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洋溪街道:

智慧赋能善治 共建美丽乡村

  乡村善治,关键在人。今年11月,建德市洋溪街道团结村村口景观、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畲族风情楼等一系列建设项目进入尾声。村落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团结村也通过对畲族文化特色及优秀人物事迹的挖掘提炼,找到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善治结合点。

  “目前,团结村核心区块各项硬件设施基本完成,畲族风情楼争取元旦前对外营业。”洋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团结村是洋溪街道少数民族(畲族)村,一直以来,街道将如何实现团结村富民与善治结合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今年,按照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整体要求,提升人居环境、铺开垃圾分类、巩固“五水共治”、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等四大工作在团结村全面铺开。

  “项目开始前,大家都不知道村里会变成啥样,也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团结村党总支书记章雪海回忆,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团结村党员干部和街道干部一起走进农户家中开展征地协商等各项工作。“通过各大项目推进,村社干部将工作落到实处,收获群众认可。”洋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团结村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中,清廉建德乡村智慧监管平台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如项目不断推进,团结村的村民通过村便民服务中心清廉建德智慧管家触摸屏和清廉建德洋溪智慧管家微信小程序手机端,实时参与互动,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有效发挥了群众监督力量,对工程施工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街村干部针对问题进行精准整改。

  如今,当我们走进团结村,各个改造项目中都能见到身着红黄蓝三色畲族传统服饰、身背背篓的蓝妈妈卡通形象。“这背后,不仅仅是畲族特色的体现,更是乡村善治的新思路。”洋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蓝妈妈卡通形象的原型蓝银花,曾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

  目前,除了设计了“蓝妈妈”人物形象及周边产品,团结村的“神奇背篓”文化也初现雏形,形成了文创篓、智慧篓、产业篓、指数篓等一系列篓文化。其中,文创篓挖掘畲族传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智慧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乡村善治智慧管理模式;产业篓推进乡村产业建设,实现村民增收;指数篓量化村级事务,建设美好乡村。

  为充分发挥蓝妈妈服务队的作用,目前团结村已组建十支为村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的蓝妈妈服务队。下一步,团结村将继续健全相关服务制度、举办各类志愿活动、吸收更多志愿者,让志愿服务形成长效、良性循环的善治举措。 (陆群安 张瑞华)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智慧赋能善治 共建美丽乡村 2020-11-27 浙江日报2020-11-2700016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