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书店:
“旧”生意里的
“新”业态
本报记者 郑梦莹
新与旧,在这个时代,早已不是迭代关系。
尽管有人会发问:新书店都扛不住了,旧书店还有多大生存空间?但不容忽视的是,稍加留意,我们仍能听到很多关于旧书店或旧书市场的消息——
2019年度北京年度特色书店评选结果中,除24小时书店、主题书店外,不少经营古旧书的书店也得以入选;
AGORA阿果拉书店、牡蛎书店、存在书店……在杭州、重庆、邯郸,二手书店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爱去“打卡”的地方;
截至今年6月,“孔夫子旧书网”拥有旧货(书)店1.7万家,在售商品9144余万种,注册会员1500万人,“家底”丰厚;
从2017年开始,“多抓鱼”“漫游鲸”等一批新兴二手书交易平台发展势头迅猛,且颇得资本青睐……
中国总共有多少家实体书店?《2019中国实体书店图书报告》给出了一个庞大的数目:超过7万家。更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实体书店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目前关于二手书市场的关键数据尚未有较为全面的统计,但显然,不少人跟刘让一样,对这片蓝海心怀畅想。
汝之闲置,彼之珍藏。风生水起的背后是更新的消费观。在今天,物品、知识,大凡富余的皆可共享,共享就能产生效益。国人对闲置物品使用接受度逐步提高,上二手平台、买二手货,成为都市年轻人的一种选择。二手书店,恰好成为循环商业模式在文化产业上的一处端口。
况且,二手图书不同于其他二手商品,循环使用并不会破坏知识的完整性。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同样的所求,为什么不呢?
传统意义上,二手书店的生存之道,不外乎依靠旧货市场人流集聚效应获客、通过学校地段卖教辅书等。但如今,越来越多二手书店积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把市场瞄向新消费主力群体,使得旧书店也可以很新很火,让一门“旧”的生意里有了“新”的业态。
风雨书店那面玻璃上所标注的“每本书都在等待下一个落脚处”,确实不只是在一堆旧书旧物里勉强维持的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