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嵊泗打造“7+N”帮扶政策体系

下足“绣花功” 铺实幸福路

  小康路上,小海岛有大愿景。

  位于东海之滨的舟山嵊泗,全县有大小岛屿404个,其中常住人口百人以上岛屿13个,下辖3镇4乡,截至2019年底户籍人口7.43万人。在这片蓝色海岛上,因病、因残等各种因素导致生活困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近年来,嵊泗县以“创新和精准”为引领,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补齐短板”的工作方针,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海岛特色、嵊泗特点的“7+N”帮扶政策体系(“7”即一户一策、兜底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养老帮扶七大主要政策完善;“N”即制定、完善其他相关机制及政策,包括申报机制、认定机制、豁免机制、退出机制等),全力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从2018年全面推进工作以来,到今年6月底,已成功帮扶1176户1889人。

三重保障有“医靠”

  让困难群众健康有“医靠”,是嵊泗精准帮扶工作的一个重点。

  从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慈善总会对大病残疾等进行集中补贴,到建立乡镇基金实施救助,嵊泗构造的三重医疗保障网,有效堵住了困难群众钱袋里的“窟窿”。

  近日,在嵊泗县精准帮扶对象薛苏华家中,薛苏华的哥哥薛苏平正在喂他吃药。“现在每个月吃药要花费700多元,除了医保范围外的药物,400多元医保范围内的药费基本都能报销掉。”薛苏平说。

  原来,2018年薛苏华突发中风,动手术花掉了10余万元,积蓄很快就见底了。病情稳定后,薛苏华回到家中休养,但后期治疗仍需要费用。

  没钱,怎么办?“一开始向朋友、同学、远房亲戚寻求帮助,但他们的帮扶力量也有限。我们听说县里有专门的帮扶政策,就向精准扶贫办、民政、残联等部门寻求帮助,向社区提出申请。”薛苏平说,县里的好政策帮了他弟弟一把。

  嵊泗县精准扶贫办通过走访调查,薛苏华为因病(大额因病医疗支出)致困潜在对象,符合政策条件,根据政策,补助医疗费用的30%。因薛苏华未参报医保,县精准扶贫办对其自负有效部分进行审定,最终补助其25000元,同时因其需要长期用药又无经济来源,认定他为精准帮扶对象。今后,薛苏华看病医疗费用就能减免90%以上,大大减少了经济负担。

  薛苏华的经历只是嵊泗千百个受益于健康精准帮扶的例子之一。在嵊泗,如果被列入精准帮扶对象,群众大病支出在医疗救助方面合规的大病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60%左右后,剩余部分可减免60%住院医疗费用和1500元/年门诊医疗费用,剩余自费部分再享受由政府为精准帮扶对象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50%的医疗救助,最终困难群众自费医疗费用约为10%左右,切实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如家庭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还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兜底救助或向乡镇申请专项帮扶基金救助。

  这个“政府+保险”的模式从2019年7月开始实施,目前参保总人数1322人,总保费46万元,截至6月底已赔付174例,赔付医疗补助金41.1万元左右,为全县精准帮扶对象加上了一道有效的救助“保险”。

帮扶就业稳收入

  嵊泗深谙“输血”不如“造血”,在精准就业帮扶上,也下足了功夫。

  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促进、创业带动……面对有就业能力及愿望的精准帮扶对象,嵊泗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其中,2018年,嵊泗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公益性岗位,让不少困难群众有了指望。

  毕菊芬就是公益性岗位帮扶的受益者之一。

  3年前,毕菊芬一家的“顶梁柱”倒了,丈夫被检查出癌症,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通过申请临时性困难救助及各方帮助,毕菊芬一家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家里没了劳动力,就没有了收入,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毕菊芬尝试去镇上民宿、小饭馆打零工,但大多数工作是全日制的,丈夫病情一反复,她又脱不开身了。

  了解到情况后,相关部门打算给这个家庭提供“造血式”的帮助——提供公益性岗位。

  年前,毕菊芬收到好消息:嵊泗县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工作时间仅需半天,正符合她的实际要求。村里工作人员帮毕菊芬备齐了申请资料,并陪着她来到县老年活动中心,详细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2020年3月,毕菊芬正式上岗了。她负责老年活动中心的保洁工作,做半天休半天,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家照顾丈夫,每个月除去缴纳的五险,能到手工资1600元。“我很满意这个工作。”毕菊芬说,这份工作让她心里有了底。

