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寻访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本报记者 张梦月 姚颖康 共享联盟上城站 徐斌 高明明
在杭州市上城区,繁华的主干道庆春路和解放路之间,有一条长不足800米、宽不足10米的静谧小巷——皮市巷。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江南小巷充满温婉柔情,不曾想99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里曾迸发出耀眼星火,从此开辟了浙江红色新天地。
1922年8月,时任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徐梅坤,肩负着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的重任来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同年9月初,在皮市巷3号的一幢小楼里,全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正式成立,奠定了杭州、浙江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
如今,老宅早已不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城市建设、道路拓宽需要,靠近路口的一幢两层老楼被拆除。”小营街道组织委员徐斌介绍。只有嵌进墙体的一块大理石纪念碑确切地告诉世人,这段隐匿于车水马龙后的历史并未远去。
在位于上城区小营巷的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我们得以一览中共杭州小组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近百年前,4名有着共同信仰的热血青年徐梅坤、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走到了一起,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浙江革命的发展。
中共杭州小组建立后,尽管力量尚弱,但为浙江的革命斗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杭州地方党组织积极在全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1926年1月,中共杭州地委建立;1927年,在杭州地委基础上,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成立。
我们在寻访中了解到,创立中共杭州小组的4位革命先驱中,金佛庄、沈干城先后牺牲。而在当年的革命岁月中,这样的热血青年数不胜数。在展厅的一面墙上,有9张年轻的面孔令我们久久驻足,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牺牲的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短短15年间,他们前仆后继,牺牲时平均年龄仅30岁,最年轻的牺牲时年仅21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陪同寻访的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霞说,“中共杭州小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初心的孕育,我们要沿着先烈的脚步不断走下去。”
陆霞介绍,街道所辖社区党委换届后,小营街道组织新一届社区党委班子在纪念馆开展教育培训,传承革命先辈精神,勉励社工们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贴心人。
他们的努力,对生活在小营街道的居民来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去年以来,小营街道依托“城市大脑”破解了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周边的交通拥堵难题,让开车就诊的市民平均停车时间大大缩短;为解决老旧小区没有专业物管服务的困难,街道整合形成了“红管家”一体化准物业,消除了千家万户的烦心事。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陆霞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走进纪念馆瞻仰、寻根的参观者已达到年均20万人次,以“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为精神内核的“红巷精神”早已走出小巷,在更多地方播撒下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