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浙江海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东海边,活跃着一群“海洋智囊”

  本报讯 (记者 姜晓蓉 林上军) 11月初,在舟山东极海域,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放流一批大黄鱼。这批大黄鱼是今年5月进入东极大黄鱼野化训练基地的岱衢族大黄鱼,为东海大黄鱼的本地种群。科研人员将1.1万余尾大黄鱼挂上标签,放入野生环境,用于研究它们冬季洄游的路线和越冬场,以期找到破解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难题的密码。

  舟山濒临东海渔场,是全国远洋渔业和绿色修造船基地,也是国家战略油气储备基地。浙江海洋大学扎根舟山、服务地方经济,从传统的水产行业到船舶行业,再到海洋环境修复、海岛保护开发,将自身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和舟山的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前行。

  浙江海洋大学的科研项目和海洋渔业密不可分。学校目前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基地,为企业解决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监测、渔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供指导。近些年,浙江海洋大学在东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金枪鱼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海洋头足类动物规模化繁育、生态化养殖工程技术、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共获得13个国家级科技奖项,其中近5年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舟山是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力支撑舟山船舶行业发展,最盛时期,6个平行班每年为地方输送200余名急需人才;教师们深入船舶企业,开发、改进船舶分段建造技术、智能船舶设计系统等,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为了加强和地方的联系,浙江海洋大学专门成立合作发展处,先后与舟山市定海区政府、普陀区政府、岱山县政府、嵊泗县政府、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说,学校承载着“保护生态海、开发富民鱼、应用绿色船”的新时代使命,努力为实施“海上浙江”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东海边,活跃着一群“海洋智囊” 2020-11-27 21709096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