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努力打造“绿色发展”的常山样本
奋力书写“重要窗口”的高分答卷

  努力打造“绿色发展”的常山样本

  奋力书写“重要窗口”的高分答卷

  朱 言 付小丽 曾丽丽 刘科雅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常山正向着“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目标奋力前行。在这一绿色征途中,助推钙产业转型升级、铁腕重整山河旧貌,统筹推进辉埠区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

全力以赴整出一片新天地

  深秋时节,在衢州市常山县三衢山脚下,辉埠镇路里坑村绿树成荫,微风拂过,飘来阵阵清香。很难想象,如今绿意满满的“生态村”,曾经是个“灰头土脸”的“石灰村”。

  常山是华东地区具备钙产业发展优良资源和配套基础的县域,石灰石储量和品位均居浙江省首位。2006年,全国碳酸钙行业协会授予常山“中国钙产品基地”的称号。事实上,常山县石灰石产业历史悠久,自唐宋时期兴起,曾是常山县长久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灰石产业飞速发展。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路里坑村总是灰蒙蒙的,听得最多的是开矿爆破声。“大家靠山吃山,基本都靠这满山的石灰石生活。”路里坑村村支书朱调威介绍,鼎盛时期该村有40余家石灰厂、碎石厂,从事石灰产业的村民近500人。但长期无序开采、粗放生产也给当地带来极大生态环境破坏。矿山满目疮痍,尘土飞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当地百姓无奈自嘲:“每年要‘吃’一块砖。”

  历史的节点来到了关键的时期。

  轻钙产业整治既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重要的专项整改任务,也是加快常山县钙产业转型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

  常山县痛定思痛、痛下决心,把彻底改善辉埠区域生态环境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以最强的使命担当、最强的组织领导、最强的力量配备、最强的系统保障、最强的工作作风,打响了辉埠区域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决战。

  今天,站在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的观景平台上远眺,山脚下,原先粉尘飞扬的企业生产区,已经变成一片稻田,绿油油的水稻向人们展示即将丰收的喜悦。但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走过的人们才能深切体会。

  “县里定下来3月10日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想到今年碰到疫情,给工作带来不小困难。”辉埠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朱奕楠说,他们多方寻找符合资质的施工队,从杭州调来长臂挖掘机,赶在2月底拆除了镇里最后一孔石灰立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它是超级引擎,驱使着常山人不断向前迈进,让他们时刻动力满满。”常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对于钙产业整治工作,我们必须紧盯目标不放松,紧紧聚焦“关停、拆除、复绿”三大目标,以此作为行动指南,心无旁骛地只顾向前奔跑,跑出“常山”速度,跑到企业转型,跑向百姓满意。

  ——制定《常山县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决战方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决战部,由综合协调、项目决战、钙产业整治扫尾等7个分部,协调推进整治工作。

  ——划分三大战区,挂图作战,倒排时间,逐一销号。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关停淘汰16家产能落后的轻钙企业,拆除建筑物9万余平方米。投入1000万元,对碱性水源头区域历史遗留的8000余吨石灰渣进行清运,对区域水生态工程进行加固与提升改造。

  目前,已累计关停拆除16家轻钙企业、165孔石灰立窑和201条石灰钙生产线,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削减二氧化硫1.63万吨、氮氧化物4800吨,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87.6%上升到100%。获评“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激发基层力量 激发全民干劲

  常山县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项目决战、联勤保障、宣传报道、党建治理大花园、项目产业提升、钙产业整治扫尾7个分部,联动作战、并联推进。同时,建立项目决战攻坚、钙产业整治攻坚、项目产业攻坚、道路沿线整治攻坚4个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红细胞”作用,通过“党建+环境整治”“党建+日常监管”,推动形成头雁领航、党员带头、群众配合,县镇村三级相关党员干部无条件、全身心投入到整治决战中的良好氛围。

  在问题最为集中的后社片区,需处置100万吨煤渣,回收流转900亩土地,临时党支部下设3支以党员为主的“红色战队”,各自负责相应区域的政策处理工作。凡是要求群众配合的,党员必须先按要求做到;凡是要求党员配合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先按要求做到,以此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东鲁村党支部书记魏土良,2月拆除了自家价值近300万元的2孔石灰窑。留下的数十万吨石灰渣,足足堆满了十几亩土地。这些石灰渣可以用作水泥混合材料,如果拉到本地水泥厂出售,一吨能卖十几元。“土良,后社片区生态环境整治要推下去,你作为村支书要带好头啊。”3月2日下午,辉埠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的一席话,让魏土良下定了处置石灰渣的决心,他主动提出捐赠石灰渣政策处理费,当场在承诺书上签字。

