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苦花鱼”回来了

  丽水遂昌,有一种当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鱼”,已经绝迹了20多年。

  苦花鱼对水质要求极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涧溪流中,也被称作“清流女王”。

  最近,听说消失多年的苦花鱼回来了。冬日,记者来到遂昌垵口乡。地跨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的垵口,是遂昌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尽管是冬季,苦花鱼的踪迹难觅,我们还是驱车来到该镇石仓村碰碰运气。

  站在村口的坝上,只见水面波光粼粼,水从三四米高处一泻而下,激起白色的浪花,继而向下游流去。

  石仓村的村民,对苦花鱼有着特殊的感情。上世纪70年代,穿村而过的溪流石仓源里活跃着苦花鱼。春夏之交,它们都要溯游产卵,村口三四米高的坝上,上百条苦花鱼一同向上飞跃的壮观景象,曾引得村民纷纷赶来观赏。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村里出现电鱼、毒鱼之风,河道里的生物日渐稀少;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未随生活水平一同提高,河道里的垃圾开始泛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溪水变色,成群的苦花鱼也消失了。

  “苦花鱼是台湾铲颌鱼的俗称,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和台湾等地,个头不大,但是对环境变化很敏感。”浙江师范大学特种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颉志刚深谙这种鱼的习性,他说,苦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这也是其在遂昌绝迹20多年的原因。

  村民翁永其几年前和苦花鱼有过一次“偶遇”——在山顶人迹罕至的溪流里,他发现了苦花鱼。那次,翁永其专门带了几条鱼下山,留作鱼苗。 (下转第二版)

  科学顾问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特种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颉志刚:台湾铲颌鱼,又称台湾白甲鱼,主要栖息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高海拔山涧溪流。该鱼对水质、溶解氧和水温的要求极高,对水环境污染物非常敏感,因此可作为判断溪流生态系统水质优劣的重要生态指示物种,它们对高海拔溪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台湾白甲鱼种群有所恢复,这说明当地相关部门对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取得了较大成效。

  (上接第一版)

  现在还能在溪里找到苦花鱼吗?“这种鱼性子很烈,除非一流的水质和高溶氧量,否则轻易不下山。”颉志刚说。

  如今的石仓村已不同往日,“这些都是山泉水,能直接喝嘞!”说话间,垵口乡人大主席应文军用手舀了一捧溪水喝了起来,记者也尝了一口,清冽中带着甘甜。

  好水不是一天养成的。2013年,石仓村作为乡里的垃圾分类试点之一,所有垃圾实行定点投放收集。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当地还成立了巡河护卫队,投资3100万元,整治了长达12.8公里的河道。“不仅苦花鱼回来了,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也大量定居此地,我们的河,活了!”看着眼前的清流,应文军感慨万千。

  听说在有阳光的天气,山涧水流湍急,苦花鱼银白色的身体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可惜记者在村口的坝上守了半天,只看见了水花没看见苦花鱼。

  “苦花鱼已经在这里安家好几年了,你们等天暖和了再来!”看出我们的遗憾,加入寻鱼队伍的村民发出了邀请,“苦花鱼怕人,再加上天冷,它们都躲到大石头下面了,现在找它们是有点难的。”

  “就是它,台湾白甲鱼,也就是我们要找的苦花鱼!”来到翁永其家的后院,同行的遂昌县水产站站长周海东激动地叫了出来。苦花鱼嘴小、身长、肉多,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虫或石蚕为食。一年的小鱼长不过三四寸,之后越长越慢,五年鱼才可生长至30公分左右,在清澈见底的养殖池里,翁永其的苦花鱼已经长成几两重的“大鱼”。而这些,正是6年前他从山顶带下的鱼苗,经过培育现在已有了几十尾。

  前不久,有个上海客人花了500元买了5条鱼。这让翁永其萌生了一个想法——养殖苦花鱼:“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村里的水质好了,好山好水好风景,组合到一起,不就是一个致富门道嘛!”

  这一思路也在垵口乡铺展开来。这几年,乡里依托良好的生态河道环境,借力工商资本,发动群众自主创业,开发了神龙谷漂流、小水电等项目,发展水域养殖业,着力打造十八里翠沿河美丽经济带。

  “对我来说,苦花鱼是一个象征,那是我儿时的玩伴回来了。”对于生性活泼的苦花鱼,翁永其打心眼里喜欢。所以,不管是治理河道还是垃圾分类,他总是第一个打头,为的就是环境好一点,苦花鱼能循着好生态找到回家的路。如今,他的愿望成真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苦花鱼”回来了 2020-12-27 浙江日报2020-12-2700006 2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