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制度、运用技术推进清廉乡村建设?
乡村善治 各有妙招
本报记者 叶诗蕾 《反腐败导刊》记者 余晓叶
湖州市安吉县推出“清廉正村八条”,为乡村治理列清单立规矩;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发挥“区块链”产业优势,“链上治廉”,管好农村“钱袋子”;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将互联网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探索运行基层公权力监督大数据平台,提高了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
9月20日,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安吉余村召开,公布了十佳案例、优秀案例10个及提名奖案例30个。记者注意到,“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了不少案例中的关键词。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模式。
清廉固本方能行稳致远。“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清廉乡村建设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研讨会对于浙江各地进一步高质量建设清廉乡村是一次很好的“助推”、很好的“指导”、很好的“把脉问诊”。
盯紧基层小微权力
“必须为”与“不可为”事项列出清单
“2017年以来,安吉县反映村社干部问题的信访量年均降幅达28.5%。”研讨会现场,安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柏建华分享了这个数据。如此明显的降幅,得益于安吉县纪委县监委制定的“清廉正村八条”。
让群众看得懂、让干部能执行、让纪委可监督,是完善清廉乡村建设制度体系的前提。2019年7月,安吉县纪委监委紧扣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这条主线,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凝练形成“清廉正村八条”,以清单的方式对村级政治建设、村级决策、“三资”管理、工程项目、“三务”公开、村级监督、队伍管理、乡风文明八个方面内容作出具体规范,列明村级事务运行中“必须为”与“不可为”的清单事项26项,进一步明晰村级治理的权力边界,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效传导到基层。
提起“清廉正村八条”,安吉县天荒坪镇五鹤村村民戴银宝连连点赞。五鹤村拥有集体毛竹林800多亩,多年来毛料都是采用协议定价每度(两年为一度)2万元左右对外出售。今年,新的一度毛料生产时,按照“清廉正村八条”规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转让必须按规定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村支书李照宏将毛料出售事宜提交到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多轮公开竞价后,最终五鹤村毛料成交价达每度10万元,一举结束了被贱卖的历史。
“‘清廉正村八条’发端于基层难题治理,实践于清廉乡村建设,规范了小微权力,织密了监督网络,提升了阳光指数。”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民指出。
“小微权力”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为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贵州省铜仁市则盯上了“六小长”(乡村两级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社长)这些关键群体。该市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共梳理出“六小长”“微权力”4511项。铜仁市还将每个权力事项的操作环节、所需资料以及过程监督等设计成干部群众直观、易懂、可操作的流程图表,以清单式、流程化的方式明确固定,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同样“照图办事”的还有宁波市奉化区,该区聚焦小决策制定、小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小项目实施、小职责履行、小组织建设和“最多跑一次”,创新推行“五小一跑”工作清单制度,探索形成了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立体化全链条制约监督体系。目前,该区200个基层单位,均建立了个性化的“五小一跑”工作清单。2017—2019年奉化农村检举控告信访量逐年下降,基层治理成效逐渐显现。
织密“三资”监管网络
400余万条信息用区块链技术存证
曾有专家指出,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去信任化”“可溯源倒查”等特性,与廉政监督建设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或可用于破解当前廉政监督面临的“技术”难题。在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苏州市相城区,这一设想已成为现实。
2019年,相城区共有村集体资产85亿元,全区村均收入1057万元。面对农村集体“三资”体量大、管理难度高的问题,相城区纪委区监委想到了“区块链”技术。
“我们将‘三资’管理业务平台中的400余万条信息上链存证,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溯源、公开透明的技术特点,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实现穿透式监管。”研讨会现场,相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资”监管链中,通过交互验证打破数据造假的可能,形成对区纪委监委、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财政与资产管理局的公开账本,实现资产存量、结构、变动、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收付款等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
日常监督如何运作?苏州市相城区分享了一个案例。该区黄桥街道占上村有5块集体土地在对外出租时,只有2020年、2019年、2018年的续租记录,却未见首次招租的信息。通过链上溯源倒查,发现这5宗资产在2018年对外首次出租时,为规避公开竞争、定向租赁给相关承租户,未按规定在交易平台上公开招租,而是直接在系统上将上述5宗土地虚假填报为“续租”,并通过上级系统业务审核。由于区块账户全程溯源的特点,相关违规行为迅速被发现,并通过区块账户的操作记录迅速锁定了责任人员。目前,拟对该村负责集体资产的工作人员党纪立案。
据统计,数据上链以来,相城区共发现各类报警事项5000余个,通过派出监察员办公室、镇纪委线上线下同步核查,目前已对6人党纪立案。
区块链技术在“三资”监管领域的运用,实现从原有制度治理的层面拓展到技术治理、权力治理、社会治理的新高度,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2020年上半年,相城区涉纪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3.4%,其中涉“三资”新问题的信访举报零发生。
“农村‘三资’使用处置权受到了监管平台的制度和区块链技术双重约束,从而大大降低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概率。”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廉政研究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何增科认为,相城区的做法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
照亮每个“隐秘角落”
大数据平台引入车辆房产等信息
想要管好权、看好钱,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打造创新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尤为重要。研讨会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亮出了监督基层公权力运行的利器——大数据分析。
2018年6月,陇西县纪委开发运用基层公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该平台以扶贫民生项目数据为基础,依托互联网技术,引入公职人员个人信息、村干部信息、车辆信息、房产信息、法人信息等8个基础信息模块,向群众公开公示扶贫民生资金16类70余项,确保扶贫民生资金能落到实处,堵住资金发放不规范、党员干部优亲厚友的漏洞。
据统计,通过前台扶贫民生资金发放数据和后台基础数据库对比,该平台目前已发现资金异常数据9万余条,涉及1.2万余人,先后有1334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主动向纪委说清了违规违纪问题,并上交违规违纪资金286.4万余元。
“陇西县基层公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提高了基层公权力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压缩了‘微腐败’的空间,有效保障了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陇西的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过勇表示。
在全国各地,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提高监督执纪的效率和质量,照亮每一个“隐秘角落”,如今已成为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则以群众关心点、社会关注点及监督盲点为着力点,构建以基层治理阳光、权力运行哨兵、廉情分析鹰眼、信息核查共享、巡视巡察利剑、镇村监察护民、“清廉铜山”考评及信访案管工作模块组成的“7+1”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区89家派驻监督单位、22个乡镇(街道)及311个涉农村(居)的监督全覆盖;杭州市萧山区以公众号、微信号等群众接受度高的“二维码”数字平台为载体,以“码上知、码上督、码上办”为核心,进行村级事务公开公示,小微权力阳光亮晒,将清廉村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声,往往都是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涌现出来的。通过研讨会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经验做法成为了清廉中国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李雪勤说,希望各地继续总结完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