  当晚,宋畈村党支部书记汪土福辗转难眠。他有4孔立窑、4辆运输车,以及向周边立窑主收购的近十万吨石灰渣,所有身家都系在了钙产业上。前不久,他带头拆了自家的4孔立窑。汪土福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自家石灰渣政策处理费捐了。妻子痛哭起来:“你的手当兵没伤,为了石灰伤了一辈子,现在又要把石灰渣处理掉……那不是石灰渣,那是我们接下来的生活啊!”第二天下午,安抚好妻子的汪土福,主动找到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石灰渣马上处理,政策处理费全部捐给村集体。”

  除了捐赠政策处理费的东鲁村支书魏土良,先拆自家立窑的宋畈村党支部书记汪土福,还有主动包干“钉子户”的双溪口支书杨土喜,“三土”书记是广大党员在辉埠区域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决战中自告奋勇、争当先锋的一个缩影。一时间,后社片区3个战队的村干部纷纷带头签订协议,整治工作势如破竹。

“后半篇文章”:尘埃散尽后 辉埠换新颜

  今年3月中旬,伴随着挖机的轰鸣声,原属于中润钙业的400多平方米办公楼轰然倒地。拆除后,土地复垦复绿将及时开展,为园区腾退出土地和发展空间。

  拆是拆了,但之后又将何去何从?常山人的答案是:调转“船头”发展块状经济。

  装箱、打包、发货,7月21日下午,位于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的浙江鲜雪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一车价值10多万元的商用冷柜将运往湖南。“生意不错,今年产值有望突破6000万元。”总经理陈根伟说,产业转型转出了发展新天地。2018年3月,陈根伟率先关停了年产值2500多万元的常山正鑫钙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入股浙江鲜雪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商用冷柜。

  “本地成熟制冷企业带动了1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辉埠镇党委副书记余志纲说,这些配套企业很多是由钙产业转型而来,制冷业已成为辉埠镇特色块状经济,除压缩机外,所有商用冷柜的零配件都能在本地配套生产。

  整治只是手段,转型才是目的。除陈根伟外,恒大钙业股东樊杰贵投身招商引资中,为常山引进了森智源乳胶、乳胶产业园等,间接带动投资数十亿元,丰富优化了常山现有工业产业结构。

  山河重整,凤凰涅槃。通过钙产业转型,辉埠区域累计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腾出了发展空间。

  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4年入驻辉埠新区以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常山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今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产值1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史君齐说,通过钙产业整治,企业获得新增能耗指标后,将投资10多亿元,新建年产30万吨高档纸基新材料项目,目前已进入决策阶段,一旦项目建成,预计每年将新增产值20亿元,增加用工1000余人。

  随着辉埠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迅速从低端走向高端。目前辉埠区域已有43家规上企业,全镇工业总产值已从2013年底开启“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时的52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90亿元。

  与此同时,常山还在乘势而上,推动产业链延伸。

  常山委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碳酸钙行业分会、浙江省环科院,先后编制《浙江省常山县碳酸钙产业整治升级发展规划》《常山县碳酸钙产业试点改造提升转向方案》,计划在辉埠新区建设钙产业综合体,规划产业项目、产业配套和综合服务三大区块,建设高端碳酸钙系列产品,招引钙产业下游项目,建设综合服务区等配套设施,打造年产值近12亿元的高端产业园,超出原钙产业整体规模。

  重视环境保护、认清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生态修复只是第一步,“生态美”如何实现“百姓富”才是更大的考验。

  随着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常山县5月的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6微克;今年1月至6月一类水质天数比上游地区还多出7天;整个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87.6%上升到目前的100%。

  三衢山脚下的辉埠镇路里坑村,远山如黛,山林葱茏,一家家农家乐散落在茂林修竹间。村党支部书记朱调威告诉笔者,村民刘志明曾开办了一家石灰厂,年收入有近10万元。

  三衢山被认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后,路里坑村的矿区于2003年被要求关停。刘志明看到了新机遇:石灰窑关停后,空气变好了,来三衢山观光的游客渐成规模。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他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三衢山庄,改建餐厅、经营民宿、扩建新房……见刘志明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兴旺,村民们纷纷开起农家乐。目前,全村有8家农家乐(民宿),去年经营收入300多万元。

