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使命 从起航地出发—迎接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报道⑨

在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探寻破茧成蝶的“密码”——

“春天的故事”越写越精彩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篇杰作。

  从一张白纸到满篇锦绣,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如今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先行者”深圳劈波斩浪,在漫漫历史画卷中写下波澜壮阔的一笔。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这里,勉励深圳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为这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再次站上新起点的梦想之城,把脉定向,擘画未来蓝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日,我们踏上这片改革的热土。蛇口、前海、改革开放展览馆、腾讯全球总部……在改革开放催生的崭新城市,我们回眸特区腾飞的一个个时代关口,见证一段新征程的起航。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79年7月8日,南海之滨,虎崖山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特区——蛇口工业区正式破土动工。移山填海的“开山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轰然响起……

  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第一个展厅,蛇口炮声隆隆的影像,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在硝烟腾起中,一场改变一座城、一个国历史命运的改革,由此发端。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一样样老物件,向观展的人们展现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点滴。

  沧海桑田,深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曾如是评价。

  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陈钊说,深圳的发展和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反映。深圳以成功的实践,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原宝安县),经济发展滞后,是逃港问题最严重的地区。”陈钊告诉记者,1979年,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等经济特区诞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下关键一子。

  改革主旋律,很快在深圳响亮奏鸣,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探索与革新,喷薄而出。1984年,“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成为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1987年,深圳会堂敲响新中国历史上土地拍卖“第一槌”;1997年,“深圳人才大市场”投入使用,开劳动力商品化之先河……“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伴随着深圳快速发展的步伐,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深圳时,留下的这句精辟评语,久久回荡至今。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深圳,向世界郑重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信念。此后,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序幕……40年,1000多项全国第一,让这个充满澎湃动能的城市,成为当之无愧的体制改革“试验田”。

从“小马过河”到“万马奔腾”

科技创新是关键武器

  站在深圳南山区海天二路抬头仰望腾讯滨海大厦,248米高的南塔楼直冲云霄。这里是腾讯的全球总部,6万名员工中有8000人从这里“连接”全球。

  22年前,当马化腾在深圳华强北一间小屋内创办腾讯踏上创业征途时,谁也想不到,这只“小企鹅”能够成长为世界互联网巨头,并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企业。

  从“小马过河”走向“万马奔腾”,腾讯是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科技基础几乎为零跃升为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的一个缩影,如今,更是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而这一切的开始,正是深圳主动打破对“三来一补”产业路径的依赖,于198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这一颠覆性制度创新,使深圳有了科技企业生长的土壤,吸引了大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拓荒牛”在深圳创新创业,才有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世界级公司。

  这也让我们的采访有了很多的“惊叹号”。我们惊叹于这里的创新国际化,世界500强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深圳落户;惊叹于这里的创新密度,每平方公里密布8.51家高新技术企业;惊叹于这里的创新速度,每天有1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诞生……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科技创新成为深圳转型时期的关键武器。这几年,深圳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制改革,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行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等,汇集了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一批前沿性、前瞻性的科研团队和项目;而正在建设中的光明科学城,则主要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进行突破。如今,超材料、基因测序、柔性显示等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水平。

  不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通过自主举办与合作办学并举,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已有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13所普通高校(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0.38万。

从“拓荒牛”到“排头兵”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蛇口开放31年后,与蛇口仅一山之隔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从空中看就是一个繁体的“梦”字。“我们累计孵化创业团队468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36家。”梦工场事业部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何海华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前海还建成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前海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等重大平台,注册港资企业累计达1.25万家,注册资本1.32万亿元,2019年度实际利用港资36.47亿美元。

  “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新时代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已在多方面构建起比经济特区还要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体系。”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说,前海此前已推出数百项创新成果,许多是全国首创或领先。例如,2018年,前海推动实现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免办就业证,使实施了24年的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许可制度实现突破,并随即在全国推广复制。此后,前海又率先推出企业开办“一窗通”升级版等。前几天,前海刚发布了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两大备案管理办法,这项创新有助于打破两地建设领域资质壁垒,吸引更多香港专业机构参与前海的建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宣布,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这意味着,改革将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在陈钊看来,深圳的战略定位被重新定义,“从之前的放权转变为现在的赋权,深圳不仅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还要承担起将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落到实处的任务。”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大前海”“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绘就“深圳奇迹”的新图景。从改革开放的“拓荒牛”到“排头兵”,深圳将继续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浙江日报 使命 从起航地出发—迎接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报道⑨ 00005 “春天的故事”越写越精彩 2020-10-26 浙江日报2020-10-2600008;浙江日报2020-10-2600009;浙江日报2020-10-2600010;21575167 2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