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精准聚焦短板 提升幸福指数
于 山
衢江:精准聚焦短板 提升幸福指数
于 山
一艘艘载着造纸原材料的货船,一路逆流而上,在衢江港卸货;
一棵棵茶树,种在了库区深处,托起库区百姓的致富梦;
一车车衢江产的果蔬,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源源不断运往上海,摆上盒马鲜生的货架;
从衢南总投资73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到衢北总投资52亿元的铜山源休闲旅游度假区;
从农村的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新田铺田园综合体,到城区霞飞跨江通道建设…… 2020年的衢江区,面对疫情和经济形势双重考验,咬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放松,紧盯各项决胜任务不放松,加快补短板工作不放松,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
大抓项目补齐短板
2020年10月,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衢江区这方热土不断传来好消息。
挖土机轰鸣,吊车繁忙,在衢江区南孔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园施工现场,工人们紧张有序、各司其职。2020年10月23日,衢江区南孔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园等5个项目参加浙江省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还有铜山源水库的西岸,水云间黄龙度假酒店进入了酒店内部装修的阶段。铜山源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是省市县长工程之一,将是衢江打造全域旅游新的亮点和高地。
项目不停,发展不止。衢江区曾是全省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正是一个个重大项目,改变了衢江的面貌,撑起了衢江现在和未来。决胜全面小康,更要抓好大项目建设,为发展积蓄势能。
尤其是2020年以来,衢江区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创新建立项目管理全链条、责任落实全覆盖、工作推进全清单工作机制,围绕深入打造大花园核心区目标,狠抓项目推进、优化投资结构,力促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增长。
决胜全面小康,重在补短板。近年来,衢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由衢江区发改局牵头,对照省里的补短板工作清单,结合衢江实际,梳理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居民收入、城镇化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服务、资源能耗等8个领域的主要短板。
目标明确,问题清晰,关键靠落实。衢江实行“一指标一对策”推进制度,紧盯落后指标,迅速补齐短板,奋力争先进位。强力推进工业突破年、城市提质年、治理提效年“三年行动”,出台《暖企十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力稳企稳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等多项惠企政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优先安排补短板项目实施,落实责任强化督考。
2020年,衢江区第一批次下达的补短板项目115个,年度计划投资42.55亿元。截至10月底,115个政府投资补短板项目,开工建设104个,开工率为90.4%,完成投资33.09亿元。自2020年4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缓解,生产复苏,衢江区连续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正增长,省4+1、六个千亿、省重点、省集中开工等重大项目开工入库率、完成投资率均达100%以上。
2020年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衢江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政府负债率、营商环境评价、新增就业人数、城乡居民收入比、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耕地保有量、单位GDP二氧化碳累计降低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大部分优势指标继续保持优势,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恩格尔系数、建制村通客车率等指标通过努力争先进位,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民增收农村变美
湖南镇蛟垄村的低保户聂小芳“摘帽”了。经过8年努力,因为衢江区的助农增收好政策,老聂凭借勤劳的双手,种植高山蔬菜,尤其是种植蛟垄的特色农产品小皇姜,在2020年实现劳动致富。
在衢江区,像聂小芳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衢江区通过兜底保障、产业造血、结对帮扶等途径,全力推进农民增收。截至2020年三季度,衢江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6元,同比增长7.3%,高于衢州全市平均增幅6.8%,增幅居全市第二;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434元,同比增长15.5%,高于衢州平均增幅14.0%,增幅居衢州第二。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助力农民增收。在风景优美的衢江区岭洋乡,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目前该乡年产绿茶、红茶、香茶等成茶100余吨,产值约5000万元。
加大民生托底力度。2020年前三季度,衢江区民生支出增长12.6%,按照“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清零。
农民腰包要鼓起来,农村风貌也要美起来。衢江区在规划布局上,按照“139X”的空间布局推进,即规划开展1个乡村未来社区试点、打造3条风光带、提升9条美丽风景线和创建一批示范乡镇和特色精品村。衢江区将农村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房整治和风貌提升,全区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美丽乡村还要向美丽经济转变,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就是其中的代表,蜿蜒流淌的芝溪两岸,村庄星罗棋布,山水田园如诗如画。村庄的变化不仅让村民愿意留村工作,一些在外经商的村民也回来了。西山下村老花匠民宿老板张斌彪就是一位“归乡人”,他回乡投资400万元建造了一栋7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承包了70亩土地种植扶郎花,利用鲜花采摘发展起了民宿。
