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绿色的希望

  绿色的希望

  朱 言 金长青

  当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拥有独特红色文化资源和丰富山水禀赋的瑞金,正行走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

源远流长的绿色基因

  乡土中国的古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源远流长的绿色基因所在。

  8月18日上午九点半,在瑞金乡贤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让他自豪的家乡——离瑞金市九堡镇北偏东约12公里凤凰山下的密溪村,一个有3条小溪流经的地方。进入密溪,只见松竹掩映,溪水环绕,古塔高耸,山川雄秀,气势不凡。

  “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作为2003年评定的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评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密溪村,果然名不虚传。

  村庄保存明清古建筑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明清古建筑的乡村博物馆”。村内现有明清古建筑40多栋,有祠堂、庙宇、古塔、牌坊、古道、古桥等;是客家文化旅游基地、红色影视摄影基地,香港中文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合作设立的第一个“田野考察点”,被专家学者誉为“江南民居建筑博物馆”。

  时空的穿越,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早已取代了老祠堂、老胡同,大多数人都已经搬出了老房子,住上了新楼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如何留住乡愁?

  近年来,密溪村通过抢救性保护古建筑本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共同的价值观,唤起集体的文化觉醒。2008年,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门为密溪做出了《密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同时,恢复了客家灯彩、客家舞蹈等客家传统文化项目,打造了瑞金旅游的古色新景观,让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村里的罗振坡老人,是密溪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人,年逾古稀的他用两年的时间,在轮椅上完成了约25万字的《密溪村文史资料汇编》一书。提到保护密溪村古建筑的意义,罗振坡说,希望更多人了解密溪村,也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坚守传统文化、继往开来。

  密溪村,可以说是瑞金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并焕发出新生机的缩影。

  广袤的乡村,承载着瑞金上千年的历史遗产和生态文化资源,蕴含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生共荣的生态关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同化,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因此也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是对其独特的精神内核、乡土风俗、生活方式的保护。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将古村落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鼓励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有让传统村落在自有文化的演变中有序发展,才能让新旧文化风俗水乳交融,迸发出支撑村落发展、推动村落文化演进的持续动力。”瑞金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瑞金已经打造了一大批红色旅游新村、历史文化名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之魂。

绿色发展的瑞金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瑞金带来了“美丽经济”的无限可能。

  浙江安吉余村的华丽蜕变,正跨越时空,在江西瑞金的沙洲坝洁源村重新上演。

  “‘真枪实弹’的大柏地战斗场景,看得我们热血沸腾!”游客唐英一家三口来到瑞金市沙洲坝洁源村观看《浴血瑞金》后感叹道。据悉,今年元旦开始运营的《浴血瑞金》是赣南首个红色实景演艺项目,也是江西唯一的大型实战演艺项目。

  这个景区原是千疮百孔、尘灰满天的石灰石矿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18年以来,瑞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综合利用废弃石场遗留的矿坑打造苏区时期战斗场景,打造了一个红色实景演艺的文化旅游项目,丰富了红色培训、红色研学、实景党课等旅游业态,补齐了瑞金市“夜游”短板,开创了“红色旅游+矿山修复”新路径。目前,该景区成功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瑞金做强红色旅游,用好“红”“绿”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红色传承中加速绿色崛起。

  让山里的好生态成为发展的新优势,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瑞金带来的绿色财富。

  地处赣江源头的日东乡赣源村曾因丰富的山林资源而兴,也曾因过度采伐山林资源而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帮扶下,村民开始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了长约4.2公里、总落差180多米的赣江源木鱼山丛林漂流项目,同时发展“农家乐”,整修特色民宿,保护山村文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2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橙香四溢,乡村如画。走进瑞金市黄柏乡脐橙产业基地,橙乡美景令人沉醉。

  “一亩脐橙一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该乡党委书记陈佛保说,“我们这个基地是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的赣南脐橙出口种植基地。”走在脐橙基地,绿色的脐橙挂满枝头,待到果实成熟后,这些“金果子”将乘着互联网的快车,变成各地消费者喜爱的江西特色农产品。这里的万亩脐橙基地也成了赣州市发展赣南脐橙产业的一个典范。

  将一个个偏僻的小村庄打造成为旅游产业红火发展的秀美新村,这是瑞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瑞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趟出了一条绿色脱贫新路。

  走进“长征第一山”——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红色旅游示范村,“红色粮仓”“红色戏台”等一个个提升改造后的景点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看到我们,不少群众围拢过来,介绍村里的新变化,开心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端上了红色旅游的‘金饭碗’!”

“无废城市”的

国家试点

  一场生态考评,带来了城乡面貌新变化。

  2016年,瑞金开始进行绿色发展考核评价,全市17个乡镇、131个市直单位都是被考核对象。4年来,生态考评的命题水平不断提升,保护、修复和开发均占分值,蓝天、碧水和净土行动成绩日渐突出,景区工矿,焕然一新,红色故都成为“绿色标杆”。

  生态考评怎么考?少有先例可循。瑞金大胆探索却又审慎前行。实施4年来,随着当地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瑞金三度更新考评细则,“题库”逐渐丰富,实际操作性不断增强,考评内容也更科学合理。生态考评结果与党员干部个人工作绩效挂钩,让党员干部既有激励、又有压力,生态保护的效果不断显现。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这股子劲头。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要认识到,赢得绿水青山,绝不止一朝一夕。具体到这项工作,即要保持生态考评久久为功、形成常态。”瑞金市委主要领导说。

  近年来,瑞金围绕绿色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健全职责分工、监管执法等联动长效机制。

  构建全域监管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细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以“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形成依法、科学、公开、廉洁、高效的全域监管责任体系。

  创新生态环保司法体制。设立生态检察官工作办公室,加强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司法衔接,形成环保执法威慑力……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瑞金市已走过千山万水,依然不骄不躁,止于至善,直至成为“无废城市”的国家试点城市。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确定在深圳市等11个城市、雄安新区等5个特例区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瑞金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代表,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福建省光泽县等一起入选5个特例。

  很快,瑞金聘请中国环科院、江西省环科院编制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从红色旅游、绿色生活、有机农业3个方面扎实推进试点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建成了一批“无废城市建设项目”,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无废城市”融合发展的“瑞金样板”,同时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秀美乡村。

  “接下去,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真正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并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努力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方式之变根治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瑞金市委主要领导说。

  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人。瑞金的故事告诉我们:绿色发展,才能拥有未来。只要认真播种、精心培耕,最终一定能筑牢一道道生态的屏障,书写一个个绿色的希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绿色的希望 2020-11-04 浙江日报2020-11-0400004;浙江日报2020-11-0400006;浙江日报2020-11-0400010;浙江日报2020-11-0400020;浙江日报2020-11-0400012 2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