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
书写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美好答卷
林梦婕 陶雅莲
近些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高校新生体制健康测试情况通报》,临安区在全省共94个生源县(市、区)的总成绩合格率中稳居前五,其中,临安中学、临安昌化职业高级中学等曾连续3年平均分、合格率排名居全省前十名;临安籍新生在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总优良率、合格率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佳绩的取得,是临安区重视体育教育的集中体现。将时间往前推,这一系列体现生源体育测试水平的数据,刚与六年前临安区教育局在各类高中招生考试中的一项重要改革——《2014年临安区体育中考方案》大有关系。
在体育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临安区是先行一步的“探路者”。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六年来临安区教育局在体育教育上深耕细作,做的正是这样一件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大事:始终把学校体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健全“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推进“硬核中考”
提升全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
2014年1月14日,临安区教育局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抽签仪式——考生体育中考到底考哪些项目,要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公证人士的监督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抽签来确定,这在临安教育史上是破天荒头一回。抽签仪式的举行,正式按下了2014年临安区体育中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启动键。
根据改革方案,考试总分从原来的30分增加到40分;以必考、选考、抽选考来代替原来的从初一就可以确定全部考试项目的做法;考试项目从原先“3类11项”调整为“4类13项”;除女子1分钟仰卧起坐标准不变外,其他评分标准均作了适当提高。
体育考试改革的背后,是临安区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深度思考——
1000米、800米长跑是“必考”项目。其设置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尤为有效,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
100米游泳和深受群众喜爱的三大球类活动是“选考”项目,为了培养运动技能,给终身体育打基础,“选考”的设置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蛙跳、1分钟跳绳、10m×4往返跑、掷实心球、推铅球、100米跑、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速度技巧、柔韧力量类体育运动技能项目采用“抽选考”的形式,共设置两大类、八个项目,每一类四个项目,抽取其中两个,学生再任意选择其中的一项。相比原先初一时就确定训练项目,“抽选考”的设置是明确了考试范围,但不能确定具体考试项目,使得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必须全面学习考试所设置的项目,有利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安排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体育课堂教学会更加全面。并且把抽选考确定项目时间定为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末,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单一化训练倾向,促进教师向以健康素质为主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也兼顾了项目学练的难易程度,增强了供选项目的练习实效性。”临安区教研室刘泉国分析道。
数据显示,改革六年来,临安体育中考原先接近50%的满分率下降到了15%左右,重新凸显了体育考试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原则。同时,运用撬动考试“杠杆”的有力举措,让体育在中考这一升学选拔考试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倒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对此,临安区昌南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家长童女士颇有感触:“以前,我家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运动,渐渐地成了个小胖子,还常被同学嘲笑。后来,因为有体育中考这个‘牛鼻子’牵着,慢慢习惯了周末晨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人瘦了,也更阳光了。”
事实上,为了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巩固体育中考改革带来的成果,临安在维持全域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上也下足了功夫。多年来,区教育局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稳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抽测制度、公示制度、反馈制度和跟踪制度。为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教育局每年例行抽测,并将测试成绩、排名与存在不足向学校进行反馈。学校再根据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方案,同时将学生个人的成绩告之家长,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打造“一校一品” 丰富校园体育标签
六年来,随着临安区“硬核”体育中考的推进,“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成效也逐渐辐射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前前后后各学段。近些年,学校不断通过“一校一品”丰富自己的体育标签,诠释“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更是体育实践。
举枪、瞄准、射击,这是在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的射击训练基地内,每周五的拓展课上,“神枪手”训练的画面。令人惊喜的是,刚刚过去的暑假,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代表队在今年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射击比赛中斩获了浙江省男子40米气步枪团体第一和40米激光步枪团体第二的殊荣。自2008年起,体育老师陈文伟开始担任学校的射击教练,至今已有十余年。他坦言:“其实,射击能取得好成绩,也反映了家庭、社会对体育的日渐重视。严寒酷暑家长都是不辞辛苦地接送。而且,现在我们队里,有不少大娃毕业了,二娃又来练的。”
