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自贸区背后的共识和机遇
江帆
11月15日,由东盟10国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个对话伙伴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这不仅是东亚、东南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全球自由贸易的难得“春意”。
中国向来是RCEP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历经8年谈判,成员国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的RCEP在此时落定,“让人们在阴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反映了极为珍贵的国际共识,提供了全球化继续推进的支撑力。这也以实际行动对国际上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行为敲响警钟:经济全球化一时会有风浪,但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才是大道、正道。
对于正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内部统一市场最大、工业门类最齐全、工业产能较强的单一经济体,RCEP将成为中国经济乘风破浪前行的底气。
经济上的考量之外,RCEP对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意义非凡。“十四五”时期,我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时我们积极参与RCEP,释放出了强烈的“要发展”“要和平”信号,更有力地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以开放型经济为特点的浙江而言,更要牢牢把握RCEP带来的时代机遇,用好用足政策优势,提升经济结构和布局,努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
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RCEP也会给中国带来一些挑战。RCEP涉及的市场准入和相关贸易投资规则,将倒逼国内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随着贸易壁垒的打破,区域内国家经贸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将面临新的竞争。不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也是转型升级、谋求突破的必经之路。对于企业而言,更应该主动出击,在核心技术、科研攻关上多下苦功夫,才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夺取新优势,在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交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广交会创办到进博会启航,中国从来都是开放发展的坚定支持者。RCEP的签署只是一个开端,它还有待各国国内批准程序完成。浙江企业应该在这段时间内提前进入状态,未雨绸缪、谋篇布局,做强内功、迎接机遇。我们期待这份“史上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能够尽早落地生效,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为全球治理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