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在生态守护中不断调优发展方式
咬定青山赢金山
本报记者 叶诗蕾 县委报道组 张泽民
南太湖畔,长兴图影湿地清波荡漾,白鹭翩飞。曾几何时,粗放的发展模式曾给这片太湖流域的重要生态涵养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今这里华丽蜕变,引来了总投资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乐园。
从污水横流的荒地到重大项目的发展沃土,图影湿地的美丽故事正是长兴实现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长兴坚持工业强县与生态立县并举,在生态守护中不断调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边治污边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走进位于长兴县和平镇的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生产车间内一批批废旧电池经过智能分选和破碎技术,分离出了含铅物质、废塑料和废酸,回收处理后又“重生”成为新电池的原材料。这条闭环式绿色智能产业链每年可回收处理30万吨废旧蓄电池,并作为行业标准,为更多蓄电池企业提供绿色循环处理的解决方案。
由于历史原因,长兴工业经济一度过多依赖传统制造业,铅蓄电池、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占比近六成,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北边织机污水、南边石矿粉尘、西边铅酸排放、东边农业面源污染的全域污染,曾是长兴人心中的痛。
自2003年提出生态县建设以来,长兴实施“重规划、定整治、力治污、强修复”等措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1月至8月,该县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空气优良率91%,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县控及以上监测断面Ⅱ类、Ⅲ类水质断面连续保持在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比例68.2%。
与此同时,长兴连续多年聚力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先后对蓄电池、纺织、耐火、粉体、建材等15个传统行业开展整治升级。近两年更是加快推动全县传统行业绿色转型,不断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整治,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逐渐摆脱“低散乱”格局,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蓄电池行业,通过“关、停、并、转”,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却增长11.7倍,通过建链补链,以蓄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如今已经发展成千亿级的战略产业集群。
今年1月至8月,长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6.4%、7.6%,半年度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12.7%。从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到如今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长兴用自己的实践再次证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鱼和熊掌兼得”。
有颜值有布局
绿色之路行稳致远
今年国庆假期,水口乡顾渚景区的大唐不夜街正式开街。看表演、品美食,流光溢彩的夜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为水口这个长三角乡村旅游集聚区再添活力。此前,乡里悬臼岕开展环境整治,群众参与村庄改造的积极性很高,自发出资占了改造资金的一半。渐入人心的绿色自觉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整治后,水口农家乐户均年营业额达到80万元。
为将高颜值的生态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优势,长兴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在9月发布的湖州“五谷丰登”规划中,长兴水口顾渚“画溪谷”入选首批“创谷”。这里将以“文创+”为主题,打造科研创新和人才招引的新高地。
如何创新转化,最大程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长兴的绿色发展布局远不止此。2018年,长兴出台工业平台边界划分实施意见,将全县99.37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块重新划定边界,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和政府扶持政策优先向六大工业平台倾斜。
在六大平台之一的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利整车项目焊装车间已开始设备安装,预计2021年一季度,吉利集团的最新车型将在这里下线。总投资326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何选择落户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负责人直言是看中了这里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开发区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相关科研、人才资源也比较集聚,与项目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据悉,围绕“4+3”重点产业体系,长兴为每个工业平台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其错位化、特色化发展。同时,严把重大平台项目准入关,入驻平台的项目在满足能耗、排污、容积率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400万元以上、产值500万元以上等条件,从源头上确保项目高质量。
有了绿色发展的底气,长兴不断引来重大项目。目前,该县投资上亿元的在建项目有百余个之多,除了吉利、龙之梦,还有爱康科技、浙能智慧产业园、天能产业园等一批投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高质量优质项目纷纷落户,为该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