篮球项目是青山湖科技城第一小学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当中的“重头戏”。每年上半年,学生呼声最高的校园活动莫过于特色的篮球主题嘉年华了。学校以篮球为载体,通过“三进”(进课堂、进大课间、进社团),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这项快乐的运动中。此外,学校还为紧邻的青山湖街道中心幼儿园提供专业的体育教师资源,助力“幼儿花样篮球”课程开展,创造幼儿阶段的良好“运动”氛围。
在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的校级运动会、元旦晚会、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活动中,花样跳绳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元素。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跳绳类型涉及个人花样跳绳、双人花样跳绳和团体花样跳绳。平日里,学校通过体育课、活动课、社团课、午休训练课,对学生进行技术动作与熟练度的反复训练,再结合大课间时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板桥镇中心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幼儿园结合地域特色,以“竹”作为游戏的材料,以竹林作为游戏场所,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竹子和有趣的竹玩具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随时可见、随手可取、随处可玩的竹玩具是幼儿园的标配,让孩子们的童年充盈着家乡的味道,将浓浓的乡情根植每个孩子心中。
如今,孩子们在临安上学,沉浸在体育活动丰富的校园,拥有多彩的学生生活,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身心愉悦。日益多元化的“一校一品”体育标签,也为临安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注释。
锻造一流师资 助推高水平体育教学
优秀师资是“美好教育”的根本依靠,体育教育亦是如此。根据最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关键内容,而这无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全面推进高水平教学,整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找到带动体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领头羊”尤为关键。自“许强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体育特级教师许强以工作室为平台,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倾囊传授,推动青年教师在专业领域加快成长。“以往工作室的研讨往往具有一定的行政区域特征,但从2017年开始,我们工作室分别组建了‘杭温临’‘杭州五城区’等教学联盟,并通过主题活动搭建专家讲座、特邀评述、名师论坛、骨干教师上课、区域代表团练习方法展示、教师自由评课等活动形式,使工作室学员和导师都得到了适宜的开放教研空间。”许强介绍,目前工作室已经完成了第三批学员培训,他们大部分都已成长为体育高级教师、骨干教师。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体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做,才能迸发出更多激情与活力。这些年,临安体育教育的崛起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坚守。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天目初中大门口的电子屏上,滚动着由学校体育老师陈巍统计的最新一周校园足球文化节积分榜,吸引着返校的同学上前围观。“今年,我们利用9周的时间,将七年级的足球班级联赛分为小组赛和排位赛两轮进行,每场比赛都有运动员进场环节,非常有仪式感。同时,由美术老师牵头,完成班级队徽设计、赛事海报制作活动……”聊起赛制和赛事,陈巍如数家珍:“由于我个人比较擅长足球,来学校的第二年就自发成立了校学生男子足球队。后来,校队参加临安区初中生足球比赛,连续6年包揽了全部冠军,并有幸代表临安区参加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通过努力获得了两次亚军和两次季军的好成绩。”
前不久,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天目初中还迎来了一个“新身份”——2022年亚运会组委会评选的第五批足球梦想学校。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省级足球特色学校为契机,尝试足球拓展课程,加强与周边区县优秀学校的校际交流,提高校园足球人口,提升校园足球技战术能力,书写奔跑绿茵的足球文化。
多元创新引领
注入学校体育新动能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名单”,浙江共有50所学校上榜,临安区晨曦小学是其中之一。秉承“特色体育成就阳光心灵”理念,以体育课、大课间、拓展课程为主阵地,晨曦小学拥有一套独特的体育教育体系,而吸纳了足球、排球等体育传统项目的“N+1”课改就是这套体系的重要载体。
“‘N’指传统体育课程教学,‘1’指特色教学,如足球、摔跤、轮滑等。在‘N’教学中落实健康知识、基本和专项运动技能等,在‘1’教学中做好体育传统项目的推广,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有不同的运动体验。”晨曦小学东校区校长庄瑞明介绍,推进“N+1”课改以来,不仅学校在特长类项目上有了发力点,能在各项大赛中收获荣誉,而且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明显上升,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老师。
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日益丰富,但师资不足,又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2017年,新成立的城北小学向体育社会团体组织递出了橄榄枝,引进了跆拳道、击剑、围棋等近十种特色体育项目的师资与课程。“仅靠我们自己的体育老师是无法给学生提供这么多选择的。”副校长谢黎明说,如今每学期开学的拓展课选课,学生都要填写三个志愿,如果哪门课出现“爆满”,还得由老师考核基础能力,合格的学生才能正式加入这门课。“当然,我们也会严格要求外聘老师按照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备课,提交教案,每学期会上满18节课。”
不仅要盘活外部师资为学校体育注入新动能,已有80年办学历史的高虹小学更是挖掘学校自身文化根基,找准武术教育的生长点,进一步探索特色发展的新路径。走进高虹小学,挂满“十八般武器”的演武场是整个校园建设的点睛之笔。近年来,学校在传统扇子操、武术操等基础课程上,努力创新,通过武术人物绘画、武术手抄报等评比,积极打造与武德教育有关的物质和环境文化。同时,以一年一度的武术节为载体,营造“德”与“礼”的培养氛围,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迈入现代化教育的新征程,学校体育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临安将继续以学校体育为突破口,构建全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向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奋力挺进。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