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优质均衡教育
吴兴教育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吴丹 杨斌英 魏霈侃
踏进吴兴实验小学的那一刻,让人忍不住感叹:“一点也看不出旧的印象中农村学校的模样。”
红绿相间的大操场,整洁现代的教学楼、行政楼和体育馆连成一体,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以及400米塑胶跑道、游泳馆等大型活动场所一应俱全。2018年新学校启用后,让更多织里镇新居民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现有学生1100多人。
农村学校和城里一个样,这种转变,正源于吴兴区不断增强的教育底气。
近年来,吴兴区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优质均衡区创建为目标,全面深化“三服务”,高质量推进教育中心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办在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名师借助互联网开课,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一抹亮色
融合教育打造品牌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趣的迷宫,然后通过编程精确控制机器人行走,顺利闯过迷宫。近日,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就有这样一堂课,由吴秋红老师执教的《机器人闯迷宫》。
“上一次课,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已经理解了运行时间、机器人电机能量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今天的课让学生通过团建活动合作学习,对机器人各种运行状态进行了更精确的探究。”对于上这样的融合课堂,即STEAM课,吴老师“驾轻就熟”。STEAM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新事物,由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5个学科的第1个字母组成,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综合的环境中学习,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当天,来自中央电教馆的专家走进该校,对学校牵头的“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项目进行了现场指导。“这是作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构建STEAM教育共同体、推广STEAM教育的一次深刻交流,也标志着吴兴STEAM教育向着新征程又迈进了一步。”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朱颂伟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吴兴区教育局聚力打造STEAM教育品牌。在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和市教育信息中心的统筹下,由湖师附小教育集团为牵头单位,各县区的学校和青川共11家单位组建的跨学段多区域的“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被教育部科技司立项为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在项目的建设上,吴兴区更注重打造本土品牌,挖掘吴兴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生产劳动技术、水利工程、传统手艺、优势产业等作为STEAM课程素材。如将桑基鱼塘、丝绸文化、茶文化和湖笔文化等本地素材作为STEAM项目的内容,与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匹配融合,开发了“城市溇港”“丝绸之路”系列项目群。
截至目前,该区整合各学科和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开发了“STEAM+生态”“STEAM+文化”等多个课程群。新增市STEAM教育联盟学校12所,承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开题会,吴兴STEAM教育在全国、全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份责任
同步课堂城乡携手
语文课《西游记》、数学课《面积复习》、美术课《江南民居》……近日,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安吉县紫梅学校、湖州市龙泉小学与湖州市织里镇轧村小学,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了多堂同步课堂,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在课堂上频繁互动,老师们互相点评。
“同步课堂的精彩碰撞,促进了两校师生的双向互动和交流,能够与城里的学校建立这样长期的教学结对,我们学校受益匪浅。”织里镇轧村小学校长费国良感慨,一次次研讨,一次次提升,让城乡孩子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升级,以“互联网+”为契机,吴兴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提升工程,立足本土连片结盟发展的传统特色优势基础,创新结对学校“组团发展”模式,打造课程整合、选课走班、学本课堂、作业改革等12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截至目前,吴兴区28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全区乡镇学校结对帮扶率100%,完成“云上”课堂近万节次,600余节优质课在省市区获奖,受益学生近7万人。2020年5月,该区被确立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
推进教育均衡是一份责任,创新同步课堂的模式,也让远在千里外的孩子感受到“互联网+”的气息。近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马鹿小学的同学们正专注地看着大屏幕,仔细聆听湖师附小邱老师讲解的《示儿》和《题临安邸》,认真体会南宋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从2018年至今,吴兴区共派往青川县支教教师16人,仅2020年就选派了5名优秀教师到青川县开展长达1年半的支教活动,青川县也选派了3名教师到吴兴区挂职交流。同时,青川县还携手吴兴区在乡村学校设立了5个“吴兴·青川名师乡村工作室”,进一步推进青川县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青川县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爱为桥,倾心教育。结对帮扶省内外偏远乡镇学校,吴兴不断延伸帮扶距离、扩大受益面,目前已与四川省青川县、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等地结对,并捐赠同步课堂教学设备,助力当地教育进一步向优质均衡发展。
一种坚持
教育惠民温暖前行
“哇,教室里的空调吹出来的风暖暖的。”这几天气温骤降,来太湖小学上学的学生们心里却“暖暖”的。“学校毗邻太湖,风大气温低,就开了空调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学校黄校长介绍,得益于今年“空调进教室”这项民生实事,该校共计80多台空调已经在今年暑假全部安装到位。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是吴兴教育不懈的追求。今年,该区投入2600余万元资金推进“空调进教室”工程,全区48个学校70个校区统一安装3600余台空调,惠及全区师生10万余人。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空调进教室”只是其中之一。2020年,吴兴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容,实施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奥体校区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凤西小学等8个新建项目;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对19家学校食堂进行硬件提升改造,实现500人以上A级食堂全覆盖;稳步推进网上报名向乡镇学校、幼儿园全面铺开,实现招生报名“跑零次”全覆盖。
一项项民生实事,正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推进教育惠民,吴兴各乡镇正深入推进“三服务”,按照“普及、提高、有效”的目标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这几天,东林成校邀请市里的农业专家前来进行“三服务”活动,一方面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讲座,另一方面到当地的湖旺养殖基地作技术指导。围绕“山水田园、秀美东林”建设,学校不仅为农户们“传经送宝”,还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打造覆盖乡村农民家门口的“一公里学习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今吴兴各成校正多点开花:八里店成校的“银领”志愿品牌、妙西成校的民宿管家培训、苕溪成校的“流动课堂”……今年以来,在全区120个文化礼堂共开展了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等各类社区教育活动600余场,参与学习培训的居民达6万人次,截至目前,吴兴成教完成培训超15万人次。
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吴兴教育正奋蹄前行,迈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