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锚定标杆示范 筑牢民生本色

建德描绘美丽城镇幸福画卷

  常言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浙西江城建德,就是这样的地方。近些年,建德市15个乡镇街道在不断地提升“打磨”,一边是不断变美的城镇环境,另一边是日益绘就的幸福民生答卷。

  去年9月,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在建德市梅城镇召开,建德市锚定“引领第一方阵、走在省市前列”目标,高标准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全省美丽城镇的示范样板。

  目前,建德市15个乡镇(街道)美丽城镇建设全面铺开,梅城、寿昌、乾潭、大洋4个乡镇列入2020年度省级样板培育名单,并于近期完成浙江省美丽城镇考核组考核验收。

  以治理现代化打造品质生活、共享惠民的城镇生活圈,今日之建德,正在创造城乡等值美好生活,绘就美丽城镇幸福画卷。

机制引领 率先推出“一镇一策”精准发力

  美丽城镇建设,建德一马当先。

  早在2018年,建德市梅城镇就作为全省美丽城镇示范镇打造、引领小城镇整治向美丽城镇迈进,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起责任担当。

  提升环境、重塑文化、集聚产业……美丽城镇建设不仅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梅城镇标杆在前,建德市迅速吹响美丽城镇再出发集结号,该市15个乡镇(街道)向“城乡等值”迈进。

  引领第一方阵,把好美丽城镇建设“方向盘”,建德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搭建比拼平台,促动互看互学。今年4月,建德开启“美丽城镇大比拼”活动,建立月度“红黄黑榜”通报亮相制度,比拼城镇特色、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长效管理成效、城镇治理机制创新和创建工作亮点、做法,比进度、拼形象。

  凝聚各方力量,构建“1+3+9”美丽城镇建设推进模式。包括成立一个由建德市主要领导挂帅的作战指挥部,由建德市人大、纪委、组织部三方合力共推。同时,由建德市委政法委、发改局、文广旅等9家部门组成联合服务团队,加速要素保障、指导服务等向城镇倾斜。

  尤为特别的是,建德市向改革要动力,因镇施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实施“一镇一策”,率全省之先出台了首批4个样板创建乡镇《美丽城镇建设专项扶持政策》。“我们结合乡镇创建类型、自身特色等,多轮征集乡镇意见诉求,出台符合其需求的扶持政策。”建德市美丽建德办相关负责人说。

  寿昌镇出台航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意见,重点扶持(航空)产业发展、未来社区建设;乾潭镇围绕文旅特色产业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在该政策的支持下,建德市美丽城镇建设不仅解决了“钱、地、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更因镇施策,激发“产镇融合”新活力。

区域协同 组团式发展共绘镇村生活圈

  逛梅城古镇,再到千鹤村感受妇女精神,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建德市梅城镇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的这条黄金旅游线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美丽城镇“各美其美”的同时,建德市积极探索“城镇集群组团”发展模式,实现“美美与共”。

  建设美丽城镇,建德将视野放大到城镇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上。今年5月,建德市成立了以梅城为中心的“梅城千鹤·三江口”大党委、以寿昌为中心的环航空小镇大党委等4个片区大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以梅城、寿昌、大同为中心,建德乡镇形成“城镇群”组团发展。

  组团发展,首先是资源共享。在寿昌镇,一个办公面积达1100平方米、具备35个办事窗口的便民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15分钟、30分钟便民服务圈日益完善,普惠周边航头、大慈岩等4个乡镇(街道),每年城乡公交运营投入达160万元。在梅城镇,桐溪大桥、五马洲大桥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环三江口的三都、大洋等乡镇,将更顺利地承接古镇旅游的溢出效应。

  统一的品牌策划,也是建德美丽城镇建设区域协同中的重要一环。建德开展以品牌打造、包装设计、整合营销等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化策划和形象设计,塑造一个文化品牌对外宣传,形成共享经济,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同时整合区域内互补的旅游资源,打造新的品牌,扩大产业链。

  目前,建德已经初步形成集红色旅游、文创艺术、农业科普、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文农旅产业链,旅游产品和品牌不断丰富,区域特色鲜明,各片区协同“1+1>2”的聚力效应,正推动建德的美丽城镇建设走向新的高点。

