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美丽乡村

文章导航

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的山城样板

美丽山城 自然泰顺

  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的山城样板

  美丽山城 自然泰顺

  陈潇奕

  “走走泰顺,一切皆顺!”这是一座藏于绿水青山之间的隐秘之境,一个个古村落散落其间,静美而古朴,与周边自然背景浑然天成。

  绿色,是自然泰顺的山城底色。枕山近海的泰顺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村尾、上交垟、仙居等15个村庄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村庄。徜徉古道,拾掇旧时光。一路上,雕梁画栋的红色廊桥、参天的古木青松、夯土墙的黄泥屋、铺满青苔的旧石板路,还有那烟火气的集市、漫山遍野的红叶……

  绿色,让泰顺发展找准新坐标。厚植生态底色,如今泰顺正以筑梦山水魅力花园、守望乡愁休闲乐园和点绿成金幸福家园的新姿态崛起,踏古而来,蝶变新生。近年来,泰顺县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着力构建“美丽山城、自然泰顺”的美丽乡村大花园,打造全省一流的宜游宜居生态高地,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篇章。

看得见的美丽——

全域环境整治,重绘山城清丽色

  泰顺之美,美在那份“天然去雕饰”的浓郁生态底色。

  深知生态优势是其建设美丽乡村的先天优势,泰顺更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严守“重要窗口”之生态绿色底线,聚焦环境整治,坚持以全域整洁、全域美化、全域旅游为目标,致力于打好“两最”评选、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创建等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让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于是,一场全域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在泰顺拉开帷幕。为了营造良好的共建共创氛围,泰顺创新实施的“两最”评比在温州市得到推广,通过轮流挂牌亮美丑,擂台竞赛比高低,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县级领导“一包六必抓”等措施,将“两最”评选范围拓展到机关、校园和企业,促使干部群众形成卫生环境保护共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已评选出“最干净”乡镇7个、“最脏”乡镇4个,“最干净”村50个、“最脏”村50个,最脏农村公厕30个,最干净单位16个、最脏单位4个。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站点规范化管理率达100%。

  柳峰乡的梧村村是一个从“最脏”到“最干净”华丽转变的典型。当被评为“最脏村”的那一刻起,梧村村党支部书记郑小清和村委会主任郑芝怀就坐不住了。在全面整治的同时,该村创新推出“美丽菜园”做法,并取得成效。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引导村民全面改善了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的环境,并依托当地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深度挖掘,实现了田块景点化、景点特色化。仅去年10月至今,就有50多批次30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雪溪乡大龙口村,家家户户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全村有200户村民投入美丽庭院建设。去年,该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卫生村,村里还诞生了一户省“最美庭院”。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泰顺县各乡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环境整治向纵深迈进,营造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这里的乡村越发美丽。

  “生态宜居的环境是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为了能实现美丽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我们还要在常态化管理上下功夫,把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到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生态文化修养上来,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三分建、七分管”,没有管理的建设只是昙花一现。泰顺积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推行“网格制”,形成网格化的环境整治和保护体系,完善农村环境保洁制度,强化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农村颜值,实现美丽乡村“持久美”。

记得住的乡愁—— 守住历史脉络,锻造特色金名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绝不是要把农村变得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自然禀赋、民俗特点,充分发掘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护好历史文化的“老底子”,让这里的山水田园更显隽永,为文化传承创造有利条件,为美丽乡村标识出独有的气质和韵味。

  守望故土,求得生机。走进泰顺雅阳镇的塔头底村,这里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穿过一湾水塘,再沿着村边石板路进去,一幢幢静谧的老房子隐居在山水之间,遗世而独立。饱经风霜的老宅虽然显得老旧,但是随处都可寻觅到旧时繁华的影子。大宅的檐角、大梁和门楣、窗户,均饰以精美的雕刻,据当地人介绍,这是荣耀和财富的象征。

  循迹泰顺,这样的历史古村落还有很多。在泰顺人看来,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就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新契机”。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无章法的“大拆大建”,而是要尊重这一方水土,尊重历史留下来的痕迹,按照其原有的肌理进行取舍、改造和升级。

