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嘉兴法院创新解决实体物证管理使用难题

打官司,3D物证也能用

  本报嘉兴11月9日电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张亦弛) “真神奇!打官司可以不用实体物证了。”11月9日,在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审判庭,一起童车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当事人见证了自己提供的实体物证转化为3D物证的全过程。

  现场,办案法官在电脑上打开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E嘉区块链物证管理平台,拿起手持扫描仪对准涉案童车进行360度扫描,几秒钟后,童车的3D影像就清晰地展现在显示屏中。“今后如果再次开庭,法官可以直接通过审判系统调阅物证,共享给当事人查看和比对,不用再人工移送。”嘉兴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张涛介绍,应用人工智能、激光探测、三维视觉算法及建模等技术重构的虚拟物证模型,尺寸精确度达到毫米级。

  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加。相较于普通民事案件,这类案件特别是专利权、商标权等侵权案件,往往有大量实物证据。经年累月,各地法院不仅物证仓库“物满为患”,实体物证也存在存储难、管理难、查找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首创智能物证管理新模式,实现实体物证数字化保管。杯子、玩偶、雕塑等体积较小的物品,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3D呈现;桌子、车、房等较大的物品甚至场景,还可以用激光3D或VR技术一比一还原。

  “物证扫描完成后,将上传到区块链平台固证,当事人可以把物证领回自行妥善保管,如诉讼时有需要再提供。”张涛说,3D物证保存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法官和当事人能随时随地扫码查看,突破了过去物证只能当庭查看的限制。另外,为确保物证信息存储安全,该平台与最高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浙江法院审判信息系统等无缝对接,数据不能篡改,也不会丢失。

  “这是我省法院坚持‘整体智治’理念,推进司法审判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一大尝试。”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考虑全省法院推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打官司,3D物证也能用 2020-11-10 21646519 2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