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公告

浙江省2019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公告

  为全面了解我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在省教育厅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全省90个县(市、区)以及杭州市钱塘新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019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监测。现将本次监测情况公告如下:

第一部分 监测内容与方法

  本次监测延续了2017年度、2018年度浙江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的基本设计,仅面向县域基础教育领域,不涉及高等教育,不对省级层面、设区市层面及学校个体进行评价。在监测内容与方法上,本次监测坚持与时俱进、适当微调、总量不增、相对稳定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县(市、区)教育构成和发展的特殊性,体现出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兼顾、全面性与典型性协调、科学性与操作性结合、硬指标与软指标平衡、时代性与前瞻性统筹等特点。

  一、监测内容框架

  本次监测依据《浙江省2019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进行。该指标体系是在《浙江省2018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整套指标体系包含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教育质量、社会认可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7个监测点,外加2个反向扣分指标,具体监测框架如下:

  1.优先发展。设3个二级指标,14个监测点。主要监测经费保障、教师保障和资源保障落实情况,共35分。

  2.育人为本。设2个二级指标,8个监测点。主要监测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落实情况,共15分。

  3.促进公平。设2个二级指标,14个监测点。主要监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落实情况,共25分。

  4.教育质量。设2个二级指标,10个监测点。主要监测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学生发展情况,共15分。

  5.社会认可。设1个二级指标,1个监测点,即社会公众(含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社会代表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共10分。

  两个反向扣分指标是:(1)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师德师风、群体事件、公共卫生、违规招生等问题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情况,扣4分;(2)存在小学班额超45人、中学班额超50人的情况,扣1分。

  二、内容调整说明

  与《浙江省2018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细则》相比,2019年监测指标体系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剔除了上一年度监测中达成度接近100%的4个监测点,即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开设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的学校比例。二是依据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和教育发展中的新要求更换或新增了5个监测点,包括“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受援的乡村学校占当地乡村学校比例、网络环境满足互联网+教学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园、中小学生近视率防控、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三、数据来源与赋分办法

  同往年一样,本次监测的数据主要通过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教育经费统计年报、浙江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提供基础数据等渠道采集。为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实地核查、抽查。

  在本次监测中,我们基于前两年的监测经验,按照“增加等级赋分和相对赋分,减少绝对赋分”的原则,对部分监测点的赋分办法进行了微调。具体而言,在47个监测点中,有11个监测点采用绝对赋分的办法,20个监测点采取等级赋分办法,15个监测点采取相对赋分的办法,1个监测点采取绝对赋分和等级赋分相结合的办法。此外,为进一步确保教育现代化监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还对部分指标的内涵、统计口径、计算法则进行了修订。

第二部分 监测主要结果

  一、全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为73.58%,呈逐年上升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为73.58%,比2017年(67.52%)和2018年(70.70%)分别高出6.06个百分点和2.8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近三年全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见图1)。

  二、39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超过75%

  2019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超过80%的县(市、区)共17个,达成度在75%~80%之间的县(市、区)共22个。达成度超过75%的县(市、区)名单如下(参照省政府官网排序):

  (一)达成度超过80%的县(市、区)

  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江北区、北仑区、洞头区、南浔区、德清县、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

  (二)达成度在75%~80%之间的县(市、区)

  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海曙区、镇海区、鄞州区、奉化区、鹿城区、龙湾区、长兴县、南湖区、平湖市、海盐县、桐乡市、越城区、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磐安县、岱山县、松阳县。

  三、社会认可、教育质量两个一级指标达成度保持领先,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指标达成度稳中有进

  监测结果显示,在5个一级指标中,2019年全省平均达成度排在前两位的指标为社会认可(83.89%)和教育质量(79.44%),之后依次为优先发展(73.44%)、促进公平(69.99%)和育人为本(69.17%)。对比近三年的数据发现(如图2),社会认可和教育质量的达成度始终排在5个指标前两位,优先发展指标达成度逐年提升(三年分别为63.26%、64.42%、73.22%),促进公平指标达成度也由2018年的62.72%提升至69.97%。

  

