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风景”走向“美丽经济”
孙俊 沈心宇
11月,走进径山村,群山被赤橙黄绿的缤纷之色渲染,前来赏美景、品径山茶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几年,径山村依托“径山寺”和“径山茶”两张金名片,以禅茶文化为主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村庄软硬实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更好地管理运维好景区村庄,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是径山村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径山村有着清晰的行动计划。“要打破径山村原本的有面子、穷里子,捧着‘金饭碗喝稀饭’的局面,唯有利用独有资源,大破大立,通过全域旅游布局,把村庄当成景区来经营,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村书记俞荣华说。
要做好乡村旅游,需要资源配置,更需要引进人才。径山村招聘了职业经理人,同时成立了运营公司统筹管理运营。在村属旅游公司的统筹运营下,以径山禅茶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径灵子”IP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禅村文化衫、茶糕点、茶叶伴手礼、蜂蜜酒等旅游产品;在运营中,更是将茶叶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除了能品尝到独特的径山茶外,更能参与采茶、制茶等茶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村产业的发展。
“打造好禅的意境,做好茶的产业文章。‘禅茶一味悟天下,独一无二是径山’这就是径山的特色和目标。”俞荣华说。
而在另一个明星村庄——塘栖村,美丽乡村核心区已经建成。塘栖村充分利用村里现有资源自主建设的美丽乡村,已经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创客。以“江南湿地第一村”为定位,这里引进产业项目,打造高品质乡村慢生活区。
“比如说智能湿地度假村项目,我们将建一个以精品枇杷为主、塘栖传统水果为辅的四季大果园,一年四季基本都有水果,市民可以认养果树。我们还将推出船上住宿、船上吃饭等各式各样的旅游形式,一定会让来到塘栖村的游客眼前一亮。”村书记唐国标说。
塘栖以外塘红色研学基地、马家墩中医康养民宿区、智能湿地度假村、千亩荷塘“莲文化”、塘超小径水韵风情线以及美丽乡村核心区六大区块定位精、准、专的发展模式,通过项目落地实现项目产业化、品牌化,转型为农文旅融合村庄,推进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发力,奏响全域美丽新农村“进行曲”。
美丽经济,示范引领。径山村和塘栖村只是两个典型案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余杭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通过挖掘农业农村多元价值、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市场营销宣传,推动农业、旅游、文化及教育、度假、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业态,促进村强民富,建设具有各自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和独特吸引力的示范样板村。
余杭深知,要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心从建设美丽乡村转到管理、运行、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上,不断把美丽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生产力,形成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的新机制,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2019年底,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347元,城乡差距位于省市最低行列,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