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区域银行不良率仅0.73%——

一道世界难题的台州解法

  成本高、利润低、道德风险大,这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世界难题”。

  在台州,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却如鱼得水。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5年多,台州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全国和浙江水平,而区域银行的不良率却仅有0.73%。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台州正是从金融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两头发力,一边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优化供给,一边通过基层走访、深耕客户发掘需求。获批国家级试验区5年来,台州净增市场主体23.62万户,截至2020年11月末,台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41.2亿元,同比增长21%。

  如同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长空栈道,小微金融走进了一片广阔天地。

跑街+跑数

唤醒沉睡需求

  原生态客户,又称无贷户或首贷户,常常被用来形容从未在银行贷过款的客户。在2020年之前,椒江区前所街道的欧恺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洪君就是一位原生态客户。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笔500万元的贷款拯救。

  “2019年底,我们就把钱全用在拍地和规划新厂房上了。”童洪君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原本红火的儿童眼镜出口业务陷入停滞,熬到2020年10月,公司的流动资金已几乎枯竭。巧的是,另一头,椒江农商银行沿海支行的客户经理郑晶文正在前所街道细致摸排走访,寻找像欧恺眼镜这样符合应急融资要求的小微企业。

  2020年9月,台州银保监分局推动“双保”(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应急融资试点机制快速落地,精准标识了3423家符合要求的企业,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专项用于满足订单生产的资金需求,以及企业支付员工工资、水电费用、租金等刚性经营性支出。

  在细致分析欧恺眼镜企业发展状况后,不到一星期,500万元贷款就被批下来了。郑晶文告诉童洪君,这不仅是江湖救急,获得贷款代表的更是企业的优质前景。童洪君由此改变了“贷款是件丢人的事”的老观念,“下一步建新厂房,我们还会继续贷款。”他说。

  在台州,遍布街巷里弄的小微企业身边,都有像郑晶文这样的“金融顾问”和椒江农商行这样的“伙伴银行”,他们时时刻刻与小微企业保持着联系,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需求。

  “金融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相比大企业,数量庞大、生存周期较短的小微企业信息更不健全。”在台州银保监分局局长曹光群眼里,要破除信息不对称这一痛点,需要率先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破题,把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散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一种“跑街”+“跑数”的战术,实时掌握需求侧的最新动向。

  “我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发动了数万名金融业从业人员,终于在2020年6月完成了对全市62.8万户企业的金融需求摸排和数据录入。”被业内称为不可思议的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就是这么一家一户跑出来的。曹光群告诉记者,这场大走访唤醒了近两万户首贷户沉睡的需求,台州也由此拥有了一张精准的企业金融服务全景图——以网格为单位,人与数据共同盯住需求,为资金供给提供最优方案。

  除了自下而上的数据采集和需求对接,台州还打通了横向的部门数据和纵向的条块数据,将市场监管、国税、法院、房管、国土等30多个部门118大类的4亿多条信用信息进行了整合汇集,建立起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运营管理,降低了银行调查客户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高效地为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打开通途。

首设信用保证基金 打造立体供给体系

  2020年10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浙江省分行在台州签署支持小微企业联合行动方案:在2020~2021年转贷款投放力争不低于500亿元、支持各类小微市场主体数不低于3万户。

  2019年,台州在全国首创建立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小法人银行政策性转贷款合作机制,这串长长的名称背后,是一场优势互补的资金供给之变。

  台州区域内小法人银行触角广、客户多、不良率低,却缺乏低成本的资金,而大型政策性银行的优劣势则正相反,转贷款正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畅通实体经济血脉的新机制。据了解,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国3家政策性银行已与台州17家中小银行开展转贷款合作,转贷款授信余额377亿元,用信余额达257.4亿元,占全省的52%,惠及小微企业及农户3.8万户,平均贷款利率低于普通贷款2.16个百分点。

  “从金融供给侧看,我们曾一度面临的资金供给不足、抵押担保物不足等种种难题,这些年来,通过资金供给、制度供给、产品供给等立体供给体系的打造,这些难题正逐步破解。”台州市金融办主任叶维增说。

  没有订单,整体业务下滑80%,资金无法回笼,员工工资、研发费用接连亮起红灯,想融资却没有固定资产可抵押……这是2020年上半年,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良仁面对的困局。

  一度无计可施的王良仁成为了制度创新的幸运儿。有关部门分析发现,该企业缺乏不动产担保物,但拥有多项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通过全省首创的“专利+商标”知识产权混合质押担保模式,前后仅3个工作日,王良仁就获得200万元贷款。

  同样为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题,早在2014年11月,台州就设立了内地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以“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方式组建,提供的担保无需抵押及第三方担保,避免了互保、联保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的信心。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服务市场主体23922家,担保费率控制在年0.75%内,在保余额100.78亿元,规模居全省首位,累计为企业节约保费9.7亿元。

  “金融机构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主体。”正如叶维增所说,多年来,台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网点,降低融资门槛,努力实现小微金融服务“接地气”和普惠性。台州银行、泰隆银行和民泰银行三家城商行,以近百档利率实施差异化利率定价机制,户均贷款仅10万元,保证担保方式占比超60%,满足了小微群体差异化的贷款需求。

线上续贷指数说话

形成独特金融生态

  “台州在做的其实就是把客户的‘麻烦’交给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如台州银行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张勤所说,最近他的“麻烦”确实不少。

  2019年上线的台州“掌上办贷”数字金融平台,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迭代更新,如今,小微企业在一个APP上就能遍览台州区域内48家银行保险机构的400余款精选产品,客户输入需求,系统自动生成产品比较数据。“这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把产品做得更精更细,才能在这样完全透明的环境下更好地参与竞争。”张勤说。

  在台州,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用给自己“找麻烦”的方式打造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疫情期间,如何服务那些无法到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台州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24小时的“视频柜员”服务。只需在银行移动端点击“视频柜员”功能,24小时在线柜员便会在线帮助客户办理转账、挂失、咨询、贷款申请等非现金业务。新举措为银行增加了麻烦,却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机银行的使用门槛,为中老年、农民等使用电子银行有困难的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续贷需要“过桥”资金“先还旧、再借新”的传统模式如何破解?台州在全国率先上线“线上续贷中心”,以“零门槛、零费用、零周期”为导向实现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我们鼓励银行机构在贷款到期之前进行信息审核,虽然这会增加银行的工作量,但却能大幅节省企业的续贷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台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一幅属于台州的独有风景:398家银行机构网点,遍布台州最偏僻的乡镇,银行机构与工商、税务、人社、公安、法院、不动产等部门共享信息和服务,老百姓在银行网点可以办理工商注册、公积金办理、社保缴费、车辆抵押、不动产登记等130多项业务。无处不在的银行,已成为台州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5年的改革使得台州形成了独特的金融生态环境。从大中型银行,到城商行、农商行,再到村镇银行,每一个层级的贷款群体都能精准享受金融服务;每个季度,全国首个官方小微金融指数(台州样本)都会发布最新数据,因为小微金改,台州成为了观察小微企业发展趋势的最佳窗口;更因为这场改革,人们的信用意识不断增强,金融理念深入人心,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一道世界难题的台州解法 2021-01-12 浙江日报2021-01-1200008;浙江日报2021-01-1200019;浙江日报2021-01-1200016;浙江日报2021-01-1200025 2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