  目前,嵊泗在岗公益性岗位人员共40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92人。

  “一人一策”,帮扶就业。通过县、乡、社区三级互联互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手机“淘就业”APP等,嵊泗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个人意愿及个性特点,有侧重地梳理岗位信息,把与帮扶对象匹配度高的岗位直接送至家中,帮助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有效对接,使其不出岛也能实现求职招聘。今年,嵊泗安置精准帮扶对象9人;同时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奖励11.2万元(11人次),创业场地租赁补贴10万元(14人次),小额贷款贴息27.73万元(10人次),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7.58万元。

  此外,嵊泗还积极开发帮扶基地(实体)建设,优先吸纳低收入渔农户就业,为其提供就业增收的岗位或各类公益性岗位。以黄龙乡为例,该乡目前已成立南港社区夕阳红老年食堂、北岙社区船管组2个帮扶实体和黄龙乡市政公司1个帮扶基地,挖掘村务管理、乡殡仪馆、渔业服务中心等就业岗位,共开发45个公益性岗位帮助低收入户家庭就业。同时,嵊泗也将就业帮扶与长三角一体化相结合,加强与小洋港区的对接交流,搭建洋山港区企业座谈交流会、“临港新片区—嵊泗洋山就业直通车”招聘会等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

拉动产业富老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致富,还得靠产业。

  登上花鸟岛码头,放眼可见蓝白相间的民居错落有致。花鸟岛探索“一岛一景区一公司”的整岛管理模式,从2018年4月开始,统一对岛上闲置农房进行租赁、签约和后续运营。投资者、村民通过租赁平台成为“房客”和“房东”,既提高招商引资效益,又实现富民增收强村,一举打通了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通道。

  闲置房屋“活”起来了,村民的日子也活泛了。目前,花鸟村已有86户农房达成租赁协议,其中15户已成功出租,每年平均租赁价格约3万元,这为花鸟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0万元。另外,花鸟乡利用花鸟微度假旅游发展公司中介平台,优先把困难户的房子租给有意向在本岛开民宿的餐饮业主或者外来投资者,促进困难户增收,同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让精准帮扶对象优先开办民宿。花鸟乡精准帮扶对象老俞一家,就是由此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得到了开办特色民宿的许可。老宅出租,转眼成了漂亮的民宿。2020年10月,素颜民宿顺利开张,老俞家每年租金可收2万元,日子眼见着好过起来。

  2018年至今,花鸟乡已有7户精准帮扶对象将自家老宅租赁给乡旅投公司或外来民宿投资者,使他们得到产业帮扶,增加了经济收入。另外,共有4户低收入户审批通过开办特色民宿。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嵊泗民宿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一共有1007家民宿,近2万个床位,解决了不少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直接从业者6000余人。据统计,2019年民宿户均净收入达22.3万元,成为当地渔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这座美丽海岛的旅游业逐渐崛起的同时,嵊泗的水产养殖加工业也红红火火,增收的路子被走稳走宽!

  近年来,嵊泗积极拓展贻贝全产业链,在育苗、养殖、加工、运输、销售和要素配置等全产业链上实现规范化管控、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每年4月15日至6月30日对海域内养殖的厚壳贻贝实行休养管理,并通过养殖海域确权、养殖密度疏解、苗种质量认证、养殖泡沫浮球替代、绿色地理标志应用等措施,提升嵊泗贻贝品质,强化“嵊泗贻贝”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养殖规模已达2.6万亩,年产量1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70%以上。

  不仅如此,嵊泗还成功引进全国首座全潜式深远海大黄鱼养殖平台“嵊海一号”投入试生产,试养5万尾岱衢族大黄鱼,通过“升降”解决了大黄鱼越冬难题,并采用“公司+养殖户”联合养殖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开拓多品种养殖途径,尝试养殖三倍体牡蛎、南美白对虾等。

  物质给予、医疗保障、技术指导,同时不忘思想引导、精神鼓励,嵊泗下足“绣花”功夫,为百姓铺实了幸福路。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下足“绣花功” 铺实幸福路 2020-11-27 浙江日报2020-11-2700009;浙江日报2020-11-2700008;浙江日报2020-11-2700010;浙江日报2020-11-2700011;浙江日报2020-11-2700015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