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创新浙江

全市域统筹 项目化推进

金华:共建都市区掀开新篇章

  全市域统筹 项目化推进

  金华:共建都市区掀开新篇章

  沈 超 陈 戈

  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金华乃至浙江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多年来,金华市紧紧抓住“组团式城市群”这一定位,立足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不断强化市域统筹力度,深入推进都市区共建,加速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特别是2019年以来,专门成立金义都市区共建办公室,建立项目化推进共建机制,两年来累计实施重大共建项目110个,聚焦群众获得感,打破区域壁垒,促进金义都市区规划统筹、交通联通、产业共建、生态共治、民生共享、区域合作,掀开了共建都市区新篇章。

大道通途 朝辞暮归

条条大路打造都市区“骨架”

  冬日暖阳里,从武义县城出发,沿着崭新开阔的金武快速路,以80公里的时速穿过一座座“时光隧道”,只需几首歌的功夫,金华市区已在眼前。10月26日,承载着金华市区、武义两地152万人民热切期盼的金武快速路正式通车,金华市区与武义之间通行时间缩短至20分钟,由此进入“同城”时代。

  金武快速路总投资29.2亿元,起点位于金华市八一南街与二环南路交叉口处,经金华开发区苏孟乡、婺城区雅畈镇、武义履坦镇、壶山街道,与武义温泉北路顺接,全长约20.4公里。项目于2018年2月全面开工,历时34个月,成为金华交通大会战以来首条竣工的城际快速路。

  “武义有句顺口溜,‘一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出去方便,别人进来容易,致富门路可就多多了。”金武快速路开通时,很多白天在金华市区工作、傍晚回到县城生活的武义人,难掩心中激动。今后,沿着金武快速路,金华市民到武义泡个温泉,吃个宣平小吃,也变得轻松惬意。

  今年以来,金华市以“多层一体”的姿态强化交通同城——高速公路闭合圈加快形成,建金高速于12月22日顺利通车,金华市区到兰溪新增一条快速通道;杭金衢高速拓宽二期、义东高速东阳段等加快推进,建成后将形成都市区高速公路闭合圈;都市区快速路网不断完善,金义中央大道全线开工建设,金兰快速路施工接近尾声,金华市区到义乌、兰溪都将实现20分钟快速通达;大步迈向“县县通高铁”,金台铁路全线60座隧道全部贯通、年内实现通车,金建铁路、杭温高铁顺利开工,将填补部分县(市)高铁空白。

  而作为金华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69.59亿元,目前已从土建阶段进入到设备安装装修阶段。

  “综合交通项目是都市区共建的龙头和基础,既是打通城市壁垒、增强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招,又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在都市区建设中起到内通外联的关键作用。”金华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拉出列入2020年度清单的13个综合交通项目说道,“所有项目任务已完成全年目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夯实互联直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下良好基础。”

供水联网 跨区“解渴”

涓涓细流打通都市区“血脉”

  “这水真好啊!”9月29日上午,在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与兰溪市交界的金兰创新城,随着闸门开启,一股清流从供水管道口喷涌而出,兰溪市民朱利民上前掬了一捧水抹在脸颊上,连声赞叹。

  当天,金义都市区西部联网供水工程兰溪段顺利实现通水。通过22.9公里的供水管线,金华市区将每天向兰溪提供3万立方米的优质自来水。供水联网,标志着金兰同城化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都市区同城化水平。”金华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联网供水工程同样被列入《2020年金义都市区共建重大项目清单》,是推进金义都市区供水一体化、实现水资源共享的重大民生共建项目。

  水资源统筹调配,成为金华共建都市区的“血脉工程”“民心工程”。从县域来看,除东阳、婺城、浦江优质水资源量较为充沛外,其他县(市、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尤其是义乌,曾经一年里有半年多处于限制供水状态,永康、兰溪保供水的压力也较大,缺水已制约这3个地区的发展。

