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机器人运输、可视化监控、数据化管理……

在乌镇邂逅数字农业新模样

  本报讯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魏衍方 徐潇卓) 日前,在桐乡市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云棚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地面上,一个个穿梭机器人正在运输刚采摘下来的农产品;头顶上,空中轨道机器人来回巡视,当感知到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它还能监测到病变植物并进行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

  一个以乌镇为中心、辐射全国数字农业的“云上农业”样板间已然成形。据了解,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占地约700亩,作为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推出的“一馆一园一场”之一,是本届论坛数字农业相关的重要成果展示及体验的重要平台。

  在云棚系统数据方舱的大屏幕上,试验场内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实时滚动。“这里是试验场的‘智慧大脑’。”谭家湾云上农场负责人宋磊指着大屏幕说,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试验场内各农业场景中的关键要素数据已全部“上云”,实现种植、追溯等全流程自动化,为“上云”的各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综合赋能服务。

  山东寿光的种植户已经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魅力。看中长三角的广阔市场,他们想在浙江建立西红柿种植基地,可当地的品种到了浙江会不会水土不服?

  “我们先对西红柿的‘原生环境’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数据建立一套生长模型,再在试验场进行培育。”宋磊表示,数据化的管理,不仅能给农作物找到更多新家,还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利润,这些进入长三角地区的西红柿,身价也大幅提升。

  智慧农业,标准化是关键。以前,地种得好不好全靠自身经验,存在很大局限性。如今,随着物联网和5G的运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得以可视化监控与数据化管理,抽象的种田经验变成了标准化、数字化的模型。何时浇水?湿度如何?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远程精确种田。

  此外,在试验场的“智慧大脑”上,各地农民还能就相关问题实时咨询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或对云棚进行远程托管。今后,以乌镇为中心,试验场将用“数字技术”为全国上云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赋能服务,帮助传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让智慧农业走得更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在乌镇邂逅数字农业新模样 2020-11-19 21692114 2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