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十年,贸易方式、开放体系不断拓展——
义乌:续写“买卖全球”新传奇
本报记者 肖淙文 市委报道组 陈华栋
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买”和“卖”,看似很简单的两个字,义乌人不断赋予它们新意义。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意味着浙江在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上拥有了先行先试权。
今年,正逢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十周年。新年伊始,记者在义乌感受到新型贸易蓬勃发展、开放体系全面拓展、广大中小微企业走向世界……我们不妨通过三个关键词,重新认识试点十年后的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
市场采购
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更低
2020年12月末,由浙江国贸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组货出口的最后一箱货运送至义乌港。集装箱中,密密麻麻堆叠着160个品类、900余件货品。监管方式一栏标注着“1039”,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市场采购”。
2014年,这一代码首次出现在了企业的报关单上。作为首批“吃螃蟹的人”,企业负责人邓超锋仍记得,那一单汇集了来自不同供货商的40余种产品。彼时他已有预感,这项创新将为义乌外贸开辟一片新天地。
有人说,如果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比喻为一场大戏,那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是台上的主角。
此前,传统的贸易方式多以国家之间、大公司之间整箱出口为主。针对义乌小商品贸易货物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等特点,2013年,商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同意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函》,2014年海关总署发文,义乌正式推行市场采购贸易监管办法及其监管方式。
新方式使得中小微企业乃至普通大众能低门槛地参与国际贸易,单小货杂的商品可便利地通关走向国际市场,这充分释放了国际市场对中国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结合配套的通关无纸化、管检分离等监管制度改革,出口效率提高了50%至80%。
“以前抽中检验需要1~2天,现在不到两个小时就能拿到通关单,4~7天便可完成商品收货到出港的过程。”邓超锋说。目前市场采购已在全国其他30个城市复制推广,2019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9.7%,超出全国出口增速14.7%,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顺应外贸新形势,近年来不断有“新角色”亮相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舞台。破除传统路径依赖,义乌正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贸易型业态,合作拓展全球商贸网络。
2019年6月19日,义乌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eWTP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探索服务全球中小企业的贸易新规则新模式。落地一年多,越来越多的义乌中小企业开始了数字化出海。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义乌地区商户线上交易额在一年内增长82%,吸引活跃采购商近300万家。同时,义乌企业还与阿里巴巴携手,布局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境外数字贸易枢纽,推动更多中国制造商品在eWTP枢纽之间流通。
为了抓住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风口以及缓解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冲击,2020年10月,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义乌小商品城”平台(www.chinagoods.com)正式上线。平台聚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7.5万家实体商铺,对接小商品产业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覆盖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相当于把“世界超市”搬上了网。
“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让国际贸易变得更简单,为中国外贸转型发展提供新方向新动力。” 义乌市改革办副主任朱毅说。
买卖全球 打造商品双向流动的“世界集市”
2020年3月,义乌迎来重大利好——国务院同意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与现有的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比,这次创新升级成为义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有人说拿下“综保区”,义乌是“十年圆梦”。在外界看来,义乌一直有“小商品出口王国”的盛誉,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但其实,早在十年前,义乌便已开始谋划设立综保区,布局发展进口贸易。近年来市场红利已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接近“天花板”,使得发展进口贸易、培育进口市场进一步成为义乌逆流而上的突破口。
与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义乌充分具备发展进口贸易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借力“一带一路”,利用遍布全国的内贸营销网络和物流网络优势,从“卖全球”到“买卖全球”,义乌正在打造进出口商品双向流动的“世界集市”。“众多外商和外贸企业汇聚于此,他们站在世界贸易风口浪尖,充分掌握国内外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主体。”朱毅说,懂得市场是义乌独有的优势。
