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亲历

跟着德清“村巷法官”进村入社,开展调解、诉讼服务、法制宣传——

村巷纠纷,就在村巷化解

  “谁对谁错,问问法官就知道了!”近日,德清县人民法院的“村巷法官”顾敏芳来到该县雷甸镇解放村值班,村民老丁一大早赶来“告状”:邻居老姚自从3年前开始造房子以来,建筑垃圾和生活杂物一直堆在通道里,几位邻居都出行不便,找老姚商量多次也没个结果。

  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官,在德清已不是新鲜事。今年4月起,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德清法院在原有覆盖13个镇(街道)法官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在170个行政村(社区)全面铺开法官联系制度,建立起“村巷法官”工作机制,42名年轻法官和法官助理分片负责,每周到各村(社区)“坐诊”,为居民提供司法调解、司法确认、诉讼服务、法治宣传、巡回审判等。

  该机制推行以来,各“村巷法官”工作室共接受咨询800余次,实质化解各类纠纷150余件。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析之以法,这支专业又亲民的队伍,如何巧妙化解基层纠纷?近日,我们来到德清县,跟随当地几位“村巷法官”走村串户“解疙瘩”。

跟着德清“村巷法官”进村入社,开展调解、诉讼服务、法制宣传——

村巷纠纷,就在村巷化解

本报记者 孟 琳 共享联盟德清站 王钰涵

  垃圾一堆3年

  实地测量巧解纠纷

  “大家都是邻居,原本想着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谁知他这一堆就是3年。”“我们找他说了好多次,让他把垃圾清理掉,可他完全不理会,这事没法解决了!”当天,我们和顾敏芳刚到解放村的“村巷法官”工作室,老丁和邻居们就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老姚的不是。

  顾敏芳担任法官3年多时间,看上去年纪轻轻,看到她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我们不禁替她捏了一把汗。

  “有什么要求,大家坐下慢慢说,我会帮你们调解好。”面对“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顾敏芳不急着打断,泰然自若地找个椅子坐下来,先给他们“熄火降温”。耐心听完4位村民的烦心事,她当即在村调解员的帮助下联系老姚,并告知了老丁和其他3位邻居的诉求。电话那头的老姚一听是法官来电,态度缓和了不少,但他仍坚持认为:“通道属于我的租赁范围,堆放物品有什么错?”

  听完各方说法,顾敏芳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5户人家之间的通道是否包含在老姚承租的土地范围内,需要通过进一步查看租赁协议和实地丈量后才能确认。于是,顾敏芳建议根据租赁协议对土地范围实地测量,取得客观证据才能让各方心服口服。

  当即行动,大家一起到老姚家查看租赁协议,并现场测量,最终根据测量结果判定老姚承租的土地范围并不包括5户人家之间的通道。

  面对现场测量出的结果,老姚不再有异议,连连点头表示认可:“我一直认为自己承租的土地包括通道这块,也没有仔细测量过,现在明确了,我马上就把东西搬走。”

  在“村巷法官”的指导和参与下,缠绕5户邻居3年之久的“心结”终于解开了。“顾法官来到家门口,事情就是好办多了!”几位村民连连点赞。

  讲法律谈误工费

  推动购房合同履行

  “看似一桩小事,一直不解决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忙活半天,顾敏芳刚想喘口气,就接到了雷甸镇中兴社区网格员陈红的电话:“顾法官,双方当事人都在,我们劝了半天没用,还得你跑一趟。”顾敏芳二话不说,赶赴下一个联系村。

  “又是房屋买卖纠纷。”途中,顾敏芳通过陈红发过来的信息对案件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原来,中兴社区的东港欣苑小区是当地5个村拆迁后的集体安置小区,是德清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因雷甸镇企业集聚,前几年不少分到房子的居民把房屋卖给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晚拆迁的居民向早拆迁的居民购买安置房。房屋买卖多了,纠纷也就多起来。

  我们赶到中兴社区的“村巷法官”工作室时,买卖双方正激烈争辩。“房子涨了这么多,我们不卖了。”卖方小钱说。“合同签好了,怎么能随意反悔?”买方跳起来反驳。网格员陈红告诉我们,她已经上门劝了3次,卖方一直以房屋涨价为由不愿办过户手续。

