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嘉善:奋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

  这是一次战略性机遇。

  去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分属沪苏浙的两区一县,自此成了“一家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同是示范区,更承担着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重要使命的嘉善县,正奋力在践行长三角新使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重要窗口”上勇当先锋,奋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

  机遇在前,必要有所作为。

  嘉善用行动应答,定下了“半年全启动、一年出形象、三年大提升”的目标。近一年间,嘉善乘势而上,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意义、带动作用、体现示范区标识度的改革发展成果,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现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开局。

  今年以来,嘉善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三项指标”逆势增长。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列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23亿美元,增长73.2%;规上工业增加值184.11亿元,增长10.3%……

  一年为期,再看嘉善,答案了然于心。

一张跨越发展新蓝图

  示范区成立一周年将至,中共嘉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建设工作委员会及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们,忙得脚不沾地。作为嘉兴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嘉善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负责着示范区嘉善片区的统筹规划、开发建设管理、重大项目招商布局、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是嘉善示范区建设的最强指挥部。

  谋定而后动。7月1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下称“总体规划”)公示结束。“总体规划”中,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一体化示范区,描摹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发展愿景。

  推进示范区建设,擦亮生态绿色的底色,总绕不开一个“水”字。对照“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发展愿景,一方面,嘉善参与编制了“总体规划”、《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另一方面,更紧密衔接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50年不落后”为标准,开展规划设计,编制形成了嘉善片区“1+1+1+N”规划体系。

  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嘉善将围绕“三新一试验田”战略定位,从优化城乡空间、生态环境、现代产业、服务设施、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六大体系”和先行启动区嘉善片区着手,打造“一城一谷三区”五大功能区块,即嘉善未来新城、祥符荡科创绿谷、临沪高能级智慧产业新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展空间布局和项目实施的科学谋划。同时,推进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水利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专项规划编制。

  在“两区一县”交界处,规划的脚步则走得更快些。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金泽、朱家角、西塘、姚庄、黎里5个镇约660平方公里的区域,组成了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先行启动区则承担着率先建设、引领示范的重任。位于嘉善县西塘镇的办公室里,先行启动区(嘉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常务副主任何剑源时常拿着图纸沉思。

  开阔的湖泊旁,坐落着低密度的建筑群,湖区道路修葺一新,原本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的四车道,湖中水流清澈,岸边白鹭低飞,游鱼碎石皆可见,这是位于西塘镇的祥符荡。经过近一年建设,眼下的祥符荡,透着一点“国际范儿”。

  “未来的祥符荡,‘国际范儿’会更足。”何剑源的案头,就放着许多国外滨水城镇建设的案例,未来感科技感十足。蓝图锚定方向,对于祥符荡的未来畅想,还远未结束。

  对此,嘉善提出了先行启动区(嘉善)概念性城市的设计,重点对祥符荡科创绿谷进行设计,考虑在嘉善范围内的先行启动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蓝绿空间占比80%左右,环湖荡布局7个水乡创新单元,形成“七星伴月”格局,目前正在作进一步深化,同步启动环湖重要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纲举目张,一张跨越发展新蓝图,正徐徐铺开。

一次协同联动新尝试

  一体化制度创新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前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免备案就医试点正式开通,在上海工作的嘉善人赵梅,来到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使用青浦市民卡完成异地免备案门诊刷卡。“原本用上海的医保要备案,跑来跑去办手续,现在直接能刷了,报销比例也差不多,真的方便!”赵梅忍不住点赞。

  今年8月,青吴嘉三地居民异地就医实现免备案刷卡,通过底层数据共享,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今后将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更多方面实现“一卡通”。

  “一体化发展最难的就是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嘉善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建设近一年中,嘉善聚焦规划管理、公共服务、项目管理、要素流动等“八个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合力交出示范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真是没想到,困难一提交,销路就通了!”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财纳福诺木业(中国)有限公司,原本有95%的地板产品销往国外,没想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销市场停滞。在示范区税务部门开展的“云链通”行动牵线下,企业线上提交了寻找国内采购商的意向,不到半月就通过大数据匹配到一家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上市建筑公司,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财务组主管吴俊忍不住为三地税务部门点赞。

