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入浙第一关
记者跟着平湖金沙检查站工作人员严查冷链运输车
本报记者 肖未 共享联盟平湖站 陆浩强 张旭东 通讯员 徐琳琳
春节将至,如何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1月26日一大早,记者赶到位于平湖市浙沪边界的G228国道平湖金沙检查站。此时,平湖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丁晓愿和同事正忙着检查一辆白色的冷链运输车。在他们身后不足百米的地方,正是上海市金山区的新联检查站。
“您好,请问装的是什么货?要到哪里去?”“请出示一下核酸检测报告、消杀证明。”……当车被引导至处置区时,丁晓愿一路小跑,来到驾驶员身边。得知车上装载有25吨进口冻猪肉,他当即打开手机上的浙江省冷链食品闭环管理系统(下称“浙冷链”),认真细致地核对起来。
这样的画面,眼下在浙江的省际边界线时时上演。从1月18日零时起,我省设立了36个省际交界检查站,24小时运转,对进入我省的冷链运输车辆实行“逢车必检”、分类处置,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应入尽入集中监管仓。
平湖金沙站正是浙沪交界的检查站之一。为了确保“不漏一车”,平湖组建起了由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实行24小时3班倒轮值,每组配备12人。记者看到,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身穿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手上则戴着乳胶手套。一有集装箱车驶来,岗亭两侧的交警先核查运输车辆车型车号、司乘人员等信息,再抬杆放行。如属于冷链运输车,则直接引导至专门划设的处置区,开展后续检查。
检查哪些内容?丁晓愿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文件夹。在他的文件夹中,有两种不同的表式。一张用来登记车辆入浙时间、车牌、是否有货物等简单信息;另一张则是冷链运输车信息登记表,不仅包含着车辆等基本信息,还须详细记录货物的品类、进口地、重量以及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消毒证明等10余项资料。
“如果发现消毒证明缺失,需要通过‘浙冷链’系统查询是否已经预约至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进行统一消杀和核酸检测。”说话间,丁晓愿打开了“浙冷链”,输入车牌号或集装箱号,所有相关的登记或预约信息一目了然。
“我这车已经预约了杭州集中监管仓,正在去消杀的路上。”面对工作人员的核验,冷链运输车驾驶员蔺广富很配合。他告诉记者,当日早8时许,他从上海洋山港码头出发。虽然赶着去杭州,但该走的流程不能省,毕竟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
短短20分钟里,丁晓愿共检查了6辆冷链运输车。好不容易等到车流量减少,记者拿笔的手已被冻僵。可在透明的防护服下,丁晓愿的头上却冒着热气,乳胶手套里,也依稀能看出水印。
“相比值夜班,白班已是轻松的了。”丁晓愿的话,刚结束夜班的市交通运输局法制科科长何海锋也深有感触。在金沙检查站的会议室,记者见到何海锋时,他刚刚脱去防护服,眼睛里泛着明显的血丝。第一次轮到值夜班,何海锋直言与他预想的不一样。
“原以为下半夜车少,可没想到……”何海锋搓了搓冰冷的脸颊,跟记者分享起了他的“值班第一夜”:半夜11时到次日凌晨2时,他和搭班的同事在会议室休息,4条凳子拼起来,就是他们的床。等到换班上岗,迎来了当天第一个早高峰,“最困的时候,也是车最多的时候。”
站在风口上,忙的时候跑进跑出,何海锋还不觉得冷,一旦停下来,刺骨的风吹来,着实让他直呼“又困又累,快冻僵了”。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乳胶手套,何海锋只能逮着车少的空档,搓一搓手、跺一跺脚,或者直接来个“往返跑”。
虽然辛苦,可何海锋说有点“小确幸”。原来,凌晨,趁着检查间隙,他和同事自拍了一张工作现场照。照片中,“全副武装”的他们坐在岗亭里,外面漆黑一片,他们比“V”的笑容却特别灿烂。
何海锋把照片传给妻儿后,孩子们给他点了好几个赞。“孩子们喜欢抗疫英雄,打败病毒是他们的口头禅。”何海锋说,“虽然我这检查工作没有抗疫医生、援鄂护士那么危险,但我希望孩子们也能为我骄傲!”
中午12时,当记者结束采访返程,金沙检查站又迎来了一天中车流量的高峰时段。“春节期间,我们将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继续守好入浙第一关,为百姓欢度春节而努力。”平湖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郎晓东说,截至26日16时,平湖辖区两个检查点共检查车辆1368辆次,补充登记、预约监管仓68车次,劝返7车次,劝退进口冷链食品52341.3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