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姚江北岸海绵滨水绿道—
为生活添绿意 为城市增动力
南苏 文瑜 黄雯
她依水而建,沿着姚江蜿蜒而行,宛若一道诗意的弧线,落入青山绿水之中;她身姿婀娜,犹如一条“红色”脉搏,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也串联起百姓的幸福生活,她就是宁波姚江北岸海绵滨水绿道。
姚江北岸滨水绿道全长31公里,东起双古渡A区公园,西至慈城三勤村余姚交界处,在和平闸以东是城区绿道,以西是郊野型绿道。姚江北岸海绵滨水绿道的建成贯通,构成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和滨江绿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而且也改变了居民生活习惯,传播了低碳理念,助力姚江新城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人文画卷。
人居环境的守护与锻造
绿道是连接人和自然的走廊。
初冬,碧空天晴朗。清晨,市民可在弯弯曲曲的姚江北岸滨水绿道晨练,或于绿影婆娑的树林中漫步,或骑一辆自行车体验一段美妙的长廊旅程。
姚江北岸滨水绿道所处的位置,是作为主城一轴三心规划之一的姚江新城,比肩三江口和东部新城的心级定位。姚江新城南临姚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江岸线和自然风光,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建成品质小区超过50多个,万达广场、中体城、奥体中心、第九医院、惠贞教育集团等近30个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形成了以居住为主的姚江新城。
因此,姚江北岸滨水绿道在建设中,将姚江两岸的文化、自然、居住、商业串联起来,并将乡村、公园、文化遗址、渡口串联,打通了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休闲等游线,旨在把城市与乡村链接,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链接,把居民生活与自然风光链接。
“通过营造绿脉将整个三江口的绿道连成片,形成这样一个融休闲、观景、娱乐和生态于一体的绿道景观,形成了一个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骑的城市慢行系统,不仅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对话的平台,更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气质。”宁波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在宁波江北区,绿道还在不断延伸。截止到2020年10月,江北区已经建成绿道项目20个,绿道公里数达到100公里。
海绵理念的绿道实践
绿道不仅体现在一个“绿”字上,更是一条条生态系统之“脉”,需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绿道建设中。
姚江北岸滨水绿道在建设中,采用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手法,通过利用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方式,将雨水地表流径引入绿地,经过绿地渗透、滞留、蓄存、过滤一部补给地下水,超出饱和部分进行引导排入河道,从而减少市政管网的压力,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这种海绵绿道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宁波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海绵型绿道,在最大限度保护原有姚江水系生态系统、对被破坏生态进行恢复和修复、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低影响开发,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同时也增加生态型绿道的功能链接,使单一通行功能的绿道具有生长、有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功能。
滨水城市生活的新典范
漫步在姚江北岸滨水绿道,时而静赏清清的水景,时而转视两岸楼宇,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在这里有机融合。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也处处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思路”。
姚江北岸滨水绿道在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在方案设计中,对堆土量大地形高的区域设计为坡地公园,对地势低洼区域设计为雨水花园、湿地生态园。结合河道流速、水位变化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类生态、环保的堤防护岸型式,不仅为防洪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还根据姚江“自然”和“人文”两大脉络,布置沿江休闲景观,打造集水利航运功能、山水风光旅游、大运河保护开发为一体的生态宁波建设标志带,塑造姚江生态美景,给人民群众营造“船在景中行,人在景中游”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各种亭、廊、栈道巧妙组合而成,让绿道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相映成趣。
作为沿滨水区的连续公共绿化带,姚江北岸滨水绿道的植物设计以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为基底,城市道路防护功能为前提,主要以开花植物为特色,“花”开引“蝶”来,打造炫彩、律动的绿地景观。通过不同的植物空间种植手法及选用品种营造成以健身慢跑为主的滨水漫步空间、以休憩体验为主的生态体验空间、以组织交通为主的通过性空间等3个空间。
此外,“体育+公园”是这条绿道的特色符号,绿道根据沿线周边用地性质、服务人流使用需求,结合绿道公园地形,布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场、篮球场、五人制笼式足球场等各色运动场地30余个,不仅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完善家门口、环境优、设施全的群众体育资源布局,也满足了市民休闲散步以及强身健体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