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省档案馆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战略转型

数字赋能,档案服务再升级

  本报讯 (记者 黄珍珍) 近日,住在上海市黄浦区的朱女士收到老家绍兴市上虞区发来的快递,里面装着她急需的婚姻登记档案。原来,朱女士遗失了购房所需的婚姻登记证明。得益于今年10月底上线的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一体化在线查档平台,黄浦区档案馆为朱女士发起线上查档申请,上虞区档案馆接到申请后很快查到她的档案后立即寄出。

  “原来跨省查阅婚姻登记等民生档案,需要本人前往原籍所在地档案馆。现在三省一市居民可就近到长三角地区任一综合档案馆提出线下申请,或在任一省市的政务服务网实名注册自主申请查档。”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我省已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域范围内手机查档服务,群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掌上查档”、浙里办APP“档案查阅服务”向省内100家综合档案馆发起查档申请。今年,由省档案馆牵头建设的全国首个跨省域档案查询利用平台——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一体化在线查档平台,进一步实现了三省一市原有民生档案查档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成功上线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等档案跨省远程查询利用,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查档少跑腿”。

  近年来,省档案馆以建设档案数据共享中心为契机,通过实现档案接收、整理、管理、编研、展陈以及查阅等各项工作的整体智治,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智慧档案管理模式。数字赋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升了档案工作为党管档的能效。

  “以往,相关单位需要将盖章的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起送至省档案馆,再经过填写纸质申请表等系列手续后才能移交进馆。现在借助档案智能接收系统和电子签章系统,工作人员只需点击平台‘上传’按钮,就能在线将数据包传送给省档案馆数据中心,完成档案移交。”省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实现了传统归档与电子化归档的融合,让部门数据归档实现“零次跑”。此外,针对档案工作中图片和音视频档案的识别和检索难题,省档案馆在全国档案系统率先引进音视频识别技术和AI技术,成立联合课题组攻关,目前已实现重大活动实时建档、口述档案实时转写、新闻会议音视频实时字幕辅助等数字记录管理新模式。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届时将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县级以上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从30年缩短至25年,这对我省档案开放鉴定等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此,省档案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年9月,省档案馆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智慧档案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攻坚档案开放鉴定、档案数据治理、档案深度利用等难题。“目前AI智能开放鉴定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投入使用后可以帮助档案鉴定人员从繁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他们还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电子档案存证出证、档案便民服务技术等方面争取突破,努力实现档案资源数据共享化、管理智慧化、利用高效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开放利用的新期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数字赋能,档案服务再升级 2020-12-15 21813817 2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