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青瓷可以塑造成什么

  近日,在龙泉市的一个国际陶瓷艺术展览上,笔者看到了很多有趣好玩的青瓷作品。与传统青瓷作品给人留下“高大上”印象不同的是,这些青瓷作品有的是杯子,有的是茶碗,造型不一、妙趣横生,很接地气很生活化。据介绍,每年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龙泉,购买这些产品,或自己用,或赠送亲友。

  在展馆的墙上有一段话令笔者记忆犹新:当青瓷不再被曾经的博物馆玻璃罩画定“结界”,当青瓷不再缥缈于语言文字和考古之中,它可以塑造成为什么?小到一支笔,大到一艘船;从养生的水杯,到运动的球拍或者时尚的口红或饰品。笔者想,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越来越多的青瓷作品被创作出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创作队伍,青瓷变得家喻户晓。

  当下,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产生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论是买一只茶杯还是一件餐具,不仅要实用,还要有设计感,符合自己的审美品位。这实际上为很多传统工艺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契机。相反,如果它们总是被束之高阁,放不下身段,则很难发扬光大、成风化人。

  不久前,绍兴在沪举办了绍兴黄酒新品推介会暨越酒宴,发布国酿1959、好酒不上头、青花醉等三大系列18种单品,并开发出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巧克力、黄酒面膜等“网红”黄酒衍生品。特别是单品受到全国客户青睐。以国酿1959为例,问世后一个月销量突破千瓶,4个半月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七成。据报道,以前黄酒产业规模一直徘徊在200亿元左右。如今,我国已成黄酒出口大国,行业产销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2019年浙江黄酒出口量约1.3万千升,占全国总出口量的87.28%。经典历史文化产品的大众化、亲民化和创新表达,不失为做强传统产业、弘扬经典文化的有益尝试。

  类似的例子在浙江还有很多。近些年衢州一直在推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这个城市品牌,一个重要方法是让老百姓在生活中感受、运用传统礼仪和文化。比如,制定《衢州有礼市民公约》,提倡“笑迎宾朋,作揖问好”“桌餐不挑菜,提倡用公筷”“见天才抽烟,烟头不落地”……让老百姓看得懂、学得快、用得上。试想,如果有关部门只发文件强调弘扬传统文化而没有创造性行动,那么喊破嗓子也难以奏效。

  一般来说,专家学者对各自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躲进小楼成一统”有助于学术研究。可是,普通老百姓毕竟不是专家学者,他们在个人工作以外,往往首先考虑吃穿住行等现实需求。因此,当我们在推广经典历史文化产品时,应该多考虑普通大众的实际,多一些受众意识,多满足公众需求。这既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地方知名度,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些人会觉得贴近生活是把艺术庸俗化了,因此始终板着面孔,保持着“高大上”路线;二是在实践中,确实有些人一心只图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艺术价值的挖掘和提升。其实,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百姓生活,更容易被广泛接受,更能陶冶大众情操,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项庄严使命,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更多的想象空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青瓷可以塑造成什么 2021-01-13 浙江日报2021-01-1300004 2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