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浙江,砥砺前行
锚定卫生健康现代化 迈向全民健康新征程
陈潇奕 陈娜
展开“十三五”波澜壮阔的画卷,我省卫生健康领域的每个发展节点都令人印象深刻,每一处着墨都令人心生鼓舞。围绕全面建成卫生强省、打造健康浙江目标,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聚力推进“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攻坚战,风雨兼程,勇毅笃行,在时间的坐标轴上留下了诸多印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增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这是健康浙江建设“立梁架柱”“夯基垒台”的开局阶段。
回首2020年,浙江卫生健康走过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合力攻坚,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两手硬”“两战赢”;这一年,创新赋能,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医学高峰”初具规模;这一年,改革破题,卫生健康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这一年,服务升级,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多举措推进民生实事,大手笔铺就惠民底色。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卫生健康人将站在新的起点、整装再出发,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中,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战疫
交出疫情防控高分报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切服从战疫需要,不畏艰险、全力以赴,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在这场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疫中,全省60余万名医务工作者全力投入抗疫一线,争当最美“逆行者”,在最紧要的关头用实际行动筑就了保卫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2018名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着浙江力量;12名浙江专家代表中国抗疫医疗队,万里驰援意大利……他们冲锋陷阵、坚守一线,彰显了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
“这次疫情是对医疗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一次大练兵、大检验。实践证明,我们经受住了挑战,我省强大的医疗卫生实力,为这次抗疫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浙江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疫情发生以来,卫生健康系统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制定了浙版诊疗方案,是全国最早完成毒株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的两个省份之一,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比例达97.34%,2.2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排摸人群达900多万,开展复工复学复游复市健康服务指导,仅驻企防疫指导员就达2.86万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率先在全国推出以县域为单位的“五色疫情风险图”,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卫生健康系统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动态调整“人物并防”措施,压实“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隔离墙”,为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保驾护航。
深化布局
打好健康浙江机制建设主动战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省坚持健康优先战略,以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为载体,注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搭框架、建机制、抓落实,着力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改善健康环境、强化健康保障、增强健康素养,健康浙江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效。
一方面,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进一步健全健康浙江建设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大健康”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巩固。开展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评估试点,并将其纳入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中,不断探索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效路径。
另一方面,制定推进健康浙江行动三年组织实施方案和26个单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成立健康浙江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实施健康浙江26项行动。同时,开展并重点培育示范试点,推动健康浙江行动提档升级。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省级卫生乡镇三个“全覆盖”。
改革引领
提升卫生健康核心竞争力
抓住建设创新型省份发展契机,我省卫生健康事业沿着内涵式发展道路铿锵前行,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努力增强卫生健康的竞争力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新进程。
医学高峰建设初露峥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运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和心血管病、创伤、呼吸专业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专家组评估。中科院医学所一期项目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启动,推进核酸适体、重离子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卫生健康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建设,累计转化成果93项,估值达15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加快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启动建设基层标准化中医馆103家,新增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1家,新增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4个……
不只是在医学领域节节攀高,卫生健康系统还坚持以改革破题,加快机制体制上的迭代升级。2020年推动湖州市和桐庐县等11个市(县、区)率先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试点,持续推进药耗招采、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动改革。突出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改革,综合医改集成效应不断放大,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排名和“A++”等级医院数量等均列全国第三。在全省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8.44%的前提下,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药占比同比下降2.71个百分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深耕基层
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来,我省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基层不强”的困局。
联动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齐头并进”,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2020年1~11月医共体向下转诊达20.1万人次,平均每个牵头医院向乡镇卫生院下转1200多人次,切实打破“下转上易、上转下难”的瓶颈。
推动医防整合,深化“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机制,公共卫生专员、联络员和指导团队常驻医共体工作,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指导落实公共卫生任务,提高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控能力。依托县域医共体,在22个县率先实现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分级诊疗闭环管理,建立医防融合、连续服务、分级诊疗协同机制。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贯穿于浙江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多个县市的医共体建设已经初现成效,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回应民生
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感获得感
怀揣“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之心,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书写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为了让群众在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中有更好的感受,“让医疗数据跑起来”,成为关键所在。强化数字赋能,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带动“一件事”“掌上办”,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医保)卡完成“两卡融合”,县级以上医院“看病不用卡,只需一个码”,逐步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多证一起办、一次都不跑”。同时,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20年又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服务支持措施,切实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获得感。
同时狠抓民生实事项目,提前超额完成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托位建设、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获得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双高分”。
“2020年一共筛查了12.5万名大肠癌高危人群,不仅救治了1000多名患者,还帮助了有可能遭受大病重病的5.5万个家庭。”浙江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批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顺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折射出卫生健康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