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亲历

发现举报有积分 捕捞上缴有赏金

柯桥全民大战福寿螺

  一个看似吉祥的名字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健康和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福寿螺,作为最严重的入侵生物之一,早已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

  福寿螺繁殖能力强,且喜欢在水质清新的淡水生存,人们与它的“战斗”几乎一直没有停过。

  9月的绍兴市柯桥区,秋意渐浓。由区9个职能部门和16个镇街联合开展的“灭螺大战”仍然热火朝天,3个月已打捞清理、集中填埋福寿螺及卵块共10万斤。

  日前,记者来到柯桥,感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沿岸“地毯式”清理

  9月中旬的一天,天还没亮,柯桥区钱清街道的西小江畔就已人头攒动,清卫工人正在沿岸“地毯式”清理。

  这段时间,福寿螺来势凶猛,沿河驳岸几乎都成了它的“育儿场所”。“看,沿岸石壁上那一大片都是。”顺着柯桥区治水办工作人员杨海清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一簇簇粉色颗粒状的福寿螺卵,密密麻麻地攀附在石壁上,不由得头皮发麻。

  福寿螺为何如此之多?“这两年柯桥‘五水共治’取得显著成效,水质变好了,却给了福寿螺‘生机’。”杨海清拿出手机,翻出来自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检测报告,“你看,这水质越是清澈,福寿螺繁殖速度越快。”再加上柯桥打通了许多断头河,水流动性增强,加速了福寿螺的扩散。

  “每年3月至11月是福寿螺的繁殖期,一颗雌螺一年可以繁殖30万颗幼螺。”杨海清介绍,福寿螺适应性强,其惊人的繁殖量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躲藏在水里的福寿螺还喜食农作物和水生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这东西胃口大得很。”杨海清说,当地不少村民的水稻秧苗曾被啃得七零八落。

  同行的清卫工陆青林身手敏捷,麻溜地爬上岩壁,用扫帚和木铲清除了杨海清刚发现的福寿螺卵。“福寿螺一般晚上爬出水面产卵,白天又沉回水下。有时候头一天刚清理,第二天又冒出新的卵。”说话间,陆青林已是满头大汗。

  接着,我和陆青林坐上清卫船,在浅水区捞福寿螺。“我们一般早上4时开始捞,持续4个小时,能捞百来斤。”说话的间隙,陆青林伸手就抓起两只福寿螺。福寿螺经常悬游在水深半米处,有些贴在河壁上,一抓就是一把。

  我拾起螺,仔细端详起来,相比一般的田螺,福寿螺看上去体型较大,整体呈圆盘形,表面非常光滑。其颜色偏黄,尾部很短,比较容易分辨。

  水枪竹耙齐上阵

  “使用化学药剂的话,势必会破坏河道生态。”杨海清说,人工清除看似“笨办法”,但是可以精准清除,不伤及其他物种。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体量的“不速之客”,人工摘卵捡螺工程量巨大,有没有更省力的方法?

  “用铲子和扫帚清理得不干净,我们就用高压水枪冲洗。”当天下午,在杨汛桥街道红旗河,杨汛桥街道孙家桥社区河长邵川亮出了“法宝”。“用水枪一冲,螺卵全掉下来了。卵需要光照,遇水不能存活,用网把浮在水面上的螺卵捞起来就行。”邵川说,螺卵颜色鲜明,容易被发现,河道冲洗一回就能干净不少。

  我跃跃欲试,拿起水枪就往石壁上射,由于冲击力强劲,距离太近,溅了一身水。几次调整后,颇有成效。邵川和我两个人,一艘船,一把水枪,所到之处,粉红色的螺卵随即掉落河中。

  藏在水底的成年福寿螺,用网很难捞,邵川就请来“耙螺专家”治它。

  耙螺可是个技术活。竹耙、圆箩、簸箕……“专家”李师傅从渔船上搬出了一堆“作战武器”。只见他紧握竹耙伸到水底,使劲一耙,带动着水流、淤泥和螺一起拱向簸箕,簸箕张开“U型”大嘴,将它们一并吞进“肚子”里。再抖一下簸箕,渗出淤泥,留下的都是福寿螺。

  一眨眼工夫,圆箩里的福寿螺已堆成一座小山。李师傅的脸上满是汗珠,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后背渗出。

  “我们定期冲洗、打捞,这是常态化工作。”邵川说。

  这是一场持久战

  在柯岩街道,全民“斗”螺的氛围更为浓厚。凡主动将福寿螺上交属地政府的,按每斤10元的价格给予奖励。“重金打赏”进一步点燃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埠头村是柯岩街道福寿螺回收站点。日前,村民吴国昌起了个大早,从型塘江中捞了满满3桶福寿螺,赶到回收点,拿到电子秤上一称:“68斤,680元。”吴国昌高兴坏了。埠头村村委主任徐松春打开清单记录递给记者看:高峰时期,他们3天时间就收了1400斤福寿螺。

  回收后的福寿螺怎么处置?“深埋处理是常规手段。”徐松春一面说着,一面将螺铺在地上暴晒。随后他将在土地里挖深坑,把福寿螺铲入坑中,用铁锹集中打烂、碾碎后进行填埋。“福寿螺的壳很脆,一踩就碎,深埋后还能让土壤变肥。”

  为鼓励全民参与防治福寿螺,柯桥区还开发了“碧水联盟”小程序。市民若发现较大面积的福寿螺,可通过该程序实时定位,发布现场情况上传至监测平台,从而得到“绿水币”积分,以兑换相应礼品。

  福寿螺能否被赶尽杀绝?杨海清告诉记者,福寿螺繁殖能力惊人,各流域水流通畅,不管如何围剿,难免有“漏网之螺”。当前需要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此外,清除河道杂草、放养青鱼食螺、将螺用作鸭饲料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防控。杨海清说:“我们要慢慢摸索出灭螺的长效机制,这是一场持久战。”

  (本篇摄影:本报记者 王佳)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9 柯桥全民大战福寿螺 2020-09-30 浙江日报2020-09-3000008;浙江日报2020-09-3000012 2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