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去施家岙听越剧

  说起越剧,总绕不开一个被温山软水浸润的千年古村庄——施家岙。如果说,嵊州是越剧的原乡,那施家岙就是女子越剧的摇篮。

  越剧,源起于百年前嵊州乡野的落地唱书,又有小歌班、的笃班、草台戏班、绍兴文戏等别称,是穷苦人沿门乞讨的一种谋生手段。满清时期,社会风气保守,女性禁锢甚严,登台唱戏都是清一色的男演员。1923年的春天,看似与往常一样花开花落,平淡无奇,却在越剧发展史上,注定要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在上海升平歌舞台做前台老板的嵊州人王金水回到故乡施家岙,与艺人金荣水等不谋而合,鼓起勇气挑战惯例,别出心裁开办女子小歌班。他们认为女孩扮相柔美,声音甜润,若在舞台上华装表演,必定能让观众耳目一新。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王金水在招艺徒告示中公开承诺,学期3年,帮师1年。艺徒在学艺期间,衣食住行概由老板负责,满师后,送给每个艺徒银洋60元、金戒指1只、旗袍1件、皮鞋1双。这个承诺对那些家境艰难的底层女孩来说,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于是,一群懵懂的乡村女孩子,冲破陈规旧俗,拜师学艺,开启了女子越剧的先河。

  琴声在贫瘠的村庄上空飘荡,清雅的音韵不时从敞开的窗户飞出,村口的澄潭江泛起桃花一样的波光,青花布随风舞动,舞成了一朵朵柔软的云霞,勾勒出一幅幅丰韵而婀娜的倩影。果然不出所料,与男班相比,女子的天生丽质,更能凸显越剧特有的柔美婉约。悦耳动听的嗓音,细腻灵动的眼神,轻盈窈窕的身段,飘逸洒脱的动作,尤其是小生的风流倜傥、俊美潇洒,旦角的柔媚温婉、梨花带雨,将故事的情节演绎得更加缠绵悱恻,戏中的人物塑造得越发摄人心魄。我觉得,越剧的美就在于江南女子的那一份独有的柔情。这种柔只有在温润的烟雨云雾里,融入剡溪流域独特的风土人情,俚谚俗语,才让这个衍生在江南的美丽剧种,更具情韵,更显人文之美。

  通情达理的施家岙人,破了不准女子上台演戏的森严族规,开放绳武堂,杀鸡祭台,允许女班在祠堂古戏台上抛头露面,为村民免费公演。这次演出是女子越剧的首次登台,可以说是一次戏曲的革命。紧接着,王金水带着女子戏班启程赴沪,在升平歌舞台挂出了“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的牌子,女子越剧首次亮相上海滩,开始了闯荡十里洋场的艰难历程。这世间新事物的诞生,除了孕育的艰辛,更要经历成长期的煎熬,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无论是女子越剧最初的“三花一娟”,还是后来的“越剧十姐妹”,起初都是一群穷乡僻壤的女子,所谋的不过是一条生存之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如果她们当初不走出嵊州,去往上海那样的大码头搏风击浪,鼎革出新,接受都市文明的熏陶,大胆而灵秀地通过揣摩、模仿、修饰、概括……唱腔、台步、手势以人们最认可的方式固定下来十三道声腔,奠定越剧的宏基,也许至今还是乡间唱书的小歌班,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沿着一道清澈如许的溪流,循着悠扬的丝竹声和委婉的吴侬软语,我慕名走进施家岙村,走进那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良臣公祠,真正意义上的女子越剧发祥地。公祠粉墙黛瓦,坐北朝南,内有绳武堂,堂名源自《诗经·大雅》:“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告诉后世子孙必须遵循祖宗家世轨迹。绳武堂正对古戏台,抬眼望去,单檐歇山顶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灌木。葱茏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像是一群挥舞着长长水袖的女子,轻歌曼舞。古戏台,烙下了风霜的痕迹,沉淀了岁月的沧桑,仿佛一位曾俏丽地“对镜贴花黄”的美人,迟暮了。昔日那些“龙吻”“瓦将军”“二龙抢珠”的堆塑,瓦当上黯淡的绘画,牛腿上剥蚀的雕刻,台前两只斑驳的石狮子……就那么淡然地观望着尘世间的人来人往,诉说着戏台从前的锦瑟年华,以及那些飘零而去的喧嚣时光。是呀,古戏台在光阴的消磨中,渐渐褪去颜色,隐去韶华,但视越剧为生命的嵊州人,终归不会辜负眼前的戏台。有一个名为“娘家戏班”的当地民间越剧团,常在古戏台上为四面八方的游客演出《送凤冠》《十八相送》《金玉良缘》《苏三起解》《桑园访妻》等传统折子戏,这里能聆听到袁、徐、范、傅、尹、戚、王、毕……精彩纷呈的越剧流派,让每一位坐在堂内木椅上看戏的人,仿佛穿越时空,又像回到百年前,沉浸在越剧原汁原味的韵致里。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站在仅我一人的古戏台上,仰望螺旋形的藻井,轻捻时光,四周的每一件旧物都让我心生敬畏,它们沾染着时间暗黄的汗渍,是有灵性的,经常窃窃私语,低吟浅唱,往日越是鲜活生动,现在就越是深重悬疑。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曾经唱着的一出出戏文,无非是古今传奇、生死离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跳不出爱恨情仇的框子。但同一出戏,能流传于世,长盛不衰,叫人百看不厌,是戏曲,是戏词,是一代又一代越剧人的传承、弘扬和不断开拓、进取,遂使越剧拥有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因为王金水和施家岙,越剧推陈出新,华丽转身,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因为越剧,王金水成为中国戏曲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施家岙成为一处文化遗存,文旅盛地,成为每一位越剧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恍惚间,鼓板笃响起,胡琴像潮水一样漫过来,韵味醇厚的唱腔和婉转绮丽的曲调,从古戏台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袅袅娜娜,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去施家岙听越剧 2020-10-18 21523569 2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