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岛洞头绘就“海上花园”新画卷
沙滩变金滩 石屋变银屋
应忠彭 王艺 陈钦杰
江与海的交汇,历来孕育希望。在浙南沿海的版图上,洞头百岛犹如数百颗明珠撒播在万顷碧波之中,山明水秀,山海兼胜,石奇、滩佳、礁美、洞幽、鱼丰、鸟多,构成奇美的人间桃源。
深秋时节,踩在细软的沙滩上,吹拂着海风,听着渔船的鸣笛,心境一下辽阔起来;上岸后,石头屋民宿前,听着海浪拍打,尝着鲜美的海味,又是何等惬意……如今,万顷碧波之中的海岛明珠,不仅闪耀着山海之美,也讲述着海岛人的生活之美。
海岛变城市,融城加速度
从温州南动车站出来,曾华坐上公交车,沿着灵霓大堤,一路向东,一个多小时就回到了洞头老家。“现在来回很方便,到动车站和温州鹿城区都有公交直达,自己开车的话更快。”曾华曾在洞头生活了20多年,如今在温州市区开了一个海鲜水产店,经常往返于鹿城和洞头,对于出行变化的感受特别敏感。
作为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洞头拥有大小岛屿302个,海域2709平方公里。众多岛屿,一方面赐予了洞头得天独厚的美丽风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海岛悬孤海上的困境。很多洞头人都记忆犹新,以前从海岛到温州市区,要乘坐轮船,如果遇上台风天气航班停运,等一两天返程都是常有的事。
改变从“陆岛相连”开始。2002年,洞头五岛连桥工程全线贯通,结束“百岛之县”无公路相通的历史。2006年,洞头人民翘首以盼的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成通车,一条长长的大堤从温州市区延伸到洞头霓屿,海岛人民终于实现了与温州陆岛相连的梦想。
要致富先修路,发展的脚步不停歇。近十年来,洞头相继建成大门大桥、洞头峡大桥、330国道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通达洞头、市域铁路S1线延伸至灵昆、公交直达鹿城区……洞头与温州市中心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温州一路向东,海岛在加速融城。2015年,洞头撤县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洞头群众纷纷到政府门口的牌匾前拍照留念,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海岛撤县设区,步入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状元南片、霓屿新区、小门西片建设全面开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海岛群众常常感叹:“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洞头作为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依托海洋资源、对接闽台合作等优势,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座海岛城市扑面而来。
渔村变花园,处处皆风景
不管海岛怎么发展,洞头人对生态的重视和保护的决心从未改变,并且不断书写新的故事,为全国树立样板。
11月5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第一批)》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温州借助社会资本推进“海上花园”建设案例入选,洞头生态治理再度引发全国的关注。
这些年来,洞头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是洞头的立命之本。2016年开始,洞头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行“上级专项奖励+地方政府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的运作模式,对海湾、沙滩进行修复、整治。率先试点修复东岙沙滩,恢复了沙滩、海岸的美景,使这里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去年,建成了浙南最大的半屏韭菜岙人工沙滩,“东屏星光”夜游经济带上榜“浙江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路”。
截至目前,蓝色海湾项目获中央补助5.26亿元,去年蓝湾一期修复成果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当下,蓝湾二期实施“破堤通海、退养还海、生态海沟、十里湿地”,种植千亩红树林,成就万亩海洋湿地,正在大力推进。
如果说“蓝色海湾”整治是对海上生态的修复行动,那么“十大花园细胞工程”就实现了岛内“盆景变风景”。从2017年开始,洞头按照景区标准,实施花园村庄、花园厕所、花园公路、花园渔港、花园庭院等行动,将海岛建设成为美丽的大花园。
目前,全区72个村已打造成“花园村庄”,覆盖率达到86%,其中52个村建成A级景区村,打造了一批花岛、花田、花海、花街、花路、花城、花村。建设18公里海洋生态廊道,将景区、村落串珠成链,海岛人民“在景区里生活、在氧吧里工作”。
洞头正沿着“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的殷切期望,踏上了海上花园建设的新征程。一幅“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石屋变银屋,百姓有奔头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过去海岛人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卖鱼卖沙卖石头为生,如今则是卖风景,家家户户开民宿、办餐馆,日子越来越红火。
一个古老的渔村,随着一群艺术家的入驻和整村改造,逐步演变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民宿群。斑驳的石阶和古老的石头房,承载着海岛独有的怀旧,这就是洞头“百迭”。
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洞头年轻人返乡,也吸引了外来创业者。每逢周末,洞头区“白迭汐语”民宿管家刘璇就非常忙碌。“2015年,偶尔的机会来这里,后来就留下了,跟朋友一起开了民宿。”山东人刘璇,如今已经深深地喜欢上这里。
2015年开始,洞头实施古渔村保护三年行动,对历史文化村落严格实行规划管控,最大限度保持原乡原貌。比如花岗村全村110幢石头屋得到完好保存,吸引了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家投资,通过个人租赁、整村打包、村集体联营等不同模式流转,让渔民在家门口就业。
洞头借势打造“东海石厝”品牌,让洗脚上岸的渔民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坚持“外面越旧越好、里面越新越好、环境越美越好”的标准,生态化改造石头屋,形成13个精品民宿村,涌现出“玖栖海上桃源里”“聆海左舍”“花田花地”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旅游旺季一房难求。该区近三年旅游接待量和总收入年均增长19%以上,市外游客比例提升20%,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
另外,通过修复沙滩,集聚了人气、商气。比如,洞头环中心渔港区域已经修复了东岙沙滩、韭菜岙沙滩等,周边集聚了民宿、渔家乐、咖啡吧、夜市等业态,渔港经济区初见规模。以韭菜岙沙滩为例,今年培育了海上飞人、帆船游艇等业态,引入烟火大会、沙滩音乐等夜赏项目,运营同心夜市,日游客接待量最高突破2万人,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成为全市沙滩经济、星光经济新地标。
通过农村美化、农房亮化、农民转化、农地彩化、农耕文化,让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百姓腰包鼓起来。洞头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40%,年收入“百万村”达到56%。“收入提高了,生活更有奔头了。”随着环境的改善、旅游的发展,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当地船老大林忠民说,海岛生活也越来越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