以产促城 多元化促进产业业态培育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的活力之源,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建德市多元化促进产业业态培育,构建夜间经济业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美丽城镇“产业美”良好开局。

  通用航空、饮用水、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小城镇里孕育出新产业。在寿昌镇原横钢区块工业遗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德航空小镇,形成通航制造、通航服务、通航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农夫山泉五期、六期建设加快推进,世界级水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大健康产业迎来新突破,投资35亿元的万洋生命健康产业园将于8月开工建设。

  发挥自身优势,建德正在把美丽环境转换为美丽经济。这些天,乾潭镇幸福村庙前自然村的鼠尾草花海,正在孕育花蕾中。“花海的品种会随季节更替,除了鼠尾草,夏有绣球花,春有映山红。”幸福村党委书记徐益民介绍。

  庙前自然村的花海,是乾潭镇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工作新引擎的一个缩影,围绕“山水运动休闲”定位,乾潭镇已完成33个文旅项目布点,并推出18条文旅休闲线路。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更多的小城镇在路上。严州古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建成开馆,乡愁记忆区块主体落成,获评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寿昌镇创成全省首批4A级景区镇。

  此外,建德乡镇还在积极构建旅游综合体,释放夜经济发展活力。以新安江夜游、梅城古镇“严滋味”美食广场、“寿昌909”“洋溪食盒”为代表的小城镇“夜间经济”快速发展,对集聚人气、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据建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建德共接待游客1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实现旅游总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乡村旅游共接游客475.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

共建共享

数字赋能打造治理新高地

  美丽城镇建设,建德也在筑牢民生福祉本色。“无论是小城镇综合整治还是美丽城镇建设,最终目的是为百姓拥有城乡等值的幸福生活。” 建德市美丽建德办相关负责人说。

  24小时自助阅览室、设施齐备的邻里中心,从城里复制到了乡镇,寿昌镇西门村村民黄卫霞已打算好,等邻里中心开课了,她要和城里人一样,去练练书法、吹吹葫芦丝。

  硬件与城市接轨,软件也不甘落后。梅城镇一板桥邻里中心办起了“四点半”学校,妥善解决了附近居民子女放学后管理难题,建成10个月接待和服务人数超过5000人次。

  此外,建德还通过绣花功夫,对存量资源进行微改造,实现空间再利用和功能有机更新。大洋镇、杨村桥镇等乡镇针对缺乏开放性大型室内文体场所的短板,推进企业机关学校设施的开放共享,有效实现了停车场、文体设施的分时段高效利用。

  在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同时,建德将小城镇长效常态治理,作为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城镇治理新模式、新机制。

  梅城镇已先行先试。在梅城镇党群服务中心,一块名为“杭州城市大脑·梅城平台”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数字在不断跳动。现场负责人、阿里云计算现场交付经理段铮介绍,平台共有10个应用,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对古城排水、消防、停车、垃圾分类等都有实时监控和精准预判。

  这样的智慧大脑还在向乡村延伸。作为杭州市首批“乡村小脑”建设试点,建德市积极构建大洋特色“乡村小脑”,强化“一套数据平台、一张智能设施网、一支专业队伍、一套服务机制”建设,让乡村精细管理愈发智能化。

  “对网组长来说,每日收集整理组内成员垃圾分类、卫生三包等情况时不再需要用纸笔记录,可以直接通过手机上传至管理端,提高了数据归集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精准度。”大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村民而言,除了可以足不出户反映问题、掌握最新通知公告,还能随手拍下不文明行为和身边好事,村民投身村级自治和城镇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参与感更强。

  数字化、迅捷化的生活方式,让美丽城镇的红利惠及每一位镇村居民,实现“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开启城乡“智治”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建德市美丽建德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建德描绘美丽城镇幸福画卷 2020-11-18 浙江日报2020-11-1800008;浙江日报2020-11-1800007;浙江日报2020-11-1800010;浙江日报2020-11-1800013;浙江日报2020-11-1800009;浙江日报2020-11-1800019 2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