  四、经费保障、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满意度等二级指标达成度相对靠前,教师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指标达成度有所提升

  监测结果显示(见图3),在10个二级指标中,全省平均达成度排在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经费保障(94.33%)、教育发展水平(85.80%)和教育满意度(83.90%)。达成度排在中间的指标依次为素质教育(81.67%)、学生发展(76.20%)、教育协调发展(70.36%)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69.71%)。达成度排在后三位的指标分别为资源保障(67.40%)、教师保障(65.44%)和国际交流与合作(50.50%)。对比近三年数据发现,经费保障、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满意度、素质教育等二级指标达成度始终处在所有二级指标的前列,而教师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二级指标达成度虽然靠后,但比2018年有所提升。

  五、12个监测点达成度超过90%,29个监测点达成度较上年有所提升

  自2018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公布以来,全省各地认真研读监测反馈报告,对照监测指标查问题、找短板,并通过一系列工程和项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12个监测点达成度超过90%,29个监测点达成度较上年有所提升。

  (一)达成度超过90%的监测点

  2019年,达成度超过90%的监测点有:在编中小学教师平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的比例,及骨干教师占总交流教师的比例;建有规范化卫生保健室(含托管)的中小学校比例;建有规范化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中小学校比例;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生均教育事业费比上一年度增长;省级(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师活跃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比上一年度增长;每百名学生拥有功能教室与创新实验室的数量;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近视率防控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累计合格率。

  (二)达成度较上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的监测点

  2019年,在可比较的42个监测点中,有29个监测点达成度较2018年有所提升,其中提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监测点有10个,分别是:在编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的比例及骨干教师占总交流教师的比例;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中职学生省级及以上职业能力大赛获奖率;建有规范化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中小学校比例;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所有初中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所有小学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建有规范化卫生保健室(含托管)的中小学校比例。

  六、16个监测点达成度低于60%,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有所提升,部分监测点达成度较2018年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47个监测点中,有16个监测点达成度低于60%,这些监测点涉及资源保障、教师保障、国际教育与合作、教育协调发展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监测点分别是:中小学校生均图书达到目标值的学校比例;课程开设丰富多样;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各类教师学历及其他要求达标率;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比例及建设千校结好特色品牌项目的学校比例;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的比例;拥有全职外籍教师的学校比例;小学初中每个校区规模不超过2000人;达到规定班额比例;在省级以上专业就读学生数占全体中职生比例;省级成校现代化率;义务教育段拥有资源教室的学校比例;义务教育学业水平结构质量;中职学生省级及以上职业能力大赛获奖率。

第三部分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建议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为我省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全面贯彻落实《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以下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强化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硬件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新的目标已由求“大”转向求“强”,而“强”必然强在“内涵”上,内涵式发展适应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强化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实现由重规模向重质量的转变。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整体育人功能,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次,要深入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控制班额,实行个别化、差异化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完善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保障度

  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把最好的资源留给教育,已成为浙江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

  针对本次监测中凸显的资源保障和教师保障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一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百姓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二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及现代化建设。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教学仪器等资源投入,增加学生良好的体验感;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三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健全师德养成长效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卓越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发展专业化水准;要深化教师供给侧改革,改革完善师范生招生制度,加大紧缺学科教师供给力度,优化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完善典型引领机制,注重发现和宣传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讲好教育故事。

  三、深化教育结构调整,提升教育协调度

  一直以来,我省坚持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优先配置资源,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努力建成高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

  一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责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解决好城乡、校际差距,综合施策,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注重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以质量助均衡;要持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幼儿园改(扩、新)建,持续实施“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银龄”教师支教计划;通过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省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等一系列督导工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鼓励各地通过“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互联网+义务教育”、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名校托管相对薄弱学校等方式,突破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的瓶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步伐,形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的良好局面。三要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全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城乡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完善成人继续教育网络,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水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向两段延伸,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浙江日报 公告 00007 浙江省2019年度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公告 2020-11-05 浙江日报2020-11-0500005;浙江日报2020-11-0500007;浙江日报2020-11-0500009;浙江日报2020-11-0500014 2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