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决胜全面小康,说到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要满足老百姓对更优质的教育和健康的需求。
衢江区乌溪江库区第一次有了公办幼儿园,对于湖南镇的村民吴佳荟来说,以前要把孩子送到23公里外的廿里镇上幼儿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学。目前,衢江区共有18所公办幼儿园和2个教学点,已实现乡镇公办园全覆盖。
2019年2月,衢江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进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区域资源配置,有序撤并薄弱学校,对并入学校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在幼教领域,实现公办幼儿园托底,通过新建、改建一批公办园,把幼儿园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挂钩,优先保证财政投入、优先配置公办园资源,在选址上保障儿童就近入园。2020年9月,衢江区新启用的8所公办园中,7所为乡镇中心园,新增学位2430个。
改善了硬件,还要提升软件,衢江区聚力吸纳优秀师资。廿里镇中心幼儿园后溪分园的园长屠婕莹来自绍兴,是衢江区向全省选聘的公办园园长之一。2020年在新增了200余名幼儿教师的同时,衢江区还实施了“储备员额制”,新增储备员额幼儿教师137人,非编教师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成为储备员额教师,弥补了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为做大做强衢江基础教育,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衢江区政府创“学在衢江”品牌,引进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创办“衢江杭州育才中学”,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真正让衢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内优质教育资源。
2020年,衢江区高考一段线及以上总人数401人,比上年增加49人;高考全区三段线及以上上线率99.3%,衢州三中、信安中学上线率均为100%,远高于全省上线率(94.3%);全区中考重点中学上线率大幅度提升,中考低分率明显下降;小学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城区学校基本平衡。
除了教育,医疗卫生也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2019年2月,衢江区开始实施医共体建设,组建了以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市二医院”)和区中医院两家区级医院为龙头、21所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两个医共体,并着力在软硬件上进行“转型升级”。2019年,衢江区委、区政府投入3.5亿元,推进市二医院二期和杜泽、全旺、灰坪分院改造提升。与此同时,21家医共体分院院长“全体起立、重新找位”,面向全省公开选聘医共体分院院长,并已全部到岗履职。
医共体建设让城里的医院办到了农村百姓的家门口,让优秀的医生下沉到基层。设立专项资金引进培养优秀医生,总院分院资源打通、信息互通,让群众就医更省力。医共体建设以来,基层就诊率提高到66.4%,区域内就诊率已达到91.5%。
紧抓双循环带来的
新机遇
在衢江港大路章作业区,巨大的吊机每天都在忙碌,将数百吨的纸浆原料从甲板卸到货车上,这是浙江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总投资约5.55亿元的衢江港区,其大路章作业区工程一期工程港区共布置13个500吨级泊位,预测吞吐量为330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358万吨。“衢江港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浙江海港衢州港务有限公司综合事务部负责人徐鲁孺说。
衢江港区航运的复兴只是开始,从衢江区打造空港新城的规划来看,将依托“水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优势,打造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
空港是位于莲花的机场,陆港是连接码头和机场的货运铁路,水港是衢江港区,信息港是指港区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杭衢高铁的建设、杭金衢高速的拓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衢江区在生态环境、交通区位、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潜在优势将不断显现,国内大循环,恰是衢江区的重大机遇。
2020年9月,总部设在武汉的卓尔集团和衢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衢江区建设华东(衢州)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区以智联贸易为重点,正是看中了衢江的交通区位优势,要在衢江港区打造无人数字港口。
不仅仅是卓尔集团,阿里也来了。2020年11月8日,浙江衢江盒马村·阿里数字农业示范区暨衢江区盒马村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动。从2020年8月,衢江区委、区政府与上海盒马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短短3个月时间,浙江衢江盒马村·阿里数字农业示范区和总投资约800万元的盒马村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盒马村的落地更大的意义在于将依托阿里大数据进行订单式农业生产,利用“盒马”标准和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控和安全管理,在生产、运输、销售、品牌打造各个环节提升衢江农产品的含金量。
山海协作、多式联运,立体成网、通江达海;一个个重大项目撑起衢江发展的基石,一批批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迈向新的台阶;乡村未来社区开园,阿里数字农业示范区运营,优质医疗教育不断涌入,幸福洋溢在每一个衢江人的脸上。
在衢州市委“1433”战略发展体系、衢江区委“1136”战略部署的指引下,40万衢江儿女团结一心、克难奋进,2020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0.61亿元,增长2.4%,增幅居衢州全市第二,顺利实现“半年正、三季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