  “辉埠镇循着休闲旅游、工业遗址、文化古迹的开发定位,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全力打造矿山公园、后社立窑群、三衢乐园和博物馆等旅游景观,留住常山人对石灰的‘乡愁’,实现‘矿区’变“‘景区’。”辉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邹斌说。目前,区域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衢石林,年游客量超7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走乡村休闲旅游的致富路,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内外兼修化危为机

打造绿色发展标杆

  生态地区的发展,靠生态环境、生态产品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更大的“绿色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战略定力,只有长远的眼光才能看得见金山银山,只有恒久的品德才能守得住绿水青山。

  常山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境内森林覆盖率73.2%,常年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出境水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素有“千里钱塘江、最美在常山”美誉,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全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地区必须面对的课题。立足县情实际和发展大势,常山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坚持走生态为本、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常山样本。

  举生态旗,打环境牌,常山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际慢城,全力彰显“深呼吸、放下心、享轻松”的生态内涵,让“何处心安,慢城常山”成为亮眼的一张名片。

  守住绿水青山底线。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常山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制定规划、项目审批的第一要素来考虑,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为绿水青山罩上“金钟罩”。

  扮靓城市乡村面貌。生态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颜值。聚焦打造一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青山绿水、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山水公园城市。常山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治理组合拳,开展平原绿化、“一村万树”行动,建设“山水城市、立体园林”,构建“国际慢城+主题村庄+诗韵田园”的生态空间,努力建成一座风景秀丽的全域“大花园”。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常山大力培育轴承、农机、新材料、大健康“四大百亿”产业,持续振兴胡柚、油茶、猴头菇“常山三宝”产业,积极发展养老养生、运动休闲等美丽幸福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赏石小镇、赛得健康小镇、国家油茶公园等一大批产业综合体。

  放大生态旅游效应。全民休闲时代,生态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常山以“全域旅游、全景常山、全时旺季”为追求,用生态文明的底色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建精品亮点,串精品线路,石博园、梅树底等一批生态景区脱颖而出,三衢石林成功创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云上轩、村上酒舍、不老泉、彤弓山居等高端民宿渐成气候。

  厚植历史文化底蕴。生态文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常山有着1800年建县历史,文峰塔、万寿寺、里择祠等文化古迹,喝彩文化、柚石文化、贤商文化、孝善文化代代传承。常山结合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旅融合创新实验区”,大力实施文旅拓展行动,深挖特色资源,弘扬优秀文化,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和“合唱之城、排舞之乡”,让常山真正成为“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让新时代的文化常山更加充满魅力。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绿色生态是常山最美丽的底本,也是最核心的资源,学好用好这一理念、走深走实“两化路”是推动常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好生态治理牌。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统筹推进辉埠区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补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短板。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加快涉气“散乱污”治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常化、时庆化工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实施“绿美常山”六大行动,今年要新增绿化造林面积6500亩。扮靓诗画风光带。争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和省级大花园典型示范县,以诗画风光带建设为主线,加快推进33个美丽乡村实施村和22个风景线沿线村整体提升,深化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统筹开展美丽河湖、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创建行动,打造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香柚湾等重要节点,让诗画风光带成为“河清、岸美、业兴、韵浓”的金丝带。

  积蓄产业新动能。构建“6+1”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常山三宝”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胡柚药用研发和衢枳壳申报纳入“中国药典”,高水平打造油茶交易中心。加快“两香一蓝”产业扩面增量,今年要新建香柚基地4000亩、香榧基地2000亩、蓝莓基地2000亩。依托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启动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直播经济。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定制农业、加工体验等新模式,建立“六次”产业样板地。

  走实生态富民路。聚焦决胜全面小康,确保今年农民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分别增长10%、15%以上。启动新一轮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提升行动,深化“飞地经济”“抱团合作”“千企结千村”模式,确保180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努力打造“绿色发展”的常山样本
奋力书写“重要窗口”的高分答卷
2020-10-20 浙江日报2020-10-2000004;浙江日报2020-10-2000016;浙江日报2020-10-2000023;浙江日报2020-10-2000020;浙江日报2020-10-2000017;浙江日报2020-10-2000005 2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