浙江金迅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金讯)2016年开始由纯出口向进出口贸易转型。“我们的国外客户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多年观察下来我们也觉得内贸市场潜力巨大。”负责人叶胜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越南腰果、泰国榴莲等快消品需求巨大,内贸市场广阔。彼时,金讯刚刚入驻的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只有一期的4万平方米,如今二期建成后的10万平方米空间也早已饱和。
2017年,义乌市政府发布《促进进口贸易发展十项举措》。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是“培育”“鼓励”“服务”以及实实在在的“奖励”和“补助”。金讯的产品进驻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有了更多对外展示的机会。2019年1月,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地义乌的红利,金讯大大提升了进口贸易收发货的效率,进口业务增长了40%,与西门子、三只松鼠、雀巢等品牌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大力发展进口贸易,为越来越多的境外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扇进入中国市场的窗户。2012年,首届义乌进口商品展应运而生。至2020年,提出“买全球,卖全球”的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展览面积拓展至5万平方米,吸引了近1000家参展企业,展品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
而作为第六代新型市场的有益探索,2019年11月,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孵化区开业,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汇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万种源头商品。有别于传统进口市场,这里突出“保税+”概念,开展“保税+转口”“保税+展示”“保税+跨境”等进口商品销售模式,努力打造境内关外、全渠道进口商品贸易中心。
眼下,金讯正在忙于布局企业在综保区的新业务。根据规划,综保区建成后将拥有保税物流、保税展贸、保税加工、保税研发等五大功能,并探索新型数字化监管模式。金讯计划首期规划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一般贸易、跨境仓库和冷冻仓。“入驻后我们计划尝试保税加工的新业务,这一新平台拓展了我们商业维度,给了企业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叶胜说。
陆港联动 让外贸运输像送快递一样方便
在义乌港海港功能服务大厅,一张浙江省沿海港口总体空间布局图,展示了义乌“向东依港出海,向西依陆出境”的气概。西进,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宁波舟山港,对接长三角核心城市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认定的国际陆港城市,义乌国际陆港正对标德国杜伊斯堡港,加速布局。
义乌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交汇点,一直以来打通陆港通道都在义乌进出口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义新欧”班列从1条线路拓展至15个方向的线路,联通亚欧大陆49个国家和地区;海铁联运发运量,年均增长103%,成为长江经济带南翼黄金货运通道。2019年,义乌已成为全省唯一陆港、海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城市。
近乎“无中生有”的义乌港见证了义乌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过程。从早期以承担仓储功能为主,到抢抓宁波舟山港优质服务和码头功能前移契机,汇聚浙中西地区箱源、船代、集卡等物流供应链区域资源。如今,客户在义乌就能享受到报关、报检、仓储管理、通关查验等国际物流一站式服务。当下,这座“无水的海港”正在推进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全面开展港务、船务、关务一体化改革。
走进义乌港,一辆辆集卡货车排队进港,堆场中各色集装箱正有序调运。通过智慧港区建设,一手船信息,集装箱进港、放行信息等都在后台留下了“数据足迹”。同时,义乌港接入海港EDI数据,实现了与宁波舟山港之间的信息联动,可提供物流跟踪查询服务,实现船期靠离泊计划与动态、集装箱物流跟踪等现场查询功能。
2020年7月,义乌港直通仓项目正式开园运营,进一步把“把码头搬到市场里”。以“关务、港务、船务、仓务”的直通为核心,直通仓具备订舱、签单、换单、箱管等海港功能业务,并可开展仓储集拼、智能理货、短驳甩挂等物流业务,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功能。业务前移让“第六港区”名副其实。
如果说义乌港的建设提升使得“仓仓”直通成为可能,商城集团旗下国际物流平台“环球义达”便是为中小外贸企业“端端”直达提供了平台。平台充分整合了义乌海、陆、空、快、干线和海外物流资源,只需线上输入货品目的地、重量、体积等,便可查询不同服务商运价,下单后由服务商将货物直接送至境外买家手中,整个流程双方都可在线监控物流信息。
这个端到端的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平台在全国领先,为小商户的“出海”解决跨境物流费用高、不透明、流通效率低等难题。2020年6月,义乌商品城中一家仿真花商铺希望运送0.5立方米的货物,但因货品体积大、重量轻,传统商业快递需8000元,借助环球义达平台,最终运送成本降至1200元。目前,环球义达已入驻专线服务商30余家,散拼物流方式覆盖6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累计开辟专线100余条。
“我们希望降低小商户的贸易门槛,让外贸运输像寄快递一样方便。”环球义达项目负责人杨陆洲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