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文章导航

平湖:让城乡共富共兴

  这几年,平湖市通过补短板、扬优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村庄艺术美、沿线品质美、业态融合美、文化内涵美、长效治理美,打造具有平湖气质的江南水乡新典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今天的“金平湖”呈现出一片业强、民富、村美的盎然景象。

绿色赋能农业兴

  绿映秀水满眼春。平湖的农业农村发展正在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绿色科技为支撑,以绿色供给为目标,以绿色政策为保障,共同推进现代农业的永续发展。

  2020年省农博会上,平湖“肥药两制”作为重点板块受邀参展推介,得到了省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平湖把“肥药两制”改革作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农资销售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建立起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购-用-回”一体化平台,实现肥药的闭环管理;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等集成技术应用,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双减。

  截至目前,平湖现有77家农资经营单位全部安装并投入使用化肥农药“人脸识别”一体机,创建9家省级农资示范店,培育了50家“肥药两制”改革示范主体,并以此为抓手,由点成面,鼓励并带动周边农业生产主体主动应用绿色高效技术和生态循环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亩均使用量,健全农产品生产全程记录,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人色彩。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全省领先。

  平湖市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水网密布、纵横交错,农作物种植面积62.3万亩,种植尾水治理压力大。为此,平湖从2016年开始着手试点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截至目前,共建设生态沟渠系统36条、长度38.59公里,覆盖农田面积1.65万亩,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675万元,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在多年实践中,创建了一批生态沟渠系统先进模式,其中,“农牧渔全产业、防控治全流程、市镇村全覆盖”的平湖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典型案例之一。

  建成全省首个农田尾水“零排放”。

  以此为新起点,平湖继续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按照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高标准要求,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精心谋划,着手打造农田尾水“零排放”区域治理模式。

  生态化改造排水沟渠。在广陈赵家堰兜灌区新建及改造生态沟渠、沟渠内种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同时增设自动排水闸等精准设备。结合退养鱼塘,实现末端净化。按照集中连片、系统整治、节水减排、生态高效的原则,利用生态沟渠对灌区内的农田、退养鱼塘、泵站进行无缝连接,形成一个闭环的有机整体。结合节水灌溉,实现区域用水内循环。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控制进行集成应用,开展生态沟渠系统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农田生态管理数字化。

  科技创新是破解农业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

  2018年以来,平湖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在助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用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平湖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的先行地。围绕“数据资源一朵云”“地理信息一张图”“业务应用一张网”,打造“1+1+N”数字乡村“大脑”。陆续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全省第三。2020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平湖更是成功入选,成为浙江4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强村富民路更宽

  如今,一张广阔的强村富民蓝图正在平湖展开。一次次大胆的探索,一件件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托举着群众的殷切期盼。

  “从原来的乡下搬到了镇上,房子新了也美了,生活也更加方便了。”自2020年3月底新仓镇芦川花苑二期的公寓房启动交付以来,前来办理签约的村民都在为即将入住新房而喜悦。新建的公寓房整齐矗立在平廊公路南侧,周边还有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也跟得上。

  平湖始终高度重视农民住房改善,2018年将其列入“初心行动”,2019年作为市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全力推进,2020年,再次被列入平湖市民生共享工程的“住房大事”,同时还将“安居梦”作为金平湖新崛起追梦奔跑8个梦之一。先后完成“1+X+N”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加强宅基地改革管理,出台“1+4+2”政策体系,健全联审联办、“四到场”等管理制度,编制33种户型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推进农民建房“一件事”网上办理。2020年,累计安排农民建房土地指标542亩,启动建设公寓房5567套,安排814户进社区建房,1018户在自然村落保留点建房。高久浜等6个传统保留村落农房设计落地试点村全部列入嘉兴试点。百姓真正从住房改善中获得幸福感,实现一家人的“安居梦”。

  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对路子”。平湖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2020年开始,启动实施第五轮强村计划工程,集中启动强村富民项目11个,总投资6.5亿元。

  平湖市背靠上海、面向大海,青田县倚靠青山、坐拥绿水,两地从2002年开始以资金援助的方式进行强村帮扶,基本以“输血模式”为主。2019年以来,两地在全省率先开启了跨地市“飞地抱团”精准“消薄”新模式,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携手打造“飞地抱团”4.0版。平湖市“飞地”抱团开启了“活血帮扶、区域互动、合作共赢”的集体经济发展全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飞地”抱团模式,变“输血”为“活血”,有效解决了财政托底后的反弹问题,带领薄弱村闯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2020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低收入农户共享全面小康,平湖市立足发展实际,本着“盘活村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共享发展红利”的原则,探索创新“1+X”的低收入农户抱团发展模式,率先在全市开启村民入股分红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新模式。目前,已试点启动新埭镇大齐塘村、林埭镇徐家埭村众筹项目2个。

  强村和富民同频共振,希望和愿景一同落地。

  2020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1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5%。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3152户持股低收入家庭实现分红173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5400多元、最高1万元。

城乡融合一幅景

  十几年前,那一声以中央、省、市1号文件形式发出的“统筹城乡”嘹亮号角,那一句“嘉兴有条件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殷殷嘱咐,让金色田园从此奏响协调发展的瑰丽乐章。

  这是蹄急奋进的十几年。从最个体的“人”到最基层的单元“村”,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平湖都在“走在前列”的定义中标注着自己的内涵。

  近年来,平湖以建设“大花园”、融入“大湾区”的理念,分层次、梯度化、规范化、多维度推进产乡融合,举全市之力推进平湖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加快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果香俞家浜、龙萌湾农创小镇、水上云居赵家桥……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的面纱在平湖的大地上揭开,美在水上、美在绿色、美在乡土、美在全域、美在富民的”五美“金平湖乡村近在眼前。

  2020年以来,众多美丽乡村节点成为职工疗休养基地,如新埭镇泖河村是陆稼书故里,秉持“无讼”文化,修缮了尔安书院和陆稼书祠堂,周边还有水月湾水果采摘基地,人气爆棚。同时,农家乐、民宿等农旅融合业态发展迅猛。目前已有满庭芳、郁·园、在水一方、吾庐等一大批民宿集聚区。农家乐方面,钟埭村已有小平农家乐、北庄浜27号等5家农家乐,同时引进梦想乐园项目,融合亲自采摘、户外拓展等元素,并举办了钟埭村首届乡村旅游节。同时,金平湖农产品展示馆和菌菇文化科技馆在当湖街道“七彩金虹”景区开馆,进一步丰富了景区旅游业态。

  其中,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精品线,位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全长10公里。风景线以城乡融合的创新生活方式为指引,开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沿线建有互联网农庄、工业活化体验街区、非遗米酒文化研学基地、生姜文化体验基地等20多个精品节点,涵盖高科技农业、工业活化体验、强村数字馆、时尚民宿等多重元素,这又将是一条集工农体验、艺术生活、水乡康养于一体的创新型美丽乡村风景线。

  农村不再是记忆中的故园,它跟城市是长在一根藤上的并蒂莲,两处各芬芳:一边是千里沃野,一边是高楼广厦;一边是美丽乡村承载起“大景区”“大花园”的梦想,一边是中心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托起国际化的繁华。城市与乡村互动共融、共存共荣,并驾齐驱、各展缤纷——这才是城乡共融共荣的金平湖。

  (本版图片由平湖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平湖:让城乡共富共兴 2021-01-30 浙江日报2021-01-3000007;浙江日报2021-01-3000016;浙江日报2021-01-3000021;浙江日报2021-01-3000015;浙江日报2021-01-3000025 2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