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文成:山水花园里,蹚出幸福路

  文成:山水花园里,蹚出幸福路

  南 苏 林 静

  抬头见山,低头看水。青山叠翠,绿水长流。在山环水绕中,一个个美丽乡村点缀其中,紧凑而又不失从容地展现开来。自古以来,人们皆说文成是“世外桃源”,恰如其分。

  近年来,文成县以建成浙南最美大花园、构筑全省一流宜游宜居生态高地为目标,围绕“美丽经济、美丽家园、美好生活”三大愿景,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全面打造村美民富风清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成功获评2019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被正式纳入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创建单位。

  一处处远离尘嚣的山水盛景,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一项项富民增收的高品质产业项目,一幅诗意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在新时代的文成铺展开来。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全域村庄的华丽蝶变

  一尘不染的乡间道路,鸟语花香的美丽公园,小桥流水旁,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正在吴垟村如火如荼演绎。

  “请刷你的手机二维码,点击你要投放的垃圾。”居民高全印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手中垃圾的投放,并且成功兑换283个积分。在这里,不仅有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箱,还有贴心的垃圾拉盖线,就是这方便老幼的小细节,赢得了群众的满满好评。

  美丽乡村,环境先行。

  文成坚持以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科学编制规划,扩面推进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片,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发展格局。

  文成坚持以全线整治化、全域生态化、全程管护化为目标,致力打好生态红线、农村治污、生态创建等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着力实现乡村蝶变发展。例如,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无违建县”创建,通过拆违、治乱、植绿、美化等措施,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高质量提升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河湖建设水平,全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革命性提升。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与此同时,文成坚持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家园为标杆,全力做好保护历史村落、创建宜居乡村、造好乡村形态等系列文章,着力提升乡村整体品位。

  十几年来,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绿美”,文成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一大批乡村实现华丽转身,文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提升了乡村的美丽底色,也让千万农民诗意地栖居于这片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

  美,是看得见的生活,也是看不见的生产力、竞争力。

一片山水的绿色崛起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成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让“美丽景色”引领“美丽经济”不断向前跨越。

  一朵金灿灿的菊花,随着100摄氏度高温开水的注入,顷刻间在透明茶杯中随波舞动……“这样级别的一朵金丝皇菊,目前在市场上能卖到5块钱,而文成的种植条件非常好。”浙江花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誉说。

  2017年,多年从事花茶经营的郑明誉从安徽和江西引进种苗,在南田镇武阳村试种了80亩,结果每亩产值达到3万元。听闻种植金丝皇菊经济价值高,二源镇当地一些农户也纷纷加入到种植金丝皇菊的队伍中来。

  今年,在二源镇政府协调下,浙江花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和种植农户共同成立了文成县耕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机制,实施“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合作方式,保证种植户持续稳定增收。

  金灿灿的菊花产品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批发,富民增收的同时,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眼下,正是金丝皇菊的采摘时节,放眼望去,一片黄澄澄的花海,好似一条金黄的花毯铺在田地间,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助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实现了美景与经济的共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成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高质高效、增产增收为导向,深入挖掘旅游+、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坚决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着力形成乡村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秀色葱茏,屋舍俨然,美丽村庄开门迎客。在让川村,当地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资源,以旅游+文化促进当地农村增收,从2014年开始让川村大力发展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2017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多万元,实现农村向景区、农民向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三大转变”,使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成秉承着“一产围绕旅游种、二产围绕旅游办、三产围绕旅游做”的思路,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融合、健康养生一体、文化运动休闲并重的产业元素,打造“旅游+农业”“旅游+养生”“旅游+运动”等新兴业态,有效拉动了乡村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助力美丽经济腾飞。

全域和美的共建共荣

  近几日,峃口镇新联村陈氏三兄弟不再纠结了:半年来一直争执不下的房屋产权问题,在村里民情调解室的调解下不仅圆满解决,还通过村“两委”代办模式,足不出户就办下了旧房改造审批……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10年来,新联村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更为难得的是,村民还无偿提供土地近9万平方米,支持文成县重点治水工程飞云江二期治理。

  多年来,文成着力打造人文风尚和美乡村,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答卷——

  文成大力实施红色领航“十百”行动,研究制定“1+17”的县、乡两级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红色堡垒”创建、“红色动力工程”、党建带群建,配套实施精品乡村示范带、美丽经济产业带和基层党建示范带“三带共建”。与此同时,探索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联动体系,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综治阵地创建夯基础”“全科网格建设筑底座”“三治融合促和谐”“三无村创建保稳定”专项行动,实现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所有乡镇全覆盖。

  文成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精心打造“廉洁”“和睦”“孝德”文化礼堂等品牌,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85个,持续开展刘基文化节、畲族“三月三”、“2019中国温州·文成杨梅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成功打造“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村晚样板”品牌,打响南田镇九都村风水文化等乡村文化品牌,“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成以乡风评议、好家风建设、农村志愿服务、传统美德教育等为载体,实施六大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创新推出玉壶镇集体节地生态安葬、百丈漈镇西里村文化礼堂集体婚礼等特色做法,乡村群众文明素养逐步提升,成功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省级文明村10个,占所辖建制村总数4.37%……

  如今,无论是自然的馈赠、人文的留存,还是和谐的风貌,都让文成的美丽乡村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兴旺、村庄更美丽,富民之路也因此在文成不断延伸。

  青山绿水,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文成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聚焦发展生态型精品农业,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稳步发展。

  “今年杨梅出口难度大,合作社便‘反弹琵琶’将基地生产的杨梅从外销转内供,1斤基地杨梅售价在50元左右,比市面上普通杨梅售价高出了3倍,销量却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有了出口标准,意味着我们的杨梅经受了严格的检疫检验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考验,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合作社负责人周作荣说道。

  杨梅种植业是文成第一大水果产业,今年以来,文成县坚持“反弹琵琶”的发展理念,把“做优生产端、做大销售端、做强服务端”作为突破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品质和产业发展、销售和知名度提高上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全年杨梅产量达2.25万吨,销售总产值达2.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4%和10.55%,全县从事杨梅生产经营的果农3万多人。

  农家一扇门,时代一扇窗。千千万万农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践,扑面而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成始终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为核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增进民生福祉、强化民生保障,着力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比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管用,累计完成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27个;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和综合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实施社会化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养老”模式,结合文化礼堂、避灾中心等场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实现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文成将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继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文成的“千万工程”样本。

  (本版图片由文成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文成:山水花园里,蹚出幸福路 2020-11-23 浙江日报2020-11-2300005;浙江日报2020-11-2300006;浙江日报2020-11-2300007;浙江日报2020-11-2300008;浙江日报2020-11-2300011;浙江日报2020-11-2300014;浙江日报2020-11-2300017 2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