的院内管理将得到稳步提升,从而形成有效运转、全面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化的诊疗过程,最终将使基层患者受益。
“以前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新增一个编制名额都很难,现在一下子给了这么多。”台州市路桥区卫健局副局长叶云国说,疫情期间,路桥区疾控中心增加了15个正式人员编制,随后招录的人员中有6位是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应届生,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将助力当地基层公共卫生水平的持续提升。
2019年,我省建立了公共卫生专员派驻制度,由各地疾控机构向县域医共体派驻公共卫生专员,以提高对传染病的前端发现、早期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原来好像是各走各的,现在走上同一条道路了。”叶云国说,区级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专员列席各医共体总院的班子会议,指导公共卫生类事宜决策,为医防融合布局带来很大的改观。
陈肖俊很欣慰,重新成立龙港市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后,他在下辖四个医共体分院的用人问题上也有了新考量。即将出任龙港市城关镇中心卫生院、龙港市巴曹卫生院护理部主任的,是两位分别来自总院院感科、公共卫生科的专家。
疫情的突如其来,也加快了基层卫健部门优化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的步伐。
一直以来,玉环市卫健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必胜有个烦恼——玉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软硬件使用起来往往“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全新的公共卫生中心已在规划中。”王必胜说,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目标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公卫中心,为当地公共应急体系增强战斗力,为应对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足准备。
而令龙港市城关镇中心卫生院党委书记赖联祥更为期待的,是过去不易接触到的省级医疗资源。去年6月,龙港市人民医院正式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分院,一条省级医疗资源向县域内输送的路子被打通。“我们期待,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的优质资源,能够通过县域医共体的纽带,二次输送到卫生院,为乡镇百姓筑起坚实的防控屏障。”赖联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