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冬修水利,抓大也要修小

  近期,浙江多地出现旱情。据报道,去年10月以来,浙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部分江河湖库水位下降较快,温州、台州、宁波南部和部分山区、海岛旱情持续发展,出现了201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不久前,笔者在永嘉看到,楠溪江的水位很浅,大片白色的沙滩暴露在阳光下。目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积极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说到预防旱情,笔者想到了冬修水利。以前冬闲时,集体组织出工修水利,是各地农村的“必修课”。随着社会发展,现今冬修水利的场面早已旧貌换新颜,都是大型机械的施工场面,少见肩挑人抬、畜驮车推。不过,利用农闲,组织村民在田头沟边对那些水利“毛细血管”进行修修补补,这个农家好传统同样要保持。

  冬季因为降雨少,河流水位偏低,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赋闲,正是兴修水利的好时节。我国历来重视冬修水利。1月14日,《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冬修水利正当时》,提到了全国多地冬修水利,筑牢堤防、加固水库、疏浚沟渠,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在农业社会,水利是事关国家命脉的大事,到今天也是如此。

  冬修水利体现了一种未雨绸缪的前瞻思维。农村有句俗语,“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趁早做好冬修水利,对灌溉骨干渠道和小水库、小山塘、小水陂等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清杂,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等,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旱情风险。冬修水利还能激发团结精神。兴修水利要靠大家一起干,共同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把水利设施建设得更好,把家乡扮得更靓。

  推进冬修水利,既要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在资金上给予保障,也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特别要关注“细枝末节”,善于从小处着眼。“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清淤山塘、疏浚沟渠、改造田间渠系、修砌堤坝等事情虽小,但须引起重视。把每一个漏洞都堵住,对每一个风险都进行排查,才能确保水利工程万无一失。

  技术进步的力量不容小觑。如果说,提到兴修水利,就一定是挖地、挑土、砌石头,那显然是忽视了技术的作用。据报道,在苍南,通过区域智慧中心实时监测水质指标、监控生产环节,发现异常情况,可远程关闭进、出水阀门。今天,我们再推进兴修水利,不仅要发挥人力,也要借助科技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冬修水利也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的一个契机,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冬修水利,抓大也要修小 2021-01-22 22005319 2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