  为此,按照历史文化“修旧如旧”的原则,泰顺投入资金1.1亿元,全面推进“两村”保护利用工作,修缮历史文化古村落38个,留住古色乡愁。同时,传承农耕、民俗、百家宴等乡村传统文化,加强石雕、廊桥、非遗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挖掘传承一批具有乡愁味道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文化记忆,着重申报乌衣红粬制作工艺作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最美乡愁村”成为泰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金名片,围绕“品质化、特色化、个性化”九字要求,泰顺投入财政资金1.05亿元,率全省之先打造最美乡愁村21个,让群众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古村落的改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泰顺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结合点和着力点,譬如,将传统村落与现代民宿相结合,开发墟里·徐岙底、迷途·七厝、迷途·交垟等文旅项目,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文化赋能,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24节气民俗活动、开展文旅营销等形式,将乡土文化与旅游、美食等业态相结合,让游客体验泰顺浓郁的乡土文化,提升游客体验感,打响文旅融合发展品牌。

  在文化再生、乡村创客、生活引领等维度下,无论是民宿类产品、艺术集市、田园亲子,还是特色农产品,均构成了历史文化村落产业新生态,共同打造出美丽乡村产业闭环,续写美丽乡村宜居宜游宜业的新篇章,为古村落的复兴注入新的生命力。

触得到的幸福—— 腾飞美丽经济,绿色崛起业兴民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美丽乡村建设,短期靠环境整治,长远靠产业支撑。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论其根本,就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美带动事业美,以事业美支撑乡村美。

  依托自然禀赋、人文底蕴、生态农业等基础,泰顺在美丽乡村这个场景里不断谋划新的发展思路,释放“美丽乡村+”叠加效应,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做优做精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品质化、特色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好酒也怕巷子深,尽管泰顺出的绿茶极好,但是品牌不传播,市场体系不建设好,就无法走出泰顺、走出浙江,这就需要建立立体式的营销网络。” 有关专家一语指出了泰顺生态农业发展的短板所在。

  立足“中国茶叶之乡”“毛竹资源大县”“水果生产大县”等硬核资源,近年来,泰顺始终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探索生态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崛起之路、赶超之路。

  如今,泰顺县重点打造茶叶、特色水果、畜牧业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其中,“三杯香”茶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14.68亿元;竹制品企业产品达200多种,畅销欧美10多个国家;蜜蜂养殖规模达20000桶,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猕猴桃、杨梅、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6.4万亩,带领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与此同时,同步构建起线上品牌营销网络,发展本土电商平台,实现电商网点村村全覆盖,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拓宽老百姓农产品的销路。

  不仅如此,绿水青山正不断焕发活力,泰顺凭借着良好的生态,更是不断吸引来社会资本的青睐,用“美丽风景”激活“美丽经济”,以新业态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想来一场低空飞行吗?在空中观光,一览泰顺的好山好水?这样的体验,在位于西旸镇的浙南运动飞行营地就可以获得。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已建成滑翔伞基地3600多平方米、拓展基地3900多平方米、火烧墩星空营地近4万多平方米。这是浙南山区首个低空旅游开发新兴项目,也是浙南地区建设规模大、飞行空域广、飞行体验项目最多的综合性航空飞行营地之一。飞行营地运营半年多,积极创新项目,利用彩虹滑道、小坡飞伞等项目吸引各类人群,已经成长为泰顺文旅体验项目的网红打卡点。同时带火了周边的小村落,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生意红红火火。

  更多的“大高好”项目纷至沓来,深入挖掘“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泰顺还引入了华东大峡谷、云岚牧场、文礼书院等11个重大招商项目,着力打造月蓝舍、竹里云溪等精品民宿,创建带有居住功能的复合型景区,组织廊桥文艺晚会、夜泡温泉、稻田派对等夜间文旅活动,塑造夜间吸引力。据悉,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4.09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480人。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是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基础设施提升后,就要鼓励有潜力的村去探索美丽经济发展,引导村民参与村庄经营,让村集体的腰包与农民的钱袋子一起‘鼓’起来,让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相得益彰。”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人是一定要跟着产业走的。没有兴旺发达的二三产业来吸引人,再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也留不住人才,乡村的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就没有人才来干。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泰顺乡村的自然美、持续美、长久美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底气。如今,泰顺已经建成泰顺民族文化、氡泉云岚休闲、筱村匠心人文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52个产业类项目建设,支撑起美丽乡村的产业大格局,让绿水青山显“金”价。

  坚持颜值和产值一起抓,统筹布局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泰顺既做靓美丽“面子”,又做实产业“里子”,激荡起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强劲律动。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32 美丽山城 自然泰顺 2020-11-23 浙江日报2020-11-2300005;浙江日报2020-11-2300006;浙江日报2020-11-2300008;浙江日报2020-11-2300009;浙江日报2020-11-2300014 2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