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号召全省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五大历史使命”和“十三项战略抓手”,吹响了浙江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集结号。

  现代化是历史进步的旗帜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近现代历史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实现路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图景。理解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有助于增进对我省现代化的基本认识。

  基于历史演进的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人类社会逐步从低级向高级演进。以新航路开辟为起点,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和市场机制的奔腾活力驱动着人类社会前进,国家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世界秩序被现代化潮流重塑。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迈向现代化,现代化本身也越发成为一国的变革指向标和国际的赶超参照系。现代化的历史展现出分布不均衡、进程不同步甚至状态不自主、结果不遂意等事实,也促使人类对现代化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基于社会价值的现代化。现代化实际上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理念追求,也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启蒙运动用理性引导人们从愚昧中觉醒,工业革命激发了追求科学的社会风潮。二战后民族独立、国家自立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20世纪60年代后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人类共识,新世纪以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些社会价值观的衍生发展,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也是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并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观念的过程。

  基于道路选择的现代化。现代化没有定于一尊的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模式的现代化,恰恰符合现代化开放包容的本质。不同国情、不同时代的大国崛起充分说明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多元途径,也充分印证了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结合国情的独特道路,越是光明大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竞相跨过现代化门槛的宏大篇章,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现代化发展姿态,也充分说明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历史大趋势,人类社会必将以多样化的姿态,竞相走向现代化。

  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旗帜

  现代化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百年来,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与世界外部环境紧密相连,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

  中国从近代以来,现代化召唤伟大民族觉醒。中国现代化的始端,既非“自发”亦非“自觉”,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野蛮征掠,中国从“天朝之梦”中醒来,步履蹒跚地走进了近代史。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乱花迷眼: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轮番登场。在各阶层探求“理想之中华”的激烈博弈和艰难选择中,思想迷雾被日渐廓清,道路选择日趋理性,先进力量日益成熟。经过各种试错探索后,被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力量开始觉醒,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现代化之光出现在东方天际。

  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指引伟大民族站起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现代化受阻之后的一次巨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找到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构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行政体制,构建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塑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和文明价值取向,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思想资源和物质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引领伟大民族富起来。改革开放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诸多成果,并深刻汲取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一次伟大革命。40余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接力攀登,持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现代化根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使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进入新时代以来,现代化擘画伟大民族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内涵,明确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更加成熟、道路更加定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

  现代化是人民幸福的旗帜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中国的现代化除具备现代化一般属性外,还包含着鲜明的社会主义元素,是全体人民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是在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追求天下大同的现代化。省委全会提出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推动以人民为发展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英雄。中国现代化是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实现亘古未有的现代化最基础、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人民群众的发展主体地位,就是要既保障人民依法治国、依法管理的主体地位,又保障人民社会监督、权力监督的主体地位;既保障人民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地位,又保障人民治理创新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鼓励人民干事业、支持人民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推动以人民为发展目的的现代化。要弘扬人文精神,推动人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状态的历史转型,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能力现代化、行为方式现代化和社会关系现代化,实现“传统人”向“现代人”跨越。要强化人本原则,通过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化改革、提升获得感,加快发展、提升幸福感,确保稳定、提升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生存人”向“生活人”跨越。通过摒弃功利原则和工具理性,消除“劳动活动本身的畸形发展”,祛除资本对人的异化,实现“经济人”向“自由人”跨越。

  推动以人民为发展尺度的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价值标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个有利于”的评价原则,“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的取舍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现代化要以人民为演进标尺,通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良性互动,梯次实现以理念现代化启迪民智、以器物现代化促进民富、以制度现代化保障民权、以治理现代化激活民力的目标。现代化要以人民为成效标尺,把人民的发展程度、人民的素质提升作为检验现代化实践效果、理论成效和成败得失的衡量标准,丰富现代化建设的人本内涵。

  现代化是浙江前行的旗帜

  在现代化进程中,浙江一直走在前列。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聚焦10个方面现代化先行的要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继续担当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头雁和排头兵的历史重任。

  重点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生态文明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深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时代内涵,持续深化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认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把绿水青山做成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重点突出“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战略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新的政治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加强党对省域治理的全面领导,扭住区域发展治理、创新治理、城乡融合发展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党政机关治理等重点领域,突出“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突出“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持续加强实践探索推进自我革新,不断提升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水平。

  重点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一实践要求。没有精神世界的成熟与开放,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现代化。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打造现代化浙江的动力源泉。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始终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不断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构筑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强大支撑。

  【执笔人:陈晓熊、王甲】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2020-12-14 浙江日报2020-12-1400006 2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