  以“数字无界”消除“治理边界”。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示范区以一体化精密智控合力打赢“两战”,率先实现防控信息共享、企业供需信息互通、健康码互认,形成跨区域精密智控体系,既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又为复工复产赢得主动、抢得先机。以数字示范区建设为牵引,示范区不断推进大数据共享,统一三地数据技术标准,互相开放所有可以共享的数据,已实现15个“一件事”、758个政务事项异地通办。

  一体化布局,产业对接更精准。今年以来,示范区青吴嘉三地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企业登记统一标准,推动一体化产业强链补链畅链护链。研发设计在上海、芯片制造在苏州、封装测试在嘉善……今年上半年,嘉善引进的百亿级半导体项目格科微电子,预计今年在嘉善产值将突破50亿元。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豁然开朗。今年,嘉善共签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181个,总投资达1050亿元。

  一体化发展,要素流动需保障。青浦、吴江、嘉善聚焦跨区域要素集约集成,实施了69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做到资质互认、资源互通、政策互惠。在资质互认上,三地则实现专技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中等职业教育统一招生,而不久前出台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办法,已有30多位人才因此享受到了创新红利。

一场铸基赋能新蝶变

  “开始!”10月14日21时,嘉善潮里泾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灯光明亮,泵车、混凝土运输车准备到位。随着一声令下,10多名施工人员正式展开对桥梁左幅主跨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当天凌晨,嘉善姚杨公路、上海叶新公路省界段潮里泾大桥顺利合龙,这条两地群众盼望10年的省际断头路年底就能通车,两地通行时间缩短半小时。

  一条断头路打通的背后,昭示着嘉善铸基赋能补齐短板的决心。嘉善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战略要冲,担负着面向全国展示长三角一体化实践成果的重任。重任在肩,这是对嘉善打破沉疴积弊、重塑升级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嘉善超前谋划、布局未来能力的考验。对此,嘉善全面成立征地拆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整治、产业平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提升5大攻坚行动指挥部,全力补齐短板,积蓄发展新动能。

  发展要空间,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难题,嘉善“自有一套”。近年来,嘉善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坚定不移打好工业、农村、城镇存量土地“全域盘活”组合拳,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空间结构更优化、资源保障更有力、百姓生活更富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工业区,嘉善建立起村级抱团出资、财政专项出资、政企共同出资、企业单独出资等多元投资模式,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腾退后进入小微企业园发展;在广袤的乡村,一场场盘活农村存量土地的改革正在上演,解决农居点布局散乱、破解耕地碎片化、治理村庄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老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三大改造工程正稳步推进,高质量盘活和利用城区土地,未来城市空间开发更立体化、多元化。

  嘉善正身体力行地推动浙江全域土地整治经验在示范区推广复制。前不久,青吴嘉三地共同制定的示范区存量土地盘活工作方案中,将嘉善盘活存量土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作为示范区首个典型案例在长三角地区推广。

  沪苏浙交界处,嘉善县西塘镇钟葫村,正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三地核心区,一场蝶变正在酝酿。通过盘活三地交界处土地资源,包括钟葫村在内的35平方公里地域,将建起一个由三地共享共生共荣的“江南水乡客厅”。

  近日,“江南水乡客厅”设计方案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启动。未来,这里将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展示区,既有“最江南”的水乡韵味,又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

  关于生态环保产融发展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沿着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的方向,嘉善一路高歌猛进,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努力在践行长三角新使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重要窗口”上勇当先锋,奋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为全省大局贡献更多嘉善精彩。

  (本版图片由嘉善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嘉善:奋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 2020-10-31 浙江日报2020-10-3100010;浙江日报2020-10-3100011;浙江日报2020-10-3100017;浙江日报2020-10-3100013;浙江日报2020-10-3100021 2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