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精神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郑权 编辑 周宇晗 章忻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指引伟大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两个发展阶段各有侧重,但在旗帜、方向、精神状态上却又一脉相承。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奋进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底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一个战略构想被提出,到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贯穿也是影响小康社会建设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如我们常讲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几个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积极奋斗”“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等字眼成为高频词汇。我们能够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是中国共产党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克服困难,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结果。
二、新时代需要发扬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更为务实的奋进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发展明确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斗争精神,如在2019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斗争精神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无产阶级政党一种理性、持续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斗争精神来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推动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实质,进而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创立的。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不是争论俱乐部,而是战斗的无产阶级的组织”,是以争取、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组织。所以,革命精神、斗争精神是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深刻认知和践行。斗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也是所有无产阶级政党都应具备的一种革命特质,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备斗争精神。
在实践中,斗争精神表现为一种通过不断变革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面对困难和矛盾,斗争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实践中始终秉持越困难越有劲,越困难越顽强斗争的战略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困难,邓小平同志指出:“困难一定要克服,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政党,都离不开顽强的斗争精神。
在取得巨大成就、走向新的成功时,斗争精神就是一种清醒和可贵的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依然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越是在取得巨大成功和成绩时,中国共产党就愈加强调党的建设的战斗性,愈加强调对党员的约束和鞭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经验。
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环境中,奋斗是一种积极选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是保守还是进取,是求稳还是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所以,党的十九大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动求变,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挑战,在开创新局中,破茧化蝶,赢得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扬斗争精神仍然是抓住机遇、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斗争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强大支撑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勇于突破、敢于变革的斗争精神。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又提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就对未来5年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于一个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更是必需的凝聚和支撑力量。
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从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我国作为一个超大人口和规模、区域差别明显、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这种跃升所面临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不仅复杂严峻而且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精神的激励和引领,只有在新征程的奋进中不断发扬勇于突破、敢于变革的斗争精神,才能成就一个更加强大的政党,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