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商圈瞄准个性市场 小镇探索“上天入水”

这个长假,杭城玩转新消费

  本报杭州10月3日讯 (记者 王逸群 吴佳妮 通讯员 施瑜 王聪) 长假一直是拉动消费最有效的杠杆之一。虽然国庆长假仅仅过去3天,但杭州各地从线上到线下已是各显神通,持续释放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潜力和活力。

  10月3日,杭州武林商圈的国大城市广场热闹非凡。记者排队进入三楼角落里的店铺,发现里面已是一片玩具娃娃的海洋。一场棉花娃娃线下展在此开启。43家参展商携上万件作品前来参展。棉花娃娃,是以艺人为原型制作的玩具娃娃,颇受当下的年轻人特别是“粉丝”们的欢迎。

  这里的顾客清一色都是年轻人,他们拉着行李箱在摊位间来回穿梭。“喜爱棉花娃娃的消费者虽然小众但很有活力,我们希望通过线下办展的方式,增强他们的消费体验。”主办此次线下展的微店Park相关负责人周央央说。

  这个长假,类似的个性化消费在各大商场已成主流。据杭州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0月1日,杭州大厦等10家商场综合体销售额达9467.55万元,同比增长55.87%;2日销售额达8887万元,同比增长30.31%。客流量也同比大幅增长。

  “进入商场的顾客明显增多,意味着线下消费对人们的吸引力重新回归。”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杭州的商圈还在做一道试验题:首店经济、夜经济,是否行得通?

  杭州万象城在长假期间有20多家新店开业,其中有10多家是“首店”。随着钱江新城新版灯光秀引来大量游客,周边的来福士、平安悦坊、万象城等综合体纷纷开出外摆区做强“夜经济”。

  转型与拓源并不仅仅是传统商圈的专利,杭州周边的老城也在悄悄转型。10月3日早上8时,建德梅城古镇的核心区内人头攒动。“我们还想着早点来游客会少一点,结果还是进不去。”在古街外等待进入的游客王凤洲说。在9月30日开城后,梅城古镇这座浙西千年古府,已成国庆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据统计,国庆长假前三天,梅城镇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2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

  为何这座古城突然人气爆棚?在梅城镇党委书记龚鑫看来,这源于“内功”的修炼:梅城在环境、旅游业态等方面都在寻求转型。穿古城而过的玉带河已于今年9月初贯通, 5艘手划船荡漾其上。“游船项目供不应求。”运河集团严州古城(梅城)综合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应梦涛说,“后期我们会考虑投入更多游船,开发更多产品。”

  梅城把撬动新消费的支点放在了水上,有的景点则瞄准了天空——杭州近郊的径山书院首次推出直升机巡游俯瞰项目,桐庐县江南古村落荻浦花海则首次推出热气球飞行体验。

  “这些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做法,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辐射作用。”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这个长假,杭城玩转新消费 2020-10-04 21483364 2 2020年10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