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县 美丽富民
象山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
象山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伴海而兴。海洋是象山最大资源禀赋,也造就了象山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2018年以来,象山主动对标“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目标,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象山精神,深入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象山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治理现场会,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榜单名列第39位,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47名。2018年,被列为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去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81.7亿元。
扬帆正起航,当下的象山正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快追赶、时不我待攀新高,全面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战略,大力提升平台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治理能级、党建能级,全力打造海洋之城、美丽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
向海图强 点燃产业发展“主引擎”
近日,宁波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象山举行。该项目落户象山西周镇,总投资约51亿元,将形成以第三代秸秆乳酸技术为核心的年产30万吨乳酸、20万吨聚乳酸、10万吨聚乳酸纤维的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约108亿元。
眼下,一系列契合象山“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项目落地,对推动该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象山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2018年底,以象山半岛为主体的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吹响半岛向海图强“冲锋号”。
推进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为做大蓝色经济的增量赋能。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万吨级码头临时设施项目,2号冷库设备安装完成,去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资0.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9%;总投资14.7亿元的日星大中庄扩建项目已投产……象山不断加码发力,向海洋要增长动力。
搭建海洋产业集群平台,以集聚效应提升蓝色经济发展能级。处于港口区域的临港装备工业园,近年来吸引了中石化宁波天翼、铭汇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投产,初步形成了以日星铸业、乐惠生物过程装备、新乐造船等企业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去年7月,新乐造船自主研发建造、总耗资5.2亿元的3万平方米LNG船舶顺利交付。这是近年来象山建造的最大吨位LNG船舶,填补了我国多项造船技术空白。离新乐造船基地不远的日星铸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铸件生产基地,其中大兆瓦铸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象山海洋装备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海洋新材料产值达20.8亿元。
海洋经济的重点是制造业。去年8月,象山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构建“123”百亿级产业集群的蓝图:发展壮大临港装备这一核心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汽模配、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功能材料、绿色能源、海洋生物三大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象山正围绕“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做好相关产业规划,聚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不可复制的标志性产业链,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抓好海洋经济发展。
美丽经济 全域旅游带来富民产业
这几年,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全线贯通和城际铁路、象山港二桥谋划建设,象山一改交通末端的局面,八方游客可以到半岛“大花园”惬意休闲。便捷的交通为当地注入新的“生命力”。象山影视城这几年游客接待量翻一番,达到250万人次。
在象山茅洋乡蟹钳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江的眼里,交通格局改变,也成为乡村旅游业的“新引擎”,“越来越多游客来到茅洋,也吸引当地老百姓参与到我们景区的建设中。”
去年,《象山花岙海岛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对45项重点建设任务排定时间节点。根据目标,到2022年,象山海岛公园区域年接待游客将达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50亿元。
以全域旅游为重点的美丽经济是半岛最大的变量。象山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实施迎亚运旅游业追赶超越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2018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3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3.9亿元,分别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233.8%、216.8%。
去年,象山推出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这一全域旅游新IP,打造“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岸线、十分海鲜、一曲渔光”有机叠合的美好目的地。该海岸线串联象山独特的山海风光、半岛风情、渔家民俗等海洋旅游资源,构成了宁波“特色最鲜明、资源最集中、业态最丰富、产品最完善”的黄金海岸线和半岛风景带。
旅游项目建设提质增速,为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注入了底气。去年,五彩渔镇、石浦一冷文化创意园、东旦时尚沙滩一期等6个项目建成,茅洋国际乡野俱乐部等9个项目已动建。亚帆中心项目即将交付,沙排项目主场馆主体结顶……随着亚运时代全面开启,象山迎来城市能级提升重大契机。
当前,象山正扎实推进“迎接亚运、城市双修”行动。增强城市功能,有序推进棚改区更新改造,征迁面积累计逾百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万平方米。
当前,象山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千万工程”,高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1个、市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7个、风景线3条。
创新动能
改革带来强劲发展动力
去年9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科技成果推介会举行,发布“自动焊接的优质高性能钎焊材料”“机床用特种刀具”等4项科技成果,并与浙江山力得新材料、宁波如意、宁波力古机械等3家甬企签订合作协议。
突破科技争投,向创新要活力。象山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建强创新平台,形成“一基地二中心三院所”格局,并充分挖掘、发挥各平台的创新能力,变技术成果为产业胜势。其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创新分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现代针织研究院“三院所”自挂牌成立后,累计服务企业1120余家次,合同金额超过8000万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象山将海洋生物(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引育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方向,推出创业启动资金资助、新建厂房给予奖励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并每年举办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大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象发展。同时,发挥大院大所的聚才效应,目前“三院所”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62人,其中一流人才1人、特优人才2人、领军人才1人。
作为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半岛不断向改革要动力。去年,象山入列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系宁波市唯一。该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走出了一条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开发利用的“象山路径”。自2018年4月颁发全省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证以来,全县已累计发证115本,盘活和利用农村宅基地2.11万平方米、闲置农房3.12万平方米,引进开发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6.2亿元。
在激活海域海岛资源上,象山同样走出改革探索步伐。作为国家海洋管理创新试点县,象山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试点海域“三权分置”。目前,全县累计公开出让浅海滩涂养殖用海51宗,面积5874.72公顷,收取海域出让金7.94亿元。
服务争效
打造营商环境强县
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总投资约40.6亿元,是宁波市2020年重大实施项目。为顺利推进该项目,项目所在地鹤浦镇落实11名驻企联企指导员提供全程服务,并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用地、办证等事项。
国电海上风电场项目的顺利推进,正是象山一线服务破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象山开展“一线攻坚三服务、争先创优促发展”活动,建立县领导联系镇乡(街道)、企业机制和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选派1500多名干部组建21个服务指导组和若干驻企服务组,以蹲点派驻、组团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形式,实地指导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聚力“两手抓”,助力“两战赢”。
同时,象山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迭代升级、延伸扩面。该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科一窗受理”,目前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8.51%“掌上”可办,“跑零次”实现率99.13%,即办事项比例74.04%,均居宁波全市前列。
尤其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上,象山全面优化流程、提速审批。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开工前审批仅用时17天,比我省开工前审批50天要求提速66%。目前,象山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费用下降2%至5%,时间成本节省50%以上。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年9月,象山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优质诚信的商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五方面发力,实施20条举措共87项任务,倾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强县。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