  顾敏芳翻看了当初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缓缓劝解:“合同2018年就签好了,签订即有效,不可随意加价,既然交房了,就应该早点过户。”卖方一听顾法官这么说,顿觉理亏,表示办理过户手续需要工作时间请假出去,办手续可以,要支付一部分误工费。

  顾敏芳一听卖方松了口,立马拉着网格员陈红回头去给买方做工作:“房子近几年确实涨了不少,卖方心里肯定不服气,就支付些误工费早点把手续办妥了吧!”买方点头同意,敲定好办手续的时间,再由买方支付800元的误工补偿。“这件事拖了3个多月了,我本来都打算请律师起诉了,没想到法官一来这么快解决了。”买方赵某拉着顾敏芳的手不停道谢。

  “顾法官每周到村里‘坐堂’,其他时间村里遇到纠纷怎么办?”我们好奇地问。“我和治保主任在社区人缘好、熟悉民情,哪家有纠纷我们第一时间知道。”陈红说,她作为网格员常驻“法官工作室”。另外,“村巷法官”、执行员与村(社区)治保主任(调解员)、网格员4人有一个工作联系群,大家保持信息畅通,必要时联系顾法官一起到场调解。有了这支诉源治理先锋队,现在一般矛盾纠纷基本已经实现不出村(社区)。

  “小矛盾能不上法院最好!”顾敏芳笑着说。

  算经济账打“感情牌”

  租赁官司庭外和解

  像顾敏芳这样的“村巷法官”,德清每个镇(街道)都有3至4名。从坐堂判案到深入乡间,“村巷法官”除了凭借与居民结下的好人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也对登记立案的纠纷进行诉中调解,有效化解了不少“执行难”案件。

  当天中午,告别顾敏芳,我们又和“村巷法官”叶国栋踏上解纠纷的路程。

  叶国栋主要联系舞阳街道和康乾街道共10个行政村。“这次是个棘手案子。”叶国栋在车上说,双方当事人积怨太深,不愿意坐下协商,强制判决会导致执行难。“我们了解此案形成积怨的成因和争议焦点后,决定把化解矛盾作为执行方案的首选。”

  说着,我们来到了一家涂装企业。“你看这地面,被你们的叉车压成这样。”“突然让我们搬走,生意也损失不少,而且仓库本来就年久失修!”现场,矛盾双方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看起来没有和解的可能,一同前去的舞阳街道调解员看了直摇头。可碰了钉子的叶国栋没有气馁,到厂区看了一圈后,顶住压力将双方叫到了一起。

  看到双方都平静地坐下来了,叶国栋说:“我先捋一捋目前的情形。”原来,做面粉生意的丁老板去年初租了涂装企业的厂房作为仓库,但是今年5月涂装企业认为面粉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要求对方提前退租。协商中,出租方认为仓库地坪被叉车破坏,要扣除对方5个月租金作为赔偿,承租方则认为厂房因漏雨导致大量面粉受潮,只愿意赔2个月房租。双方僵持不下,7月诉至法院。

  叶国栋发现争议点一目了然,就是退租多少的问题。“你看,这个事拖着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一方面企业有官司在身,耽误再次出租的时间,少收好几个月租金。另一方面,你这边的面粉生意量大利薄,需要大量资金流,对方一直不退你租金,你这边资金也困难。”听了叶国栋的劝解,双方都觉得讲到了点上,再加上之前就听说他很会“断案”,气氛缓和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起来。

  叶国栋打起了“感情牌”,还一笔笔算着给双方合计损失。几个小时下来,伴随着一个个电话咨询和一句句劝解,在叶国栋和舞阳街道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赔偿方案终于商定,并当场履行完毕。一宗法庭上的官司在庭外成功和解,叶国栋长舒一口气。

  “推动更多纠纷源头化解,这也是诉源治理改革以来,德清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转变。”德清法院副院长吴玉峰告诉我们。为此,各位“村巷法官”主动对接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行政机关等,构建分层递进式纠纷过滤机制,在立案阶段帮助分析诉讼风险,鼓励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当事人不同意非诉讼方式解决的,登记立案后尝试诉中调解,温和渐进地为纠纷提供多元解决渠道,让更多的纠纷化解在基层。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8 村巷纠纷,就在村巷化解 2020-11-17 浙江日报2020-11-1700017;浙江日报2020-11-1700015 2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