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嵊州路径”

  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嵊州路径”

  金汉青 沈淑良

  “文明码”重磅上线,“邻舍+”“村嫂”等志愿活动火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不打烊”……闲暇时光更加充实,文明新风日益强劲,这是如今嵊州市民的真切感受。

  新时代文明实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自2019年嵊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以来,该市创新打造“在一起”工程,深入开展“思想引领一起学、价值引领一起立、文化引领一起乐、道德引领一起美、创新引领一起富”的“五引领六实践”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嵊州的乡镇街道实践所已实现全覆盖,实践站226个、实践点遍地开花;“文明码”平台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发布活动项目近1300个,两年来开展活动1.8万余场;成功培育了嵊州市“村嫂”志愿服务组织、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队等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规范有序、稳定长效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态势。

  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嵊州,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为嵊州注入活力。

传扬一城新风

数字赋能文明实践新方式

  “亲朋好友聚堆桑,说说笑笑高兴忙。荤素菜肴摆桌上,公筷公勺新花样……”近日,扮相俊美的越剧“小九妹”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视频在嵊州市民朋友圈疯转。该唱段题为《文明用餐你我他》,改编自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编词由嵊州市文明办和嵊州市越剧团共同创作。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发挥越剧的优势弘扬文明、践行文明能够让老百姓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此,嵊州市文明办先后推出了《“公筷行动”倡议书》《“公筷公勺”使用行动》等宣传专题,制作了一批具有嵊州特色的自创公益广告,编排“公筷公勺”嵊州故事方言情景剧,以接地气的形式带动全市人民践行新“食”尚。同时,充分挖掘嵊州越剧特色,开展“新思想、好习惯——越剧传唱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围绕“公筷公勺”“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文明一米线”“文明旅游”等创排了“小九妹”“九斤姑娘”“沙漠王子”等三大系列越剧微唱段、抖音微段子,开展“文明嵊行”抖音大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助推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遍地开花。

  同时,为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倡导移风易俗,嵊州市还深入开展了“宣传宣讲在礼堂、文化文艺在礼堂、乡俗乡愁在礼堂、家风家训在礼堂、礼节礼仪在礼堂、关心关爱在礼堂、创业创新在礼堂、好人好事在礼堂”为内容的“八在”礼堂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凝聚价值共识,弘扬时代新风,这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来的精神力量。

  数字时代,演绎文明的方式也在不断跃迁。5月20日推出“嵊县儾·看看偶”文明实践云直播,市委相关负责人为文明代言,全方位展示各乡镇街道文明实践风采,同时邀请7位梅花奖大咖用越音演绎文明,48小时直播和回看流量逾65万人次。7月,“嵊州文明码”正式上线,标志着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时代”模式正式拉开帷幕。

  “嵊州文明码”,是面向广大市民推广使用的具有嵊州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电子档案”。“文明码”以“文明段位”衡量市民文明素质,自我约束规范市民日常行为,创造性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整合大数据资源,以“文明码”为统领,精心打造5G时代的身份证、智慧城市的导入口、日常生活的左右手。与此同时,“文明码”结合嵊州越剧、围棋等地方文化特色,围绕“传唱听越剧、奖励送非遗、文明看段位”的整体思路进行开发设计,具有直观鲜明的个性特色。

  在嵊州,每位市民都可以申请成为志愿者,每位志愿者“一人一码”,并随着文明实践时长的累计,“文明码”的段位逐步提升,实现“金银铜”的蜕变升级。市民可通过文明实践打卡、秀文明风采等方式,获得“文明码”积分——“越美分”,兑换特色非遗礼品等,形成双向互动。

  群众的需求在哪,文明实践就到哪。嵊州市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中央厨房”的作用,依托平台做好统筹整合,盘活了分散在各部门的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和资源,打造了集爱心帮扶、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卫生保健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云平台目前入驻了嵊州全市所有“红立方”志愿服务队以及社会公益团队和志愿组织,共计390余支。目前志愿者激活人数达2.3万余人,整合了全市的志愿服务项目100余个,供基层站所和群众按需“点单”。

  用文明实践雕刻城市文明之美,“嵊州文明码”的推出,意义在于架起“云梯”铺路搭桥,深入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城大志愿 文明码上行”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嵊州人参与文明实践,为文明点赞,为文明发声,为文明助力,让拥有“嵊州文明码”成为最让人引以为豪的新潮流,让文明打卡成为最具热度的新时尚。

“邻舍+”引领新风尚

打造志愿服务新模式

  有人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是当今城市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但这种情况在嵊州却并非如此。

  位于嵊州市城南新区仙景花苑小区的“托管小屋”内,经常传出孩子的朗朗读书声。当老师的邻居组成了一支志愿服务队,轮流值班为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和公益教学。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丁伟东说:“有我们照看着,邻居们可以放心去上班。”

  像这样邻里间互助的场景,在各个社区处处可见。在嵊州,由该市市委宣传部牵头、团市委参与打造的“邻舍+”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行。这个以“小家”和睦带动“大家”文明的志愿服务,以小区为重要阵地,以小区居民为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在嵊州刮起一场“家庭和美、邻舍和睦、社会和谐”的文明风暴,正在改变过去“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的城市邻里关系。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眼下,在嵊州全市,邻里之间的互助已经成为日常普及型的活动。在该市的中大剡溪花园,“邻舍+”爱心团队成员专门组建了一个“邻舍+”的微信群,平时小区里有点事情需要帮忙,大家都会在群里出谋划策。居民张孚芹说,自从有了“邻舍+”志愿服务后,活动不断增多,邻里之间沟通交流也频繁了起来,每逢节假日、纪念日,美食分享、爱心漂流、邻里运动会等活动把邻里请出家门,通过聚会交往慢慢地增进感情。