  为此,2019年金华市委、市政府把“统筹跨区域水资源利用,推进市场化一体化供水”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将跨区域供水项目纳入年度都市区共建重大项目清单。在金华市区的自来水源源不断流向兰溪时,东阳、浦江日均共24.63万立方米的水也源源不断地流向义乌;婺城区向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区块供水的管道进入安装扫尾阶段,日均4.38万立方米的水计划12月底可抵达金西区块各乡镇;磐安、永康签署了供水协议,总投资15.67亿元的磐安流岸水库已经开工,建成后将向永康供水……

  在金华,全市域供水“一张网”格局正逐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县(市、区)达成供水协议,其中6个实现年内供水,改革力度之大、共建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不止是水,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行政服务等民生领域,项目建设同样火热——今年以来,金华市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梳理出110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通过业务系统延伸、网上代办、一窗平台受理等方式,实现“全市通办”,打造“八婺同城、市县互通”的政务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金华加快推进“一卡通用”“一网通联”“一库通享”“一点通办”,建成全市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域医保刷卡互联互通,全市范围内毗邻县市城际公交实现全覆盖,全市图书馆实现市民卡通借通还,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延伸扩面,综合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

强链补链 产业协同

产业跨区域发展为都市区注入“灵魂”

  今年6月16日,金华金义新区挂牌成立。崭新的省级新区,为加速引领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浙江中西部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大平台和新动能。

  金华举全市之力,高水平谋划建设金义新区,进一步加大空间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配置等统筹力度,以超常规举措推动改革政策复制推广、合作共建机制创新、重大标志性项目引进落地。围绕开局起步,金义新区谋划推进101项重大改革、288项重点项目、306项重要工作,打出赋能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组合拳。同时,推进自贸试验区和国贸试验区跨区联动发展,统筹全市资源加速建设自贸区金义片区,全域化谋划,高标准建设,深入谋划重大改革事项,加大原始创新加特色突破,以此为契机撬动都市区发展,推动国贸改革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电商综试区等重大发展平台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推进改革集成、资源共享。

  “产业创新正需依托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金华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在2020年共建重大项目清单中,产业及科技创新项目占了大头,共有15个项目21项任务,为招商引资、科创资源、产业基金、检验检测等方面共建共享提供重要平台和机遇。

  眼下,金华全市域加快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打造18个“万亩千亿”大平台,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力打造若干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同时,引导特色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市区与永康、武义、缙云合力共建五金产业集群、加速转型升级。

  都市区共建需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为金华各县(市、区)提供智力支持,金华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凡是入驻金华(上海)人才大厦的科创企业,可以同等享受金华本土的科技、人才政策。”在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金华(上海)人才大厦揭牌仪式上,金华市委主要负责人发布了一项重磅政策。

  “我们已经有10多名研发和营销人员入驻,今年招聘的时候听说可以在上海工作,人才吸引力倍增。”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东表示,入驻科创中心是公司融入长三角的重要一步,除了人才可选范围更广,业务也能进一步辐射到周边领域,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目前,包括欧仑催化科技、爱特新能源汽车、创驱智能科技、尖峰药业、金利华电气、横店集团东磁股份、天晨胶业等金华各县(市、区)的企业已正式入驻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并设立在上海的研发中心。

  今年金华影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也取得新突破。6月21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立,将统筹集聚省市县内影视文化资源,形成推动影视业综合改革、闯关探路的强大合力,发挥试验田作用,为全省乃至全国影视业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金华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金华将进一步加大空间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配置等统筹力度,以超常规举措推动改革政策复制推广、合作共建机制创新、重大标志性项目引进落地核心平台,以核心平台的突破撬动整个都市区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3 金华:共建都市区掀开新篇章 2020-12-28 浙江日报2020-12-2800005;浙江日报2020-12-2800010;浙江日报2020-12-2800012;浙江日报2020-12-2800009;浙江日报2020-12-2800014 2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