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
让浙江故事走向世界
记者 陆遥
本报杭州1月27日讯 (记者 陆遥) 1月27日上午,在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新闻出版界的联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聚焦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我听了非常兴奋。”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建议,“要挖掘弘扬浙江优秀的文化。浙江有创业的文化和开拓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现在要更加强调创新的文化,不断地鼓励、肯定创新,包容失败。”
如何讲好浙江故事?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原书记潘海生认为,要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实施浙江文化出海工程”落到实处。他说:“浙江有很多文化印记。省委宣传部与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开展‘浙江文化印记’征集评选活动,首批选出20个文化印记,要推广好、宣传好。接下来,可以继续推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市级文化名片,通过文化出海工程走向世界。”
讲好浙江故事,不仅要从浙江走向世界,也要从过去走向未来。2020年,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建设,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按下加速键。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国计量大学委员会主委邱高兴表示,诗路文化带串连我省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全域发展之“链”,具有从古至今走向未来的重大意义,是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和文化浙江建设的“金名片”。邱高兴建议,在突出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在文化建设领域突出诗路文化带。
委员们在讨论中聚焦热点、直面问题。“文艺要出精品,关键在人。目前,我省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还应在人才保障机制完善上下功夫。”省政协委员、浙江音乐学院教师郑培钦期待省级层面早日出台政策,帮助改制院团留住优秀人才。
与会委员纷纷表示,新时代的文艺社科新闻工作者应对标五大历史使命找坐标,对标新时代文化高地出精品,对标数字化改革谋创新,对标党和人民放心的笔杆子强本领,讲好浙江故事,让浙江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