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红船映初心
本报记者 沈听雨 林婧 通讯员 彭先国 李海江 周军
嘉兴南湖,以船盛名。
1921年夏,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这条小船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且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船之名红,不在其色而在其意。南湖红船,是党的摇篮和党的诞生地,是党的初心之源。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从理论上首次提炼和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日前,我们跟随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政协委员肖纯柏来到嘉兴南湖边,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前行历程,探寻这条昔日的小船如何成长为劈波斩浪的中国巨轮。
点燃革命火种
乘船登上湖心岛,红船的模样逐渐清晰。这是一艘单夹弄丝网船,船身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其中,前舱设有凉棚,中舱有方桌,桌上放着茶具,四周放置凳椅;房舱设有床榻,供休息用;后舱则置有橱灶等物,可用来做饭。船艄还系有一条小拖梢船,为当时接人进城购物所用。
站在船边,我们的思绪随着肖纯柏的讲述回到了1921年。当时,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讨论党的纲领、工作决议的关键时刻,突然遭遇搜查,而嘉兴与上海距离较近,交通便捷,且小城不易引人注目,隐蔽安全。更巧的是,嘉兴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家乡,正是在她的倡议下,中共一大会议由上海转移到了嘉兴南湖,就这样,上海和嘉兴共同成为了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8月初,一大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前往南湖的狮子汇渡口,大家乘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登上烟雨楼,勘察周边环境,最后才通过拖梢小船,来到了事先租好,如今被称为“红船”的游船上。“代表们在船上开会,还备有麻将,这样一旦遇到搜查,坐在船头放哨的王会悟就会以敲击舱门的方式提醒大家佯装打麻将作掩护。”肖纯柏说,会议从上午11时开始,到下午6时左右结束。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就这样,乘着江南画卷,梦想起航。
“再把时间往回拨,是1920年北京的某天清晨,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商量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的政党,这在后来被史学家称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肖纯柏告诉我们,最后李大钊、张申府等人在北京大学将该政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而陈独秀为了减少革命风险,则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并与其他人发起了早期共产党组织,后又完成了中共建党的各项准备工作。
所谓“红船”,并不仅仅只是南湖上的那艘游船,更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进程的一座精神丰碑。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肖纯柏感叹道,此后,这艘“红船”又沿着井冈峰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西柏坡上的灯标不断前行,领航中国发展的航向,指向了更加波澜壮阔的远方。
传承初心使命
岁月流转,当年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南湖游船已毁于抗日战火。如今,这艘停泊在南湖边的中共“一大”纪念船,是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委会在走访了大量老船工、老渔民、老游客等基础上,经王会悟验看和中央审定后仿制的。
“当时为什么要修红船?”肖纯柏告诉我们,就是为了还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追根溯源、睹“船”思人。他带我们来到湖心岛烟雨楼的诗碑亭前,这里刻着1964年董必武登上重建的南湖游船时写下的诗篇,“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作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亲历者,董必武对红船是有着特殊感情的。透过这首诗,我们仿佛也对当年董必武登船时的心情有所感知,他所思念的正是那些在烽火岁月中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如今我们讲红船,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传承它背后承载的宝贵精神。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精神令人动容。”在肖纯柏看来,“红船”浓缩了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远大理想,他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至今仍激励着每一个人。
南湖红船不仅留下了青春建党的印记,更留下了民主建党的胎记。回溯历史,肖纯柏想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一大代表们在南湖红船上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这是一个带有党章性质的纲领,可是直到中共二大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这是因为当时在船上参会的一大代表人数不全,大家对党章相关条例的制定,意见未能统一,因此最终只通过了党纲。他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共产党决策的民主性。“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举起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大旗。”
党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以说,舟水文化涵养了中国共产党,而南湖红船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主义先驱们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见证了百年风雨,具有超越时空、跨越阶层的永恒价值,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的精神内核永远闪耀着光芒。
作为历史的见证,南湖红船定格在了1921年的时空里,可作为不灭的精神,红船在每一个时代都将与我们重新相逢,叩问初心。
绽放时代光芒
红船精神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如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南湖红船边,或瞻仰,或凝视,流连忘返。在南湖景区会景园码头,我们碰到了专门从江苏赶来嘉兴南湖瞻仰红船的一家人。90后王先生告诉我们,他希望通过红色革命教育,铭记当初革命先烈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珍惜当下。
为了让更多人把红船精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今年8月,南湖区正式上线了“南湖桨声”区级宣讲品牌,把好理论、好政策、好故事、好经验像南湖里的声声“桨”声那样润物无声地送入寻常百姓家,把理论宣讲真正讲出“红船味”“百姓味”。今年11月,南湖区又推出了“南湖桨声 ‘桨’给你听”系列宣讲短视频,截至目前已推出了四期,线上播放量达到近30万次。
今年11月初,“南湖桨声”红色宣讲员苗宇浩就在南湖游船上带来了一堂别样的“水上宣讲”。他结合身边实际案例,通俗易懂地向听课的人们作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微党课宣讲。
通过创新形式,红船精神也正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不久前,以红船精神为纲,讲述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主旋律电影《红船:开天辟地》举行了启动仪式;同样以一大代表等为视角,展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历程的浙产电视剧《大浪淘沙》已杀青;而歌剧《红船》也于今年8月底在嘉兴大剧院进行了首次试演,向大家呈现了一幅劈波斩浪、驶向辉煌的史诗画卷。
嘉兴还自觉担负起用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并把红船精神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嘉兴教育系统大力实施“红船领航、红船先锋、红船育人、红船立德、红船扬帆”五大工程,分别引领学校基层党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让“红船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开花结果,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2018年9月,全国首套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地方教材在嘉兴首发,嘉兴广大中小学课堂开始了“红船精神”专题教学。嘉兴学院红色育人系列课程中的“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还入选了教育部精品课程。
红船是一条启蒙之船、理想之船、奋斗之船、革命之船、复兴之船,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光辉的现实意义。百年来,每一次拓展中国历史的创举,中国共产党人都发挥着初心的力量。如今,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我们仍要继承并弘扬红船精神,让它引领航向,创造更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