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系统推进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教育的高质量,首先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必须遵循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

  加强前瞻性思考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时刻与国际、国内的环境发生着联系。所以,高校要深刻认识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研判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大势大局,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

  前瞻性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前景。高校需要以全球的视野去观察和认识世界,着力培养具有世界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前瞻性思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系统谋划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如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前瞻性思考高教强省的战略部署。高校要坚持内涵式发展这一主线,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

  加强全局性谋划

  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将事业放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大局下进行思考,置于国内各方面各领域相互作用的大局下去行动。

  把高校人才培养放到世界大局中进行谋划。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高校教育必须破除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西化”青年的企图。

  把高校人才培养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进行谋划。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教育要直面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愈加艰巨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高等现实问题。

  把高校人才培养放到“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进行谋划。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浙江高校需要更加系统科学地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教育体系。

  加强战略性布局

  系统具有层次性,层次愈高,其功能也就愈复杂,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也就会越大。高校人才培养要根据系统的层次性,确定战略核心点,制定战略重点,解决战略难点。

  把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作为战略核心点进行布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增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带队伍、抓落实的能力,保证高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作为战略重点进行布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必须紧抓人才培养这个方向,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重要产业和领域急需的人才。

  把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战略难点进行布局。高校要完善学科布局,积极推进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学科“登峰计划”,主动适应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变化。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类“金课”。改进教材体系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投入。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加强整体性推进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整体,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诸多主体、诸多要素、诸多内容和诸多环节,在推进和谋划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一方面要注重整体性,加强整体谋划,使各主体、各体系、各内容之间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比如,人才培养必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育人的合力。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养成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这些内容必须整体推进。

  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一般和重点的关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前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构建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相统一、校内教育和校外培养相协同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作者为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系统推进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2020-12-28 21871796 2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