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薪”农人
集聚乡村新动能
我省农民教育培训种下乡村振兴“金种子”
陈樱之 陈心意
11月10日,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东潍坊落下帷幕,浙江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分获茶叶加工(精制)项目团体第一、农机修理项目团体第二、农作物植保员项目团体第三、动物疫病防治项目团体第三的好成绩。除团体奖项外,浙江有四名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列全国各省区前列,创造了浙江代表团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吴金玉忍不住地赞赏:“浙江,今天我再次给你点个赞。”
佳绩的取得,是浙江省重视农民教育培训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聚焦“培训提效、农业赋能、农民增收”,强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同时,浙江省通过深化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投身农村发展,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精准服务 课堂建在田野间
“这几天带学员在上海参观学习农场的栽培模式和经营理念,上午刚回来。”在杭州良渚街道港南村黄绿相间的稻田间,杭州玉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洪广侃侃谈起了他的农民田间学校。
杭州玉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也是浙江省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一年一度的省级农村实用人才桃梨果树高级研修班就由有着20多年桃梨果树栽培管理经验的高级农艺师郑洪广主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培训,郑洪广的研修班就办在示范基地里,时间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对桃梨果树全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开展分段式培训。“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链的竞争。从种苗、种植、日常管理、疏果、销售到修剪,每一个阶段都能引申出许多学问,我们每次授课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实地示范操作,帮助果农掌握技术。”郑洪广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倾囊相授,自2014年创办至今,每年培训800人以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桃梨果树种植领域的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产业带头人。
在浙江,这样的田间学校和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有近400家,他们就在田间地头,最贴近农民需求,最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手把手地送上实用技能。
这样的田间学校对接产业,充分发挥培育基地的特色和优势,使学员在基地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嘉善碧云花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羊岩茶场的防冻技术、机械采收、新品种试种,涌泉柑橘的反季节栽培、高山机械运输等都起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在实训基地开展的高级农民研修生培养试点,分茶叶、桃梨、杜鹃花、食用菌等16个专题进行研修,采用“小班化、分段式、重实训”的教学模式,围绕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分阶段对重点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培训,既促进了产业的提升,也为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新模式和新路径。
“互联网+” 让“金色种子”插上翅膀
“各位老铁,欢迎来到直播间,这里是‘猕猴桃的江山’!双击加关注,买桃不迷路!”来自江山市的林庆柱拿着直播杆推销自己的猕猴桃。针对今年的疫情,直播卖农产品成了新模式,林庆柱参加了农产品直播的线上培训后,就抓紧用起来,从微视频拍摄到抖音直播卖货,再到社群化营销,他高兴地说:“都是干货,很好用。”这位并不年轻的新农人,10年前放弃汽配生意,回到家乡种植生态有机猕猴桃,组建了江山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带动了3000多名青壮年回到家乡投身猕猴桃产业。年初,他赶着潮流,学会了上抖音直播卖货,并迅速把直播营销在协会里推广开来,开辟了销售的新渠道。
作为互联网大省,浙江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教育培训,开发利用“浙政钉”“浙农云”APP和“浙江农业农村教育培训”公众号,实时动态发布涉农技术与管理知识,开通专家解答通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累计推送各类政策、信息、技术知识逾万条,受益农民达500多万人次。
承担了全省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浙江省农广校,还在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上下功夫。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王仲淼说:“要让年轻人返乡后,愿意留下来,必须从培训转向培育。”学校探索推出了“薪农人”培训模式,针对年轻、有一定产业基础、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培训对象,采用了“经验分享+案例分析+项目诊断+需求相亲”的方式,让学员自己上台讲、坐下聊、组队想,激发出独特的培训效果。更针对农村创业,增加了专家的政策解读、企业家的案例分析及财务、法务、营销等创业所需的各种实用知识培训。
来自余杭的“80后”马宽是大学毕业回乡的“农二代”,从参加各种系列培训,到建起基地承办培训班,把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兄弟。他说:“参与和承办培训,让我得到了提升,一是让我和创业伙伴更加深入地了解茶产业,热爱自家的产品;二是师傅带徒弟,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让我这个徒弟提高了制茶技能。”
搭建平台 培养高素质“薪”农人
今年8月,浙江乡村人才培育有了自己的品牌——“薪农人”。“‘薪农人’,首先谐音新农人、兴农人和心农人;其次,薪即柴火,代表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第三,还意喻通过农业农村教育培训,为农民增‘知’加‘薪’。我们就是要让乡村成为一片创业热土,让‘浙里’的乡村人才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说。
围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以农广校为主平台,整合全省涉农相关职业院校、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机构等近60家单位的优质资源,于2016年7月14日牵头成立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道路。从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中分别聘请专家学者、土专家和农民师傅近1000名,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强、实践水平高的千人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搭建全省乡村人才培育机构资源共享平台、乡村人才网络培育平台、各类农民致富带富技能大赛、系列农民体育健康赛事四大专业平台,夯实教育培训的基础支撑,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培训各类农民55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2万名;招收农民中等学历教育新生3806名,累计培养农民中专生8.23万名、农民大学生近4000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薪农人”乡村人才培育品牌的启用,作为浙江全力推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高质量全面发展的旗帜,“薪农人”平台将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时代农民,为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提供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