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我省率先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5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干成了一些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我省科技创新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2020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6%,实现了“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
这5年,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强省工作导向,创新首位战略落地落实。2020年,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强调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和“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把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作为“十三项战略抓手”的“第一抓手”,推动全省形成抓创新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3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101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40亿元(2019年跃居全国第4位),占GDP比重从2.36%提升到2.8%。2016年1项科技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8年和2019年均有2项。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6个(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首批全国创新型县(市)5个(长兴、新昌、慈溪、乐清、安吉),总数分居全国第2、第1位。
这5年,我们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着力强化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7%提升到2020年的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4909.9亿元增长到9960.5亿元。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初见成效,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破千亿元大关。挂牌建设杭州、宁波温州2个国家自创区,杭州、德清2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量均居全国第1位。新增2个国家高新区(累计8个)和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9个)。获批建设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儿童健康与疾病、眼部疾病),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实现“零”的突破。2016~2019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09项,其中牵头4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产生了“视频感知和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盐酸埃克替尼”抗肺癌新药、EB(百京)级大数据计算平台、“达尔文”二代神经拟态类脑芯片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这5年,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浙江特色。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6437家增长到2020年的221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3930家增长到69119家,并呈现“5个百分之八九十”的格局,即企业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的科技项目、授权的专利均占全省的80%~90%。二是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为重点的科技开放合作模式不断健全。新引进培育中法航空大学、北航杭州研究院、中科院肿瘤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省市县累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近1000家。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活动联办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我省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关系,与以色列等8个重要国家和地区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并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建成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9家(国家级40家)、海外创新孵化中心27家。三是以“浙江拍”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日趋成熟。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市县联动建成55家实体技术市场和135个网上技术市场,“十三五”拍卖成交19.2亿元,技术交易总额从2015年的24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75.8亿元。四是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牵引的创新服务模式成效明显。共派遣科技特派员1.85万人次,全国率先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我省作为唯一省级政府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共建设138家省级综合体,基本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和现代产业集群“两个全覆盖”,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5年,我们集中精力“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促进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十联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是法规政策日趋完善。修订了《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了“科技新政50条”和“互联网+”、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基础研究、“三评”改革、科研诚信、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等系列文件。二是科研环境更加宽松。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科技大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厅本级56个事项网办率、掌办率等5项指标领跑全国。加快放权赋能改革,项目申报材料精简1/3,评审时间压缩1/3,省级科技计划整合压缩30%;项目负责人实现技术路线选择、团队组建、直接经费安排“3个完全自主”。三是创新人才加快集聚。“两院”院士从2015年的46位增长到55位(2019年新增7位)。累计引进各类外国人才25万人次,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2015年的97.68人年提升到2019年的125人年。2019年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列全国第1、第2位。
四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00多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3家、众创空间163家,均居全国第4位。创新引领基金等科技基金加速扩张,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等“新四军”蓬勃发展,连续承办7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数居全国首位。自2015年实施以来,“创新券”累计发放49亿元,金额全国第1,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整体使用率和共享率均提高5%。
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对标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抓牢抓实三大科创高地“第一战略抓手”,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为“重要窗口”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最厚重底色、最鲜明标识,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