  目前,嵊州已有“邻舍+”专业志愿服务团队24支,包括消防安全、健康养生、公益读书、礼仪文化、交通安全等志愿服务专业团队。据嵊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年底前,“邻舍+”将在嵊州全市所有小区实现全覆盖,并通过完善的体系,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形成特色鲜明的嵊州“邻舍+”志愿服务品牌。

  “只有亲手实践、亲身付出,居民才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用心去维护这份情谊。”嵊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初衷,就是要通过‘邻舍+’,让文明城市创建的基层细胞不断生长,让群众唱主角,让整个城市亲如一家人。”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近日,来自嵊州市甘霖镇上路西村的30多名“村嫂”,天天都忙碌在村头巷尾,原来,这些“村嫂”正在自发动手打造“美丽庭院”。破旧的瓦罐、废弃的青砖、闲置的柴火堆……这些曾在乡间无人问津的物品,经过“村嫂”们的创意和妙手,成了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的宝贝。“自打有了这些热心的‘村嫂’,咱们村的环境是越变越美了。”村民张茹萍感叹道,如果没有“村嫂”的付出,这样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

  在嵊州,“村嫂”显然已成为一个特定的称谓,红帽子、红马甲和一把垃圾钳,是一个“村嫂”的标配。这群可爱的“村嫂”,也带动了村民共同建设家园的热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近年来,嵊州市“村嫂”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她们扎根农村基层,热心社会公益,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村嫂”成了嵊州一张亮丽的金名片,这是继创造“越剧”之后,嵊州女子的又一个美丽创举。

  “村嫂”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乡风文明的引领者。为了让“村嫂”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认同、提升自我,让农民群众在接受服务中受到教育和感受关爱,嵊州市“村嫂”志愿队伍助推“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邻里守望”主题活动。以各村妇联主席为负责人,重点发动女干部、女党员、女代表、女能人、女村民组长作为骨干,搭建“村嫂”志愿服务队,并为服务队配齐统一标准的“村嫂三件套”,即一套“村嫂”红帽子和红马甲、一双风雨塑胶鞋子、一把垃圾捡拾钳子。活动内容从河道保洁等内容,扩展到以“空巢老人望一望、残障人员帮一帮、留守儿童顾一顾、困难家庭助一助、不良言行管一管、邻里纠纷劝一劝、个人才艺亮一亮”等为主要内容的7项日常性服务。

  从“村妇”到“村嫂”,农村妇女华丽的转身,颠覆了以往只能照顾“小家”的传统形象。走出“小家”的“村嫂”们,又在村、镇这个“大家”不断实现更大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诞生那天起,“村嫂”就注定了它的“草根”“民间”特性,接地气、有活力。

  这也是“村嫂”的最大优势。因为她们本就是所在镇村的一员,了解镇情村情,了解邻里乡亲,只要“村嫂”们愿意,解决邻里纠纷就能够更贴心,帮老扶幼就能够更精准,志愿服务之路也能够走得更实、更远。所以,“村嫂”们在参与基层服务和基层治理等方面,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路上的生活垃圾大都是女主人倒的,现在要监督别人,她们自己就要先做好。”一位“村嫂”说。就如崇仁镇赵马村一户人家曾在村里面乱放石堆,20多年来村里多次劝说未果,可没想到,后来自家的媳妇竟然也成了“村嫂”,结果当然是自己叫来拖拉机全部拉走。

  现在,嵊州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及社区,都组建了“村嫂”队伍,实现了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全覆盖。目前,有队伍506支,志愿者达1.2万余人,形成了“以少数带动多数、以个人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村落”的嵊州“村嫂”队伍。

  此外,“村嫂”志愿服务还延伸出了一大批特色公益项目,例如雅璜村的“村嫂”环乡行、通源村的“村嫂”爱心接力站、玠溪村的“村嫂”爱心洗衣房……从“五水共治”到“美丽乡村”,再到村里的卫生保洁、调解纠纷、文艺活动,几乎时时处处都活跃着一抹抹亮丽的“红色”。在“村嫂”的影响下,“乡风文明”正如阵阵清风氤氲在越剧之乡的上空。

  一座城市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走在嵊州的街头巷尾,人们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大街小巷,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已逐步日常化、生活化,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这座温暖之城最亮丽的底色。

  努力没有终点。下一步,嵊州将锚定“重要窗口”建设目标,继续以“在一起”工程为统领,依托“三张清单一张网”,实施阵地建设扩面提质、文明实践线上线下互动、移风易俗深化、越乡文化润泽、文明好习惯养成、理论宣讲云上课堂、志愿项目晒比、民情民意服务创新等“八大行动”,努力实现从“聚人气”到“聚人心”的转变。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嵊州路径” 2020-10-29 浙江日报2020-10-2900004;浙江日报2020-10-2900005;浙江日报2020-10-2900012;浙江日报2020-10-2900014;浙江日报2020-10-2900010 2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