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观点

没有情怀做不了扶贫

——扶贫路上的感悟(上)

  不久前,笔者去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那里见到不少来自浙江的扶贫干部和企业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盛产的核桃逐渐打开了销路。以前,常常看到核桃挂在树上、烂在地上,老百姓十分心疼。现在,核桃成了致富果。跟随他们走访,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中,笔者对扶贫干部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浙江衢州的企业家张建国来到凉山投资,准备利用当地的核桃生产核桃油。显然,凉山位置偏僻,山高路远,交通也差,硬件条件不如衢州。他坦言,作出来凉山扶贫投资的决定真的需要很大勇气,有时很犹豫,忍不住想“撤退”。产品如何研发?销路在哪里?万一失败了,那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对扶贫干部来说,有着许多不易。来自农行浙江省分行的扶贫干部为打开核桃销路而努力,张建国就是农行扶贫干部介绍来的。有的扶贫干部说,一个半月才回浙江家里一次,在当地还要深入村子里调研,甚至自己带着粮食蔬菜在租住的房子做饭时会突然遭遇断电……

  既然有种种不易,为什么还要来?农行的一位扶贫干部闵云忠马上就要退休了,可他仍乐此不疲。而像张建国这样的企业家完全可以在老家继续发展,何苦要来凉山?

  答案出奇一致。扶贫人反复向笔者提到,如果没有情怀是做不了扶贫事业的,是难以长时间坚持下去的。在扶贫人内心深处,他们早已爱上这份工作,虽很辛苦,但没有抱怨。张建国说,时间久了,看到扶贫干部那么拼搏、当地政府那么热情、当地百姓那么期盼,他觉得自己该出份力,先拼一把再说。

  激发扶贫人前行的正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纵有万难也坚持不懈。在他们的笑脸中,在他们充满自豪的讲述中,笔者发现这种坚持不是苦涩的。在坚持不懈中,扶贫人不再只是辛苦耕耘的付出者,也逐渐变成了幸福的收获者。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当地面貌的改变和当地百姓的点赞,还有自身的进步和境界的升华。

  这个月,张建国的核桃油加工项目就要开工建设了。尽管贫困地区条件偏差,但他相信有丰富的核桃资源,还有当地政府支持,再加上前期生产核桃油技术的成功研发,产业定能做大做强。扶贫也带给他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他说,以前开工仪式都会花很多钱,现在他要把开工仪式搞得简单一些,把钱都捐出去资助孩子上学。

  扶贫干部选择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的团队,输出自己积累的经营管理理念,凡事都脚踏实地,展现出浙江党员干部的风采。有的扶贫干部甚至学会了当地方言,唱起了彝族歌曲。他们把扶贫工作看成了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的磨炼。

  离开凉山已有数日,这些天这群扶贫人的形象时时浮现在笔者脑海中,无法忘怀。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8 没有情怀做不了扶贫 2020-11-05 21625543 2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